APP下载

巧用过渡语,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2016-03-22徐建斌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通讯工具交通

徐建斌

课堂过渡语是指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随文入境且富有艺术情趣的过渡语。实际上,它融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小结于一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阶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节《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为例,从高中历史教材和实际课堂的角度,论述了如何设计出巧妙、合理的过渡语,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研究教材内容,确定设计思路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第二,列举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由于交通与通讯工具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在备课时,笔者便确定了使用情境再现法、谈话法、启发式、分析法等方法,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入手,要求学生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这样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交通、通讯工具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有利于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结合学生实际,巧用精妙过渡语

在上新课之前,笔者广泛搜集资料,期许能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过渡语。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的资料没有过渡语,有的资料一语带过,有的资料是这样表述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中第一个子目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最后一个子目的内容”这样的过渡语,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当前国考的历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可见,只有让高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笔者曾设计过一个互动探究的活动:“如果你到省城读大学,你会采取哪种出行方式?说出你的理由。”问题一出,学生们就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坐火车。”有的学生说:“坐高铁。”还有的学生说:“汽车。”笔者均给出了恰当的评价,并在这样活跃的讨论氛围中,自然地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是古代,普通百姓怎么去省城呢?”在过渡语的指引下,笔者把学生的思路引入了正轨。接着,笔者又请学生结合时下热播剧《芈月传》,谈谈古代人出行的工具有哪些。学生回答:“在古代,人们出行的工具是轿子和马车。”这时,笔者补充说:“还有木船。但是,这些交通工具的动力主要是靠人力,速度慢,相对落后。到了近代,人们出行的工具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笔者阅读了下面这段材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 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摘自《子夜》)然后提问:“在材料中,与吴老太爷以前的生活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的事物?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出现了轮船、汽车、电灯、摩天大楼、旗袍等新事物。这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衣食住行、习俗风尚等都出现了新特征。”

接着,笔者又播放了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片段,让学生在紧张的谍战场面中,找找有哪些近代的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有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有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电车、公共汽车、火车。海上有轮船、空中有飞机。”

笔者又问:“俗话说:‘闽道难,难于上青天。当时,福建省有火车吗?你们想一想,福建省什么时候才通火车的。”

学生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笔者又问:“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们展开讨论:“动车、高铁、轻轨、地铁、电动车……”

笔者说:“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大多数学生都骑电动车来上学。不过,我还是提倡你们骑自行车,因为骑自行车不仅节约能源,低碳环保,还能锻炼身体。”

这样的设计,不仅完成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的教学目标,还增强了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的思考能力。同时,恰到好处地课堂教学过渡语,既体现了衔接上下、环环相扣的整体作用,又体现了以小见大、激活思维的引导作用。

最后,笔者提问:“在近代,一些行业已经不存在了,请你们举例。”大多数学生都想到了电报员。

笔者说:“今天,我们如何与亲人、朋友及家人联系?”

学生们回答:“电话、发短信、上网发E-mail、QQ聊天与微信。”

笔者问:“那么,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联系的?古代军情是如何传递的?你们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它能否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呢?为什么?”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回答中,笔者总结说:“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烽火台、驿站、‘飞鸽传书;在近代,人们主要通过去邮局寄信、打电话、拍电报、鸡毛信。物质生活的丰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联系越来越便捷,世界连为一体,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越变越小。但是,我们经常会遇到堵车,为解决交通堵塞,你有哪些办法?”

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学生说:“限号,限行。”有的学生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有的学生说:“减少公车的数量。”

这样的设计与实施,使《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的教学内容连贯,教学环节紧凑,使学生的课堂活动随问入境、自然顺畅。

过渡语是历史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指出的是,过渡语绝不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所以过渡语要简明、概括,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只有这样,主体性的教学才能更自然、顺畅、充分地展开。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设计承上启下、前后贯通的过渡语,才能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相信在历史教师的不断探索、总结、归纳、反思中,高中历史课堂教育必将高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一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讯工具交通
防止蚊子叮咬的新方法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
浮瓶通讯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