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愿景下涉船涉海高校学科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探讨
2016-03-22吴健康
吴健康
(江苏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一带一路”愿景下涉船涉海高校学科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探讨
吴健康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2015年3月“一带一路”愿景的提出,必将带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涉船涉海高校的学科发展也面临一次重大变革.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阐述学科发展面临的内外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从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科研支撑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战略方法,以期解决涉船涉海学科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
关键词:涉船涉海;学科发展;SWOT
1 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我国将与世界各国在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在此愿景下,船舶与海洋行业即将迎来新的春天,国家必然对相关领域进行政策扶持,加快其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也对涉船涉海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尤其涉船涉海高校,也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国家的发展方针政策,促进“愿景”的实现.作为高校的建设任务,学科建设的规划和布局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它不仅仅是高校发展的龙头和命脉,也是整个国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文化、政治等事业的发展前景.
2 SWOT分析法介绍
采用情报学中竞争情报的SWOT方法,对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研究,为涉船涉海高校进行合理定位、精心策划,有利于在“一带一路”愿景下涉船涉海行业特色高校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研究对象自身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主体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1]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战略对策等.
图 SWOT矩阵分析图[1]
根据“SWOT矩阵分析图”,可以得出如下战略分析模式:SO对策(依靠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机会)、ST对策(发挥内部优势和回避外部威胁)、WO对策(利用外部机会和克服内部劣势)、WT对策(弱化内部劣势和回避外部威胁)[2],这些模式决定了被研究主体如何将内外部的优劣势相结合并将劣势和威胁转化,从而规划发展方向和路径.
3 “一带一路”愿景下涉船涉海行业特色高校SWOT分析
3.1高校内部优势分析(S)
3.1.1知识储备丰厚.原有的涉船涉海专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科基础,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引领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所代表的行业特色十分鲜明.对实现“一带一路”愿景中有关海洋经济内容,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3.1.2人才力量雄厚.涉船涉海高校中有985、211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还有培养船舶与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等,人才培养层次、梯队明显,可以满足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目前,国家已经培养了一批在涉船涉海领域优秀毕业生,他们大都已经成为了技术骨干或者管理精英,无论从能力和学识还是经验,都可以成为业内强者.
3.1.3科研条件完备.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船舶与海洋领域已经拥有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解决各类疑难问题的科研团队.近几年,无论是国家的作战需求、还是海洋经济发展,这一团队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愿景,储备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另一方面,国家对涉船涉海高校科研硬件投入很大,依靠这些硬件设备,国家已经具备了承担相关科研与应用开发的能力.
3.2高校内部劣势分析(W)
3.2.1学科交叉互动性不强.这不仅仅体现在高校内部,而且在整个国家的涉船涉海大学科设置中尤为明显.首先,高校内部学科的独立发展,没有支撑学科和专业,很难形成优势学科或者强势学科,尤其是涉船涉海学科的大学科布局很难实现.其次,高校之间的科研成果不能集成系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高校之间由于学术保护,不能进行成果共享,或者二次转化,所以无法形成学科发展的交叉和互动.再者,高校科研实力不均衡,强弱力量悬殊过大,导致学科发展受阻,甚至于存在资源浪费.
3.2.2目前现存的30余所涉船涉海高校(本科19所、专科15所),大多数从原有的行业主管部门脱离出来,归属地方政府管理.这一做法,一方面给高校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脱离了原有的行业母体,使得与原有行业的联系逐步减少、获得的各种资源也大幅度降低,这样为原行业服务的能力减弱.高校为寻求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偏离原来只为行业发展服务的中心,改为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发展,这样对原来核心专业和优势专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制约.
3.3外部环境机会分析(O)
3.3.1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一方面,“一带一路”愿景的提出,给涉船涉海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不仅仅在原有传统行业上有突破,还会带来海洋旅游、海产养殖、海洋生物等更多新兴学科的开拓与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使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而成为造船强国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培育船舶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为涉船涉海高校进一步彰显行业特色,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作用带来了特有的发展良机.
3.3.2地方政府规划导向带来的改革.例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带来的机遇.江苏省是全国第一造船大省,海洋工程装备为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14年,江苏省又被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确定为两个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区之一,2015年上海被定为自由贸易实验区等,将重点推动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为江苏省涉船涉海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优势特色学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3.3.3高等学校特色化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国家即将建立高校分类体系,推动每一所高校在不同类型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从同质化向多样化转型,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将会在此转化过程中特色尤为明显.例如,2012年,江苏省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协议签字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该校将进一步密切加强与船舶行业的联系.[3]学校充分利用新机遇和新平台,把特色作为立校之本,以船舶工业需求为导向,建设成为符合船舶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
3.4外部环境威胁分析(T)
3.4.1高校间的学科竞争更加激烈.国家对学科水平评估工作将常态化,学科评估结果将面向全社会公布,对高校声誉与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学科合格评估将强制化,评估不合格将被取消学位授予权.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学科竞争日趋激烈,而学科水平评估侧重考查的是有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这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 3.4.2博士学位授权点规模扩张受政策限制.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点规模急需扩大,主干标志性学科迫切需要建成博士学位授权点,但国家政策已明确要稳定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规模,通过申报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难度加大.
3.4.3学科获取外部资源难度加大.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非均衡化资源投入模式,对985、211高校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进一步扩大了其办学优势,高校在吸引高水平人才、争先进位等方面均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涉船涉海领域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紧缺,引进难度更大.
4 “一带一路”愿景下的涉船涉海高校学科协同发展战略方案
根据SWOT分析法提供的“一带一路”愿景下的涉船涉海高校学科发展战略依据,此类高校要尽量采取从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外部优势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另一方面善于避开发展中的硬伤,抑或化害为利,促进学科的大发展、大协同,以期在“一带一路”愿景的背景下,实现高校学科的跨越式发展进程.
学科布局优化与发展规划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以前瞻性、系统性、交融性为重要标志,规划学科布局,优先发展涉船学科群,积极拓展涉海学科群,强化配套学科群特色,积极建设基础学科和人文社科群,按照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形势培育新兴与交叉学科.进行学科布局时,联动考虑学科与本科专业的对应关系,努力提高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本科专业的覆盖率,强化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完善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培养体系.[3]
4.1协同保障战略
加强学科建设的领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建立院、校两级目标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工作重点进行任务切割和分配.校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审定全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学科依托学院是学科建设与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必须切实落实本单位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措施,在人、财、物等方面优先保证学科建设与管理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学科建设的意识,各项重大政策的出台应强调学科、人事、科技、设备、教务和财务等部门的协调统一;形成全校上下一心,各司其职,持之以恒、协同创新地开展学科建设的良好局面.
4.2学科分层战略
针对学科布局与发展规划,分批次、有计划地推进学科建设,按照传统学科高新化、交叉学科集约化的建设思路,一方面,着力夯实涉船涉海优势学科群,对具有优势的学科进行拔尖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基础学科实施保障建设.对传统学科的支持一定要侧重其可能的新兴增长点,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应有意识地培育,适当地投入关键性的学术资源以助推其发展壮大,并通过推进学科交叉渗透,带动高校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学科的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环境,建立跨学院的优势学科群,鼓励自由组合建立跨学科研究组织,提高学科原始创新能力.
4.3资源配置战略
以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重大科研任务为导向创新学科建设模式,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学科间的交流,以促进项目内部不同学科之间深层次交叉与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对不同学科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不单纯是根据知识类型进行学科建设,进而在完成重大科研任务的同时,产生一批战略性新兴学科.重点打造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涉船涉海学科,实现以学科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优化,避免低水平重复投入.
改革传统内涵建设投入机制,构建按学科规划、专业规划等内涵建设要求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将学科规划作为人才引进、装备购置和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依据,高校在年度预算中按学科建设需求统一规划预算,逐年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建立学科建设资源共享机制,基于“非均衡资源配置”的原则[4],有效整合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共用,使学科各专项建设内容与学科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提升学科资源配置效益.
4.4人才强校战略
不断完善引人、引智并举的柔性用人机制,形成人才引进和培养良性运行体系.通过引进和培养,在国家杰出人才和学科团队上实现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的同时,要密切关注髙层次人才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高层次人才的规范化管理与长期的服务工作,实施契约化管理[5],参照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考核,以实现人尽其用.
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进一步突出高水平科学研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类社会发展重大任务,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加快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和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体现人才是核心、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的建设思路,切实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4.5平台建设战略
科技平台建设.为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和发展交叉学科,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以及船舶行业主管部门等,积极推进科技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
学科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工程研发中心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对接经济需求、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充分发挥科技开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形成一批产学研合作的示范项目、示范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涉船涉海高校要加快基地建设,引资引智,服务地方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可借鉴青岛“蓝色硅谷”项目,联合科技部等九部委和山东省联手建立的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青岛东海岸打造成一流的海洋科研成果孵化区、海洋产业聚集区、海洋科研中心和人才高地,使这里成为进军海洋的桥头堡.[6]
4.6合作交流战略
结合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国内学术交流,扩展国际合作交流领域,丰富合作交流内容,提高合作交流层次,借力借智,不断提高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同欧美,尤其是新兴发展起来的韩国和日本等造船强国加强交流和合作,拓展研究领域和合作市场[7].
积极拓展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在与国外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和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到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尤其在涉船涉海专业领域,韩国、日本等很多知名高校和造船企业以及欧美一些老牌造船企业均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高校要善于利用政府引荐和项目推动的力量,加强国内外高校和企业之间在人才、科研、学科之间的联动.
造船大国和“一带一路”愿景等国家政策的推进和实施,给涉船涉海高校学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转化内外部环境的劣势、发扬优势是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将学科建设放在“大构想、大协同、大发展”的开放环境下,结合高校和地方优势合理定位、开发其潜能、深化其内涵式发展,在改革和实践中寻找学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平.企业战略管理—规划理论、流程、方法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58-159.
〔2〕孙忠进,张敏,邹涛.行业特色高校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J].高教论坛,2012(7):54-57.
〔3〕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江苏科技大学学科布局优化和发展规划(2015-2033年)[M].2015.
〔4〕吕斌.行业高水平大学特色发展相关问题的再思考[C].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07-24:67-71.
〔5〕钱逸昀.浙江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3):123-125.
〔6〕王雅男.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青岛海洋经济跨越发展[C].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09-12:74-77.
〔7〕吴家鸣.世界造船业中心的转移及国外造船业现状[J].广东造船,2011(6)33-35.
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高教重点立项课题(113040817),“高校行业特色与专业相关强度量化方法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19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