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天鱼塘好去处

2016-03-22辽宁李东

垂钓 2016年1期
关键词:鱼饵浮标鱼塘

文/图 辽宁·李东



秋天鱼塘好去处

文/图 辽宁·李东

提起鱼塘,人们总把它和黑大坑联系起来。一个“黑”字就足以叫人心生厌烦,但是在特定的时候,比如深秋时节,黑大坑甚至不太黑的鱼塘还是值得玩一玩的。

秋天玩鱼塘,其实也是无奈之举。野钓惯了的人总是把目光投向视野更广阔、风景更美的水库,可是一到秋天,水库的致命弱点就显现出来了。初秋时,大水库的鱼口就表现出低迷的迹象,尤其是用手竿时;小水库虽然还能玩一阵子,但随着水温的持续降低,不久后也会停口;再之后,也就是秋末冬初时,能看见鱼口的也就只有面积更小的坑塘了。如果你这时候仍不舍得放下钓竿,那就只能去鱼塘了。

鱼塘内的鱼无外乎两种来源,一种是直接从市场上买的商品鱼,一种是自己养起来的。虽说是养殖鱼,但原塘鱼更健康,体力更好,手感也就更好,比较受欢迎。即使是商品鱼,这时候的表现也还不错,因为几乎没有哪个老板在初冬还会坚持放鱼,塘内的鱼基本上都是之前幸存下来的库底,体力都恢复得不错。清库底其实挺好玩,也会让人小有成就感。

明确了鱼塘内鱼的来源,也就明确了鱼的食性,所以很多人还会继续用颗粒作钓饵。颗粒是垂钓养殖鱼最保险、最高效的饵料,这点不容置疑。但是在深秋初冬这样的特殊季节,颗粒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原因很简单,颗粒在夏天能防闹小鱼是因为它雾化溶解得较慢,这一优点放到鱼的活性大大降低的季节就成了一大缺点,不雾化就意味着被目标鱼发现的概率大大降低了,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深秋钓鱼塘要用面饵,里面不但要含有一定比例的颗粒粉,还要有雾化效果很好的面饵,将钓饵的诱惑力发挥到最大,拉饵的威力更大。在这样的季节,小鱼基本不太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小鱼作为判断开饵是否成功的标志,有小鱼闹钩就意味着饵料基本对路,小鱼闹得较欢肯定是好现象,这点和夏天恰好相反,夏天的小鱼足以叫人崩溃,而深秋的小鱼闹得再凶也不会那么嚣张,所以我们一定要耐住性子,标相合适时该提竿就提竿,说不定咬钩的就是大鱼。说到这里,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要用面饵而不用蚯蚓呢?蚯蚓在水凉的季节确实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奏效的对象鱼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有鲫鱼了。而水凉的季节所垂钓的鱼塘大多是混养塘,里面鲫鱼、鲤鱼、草鱼都会有一些,但数量都不多,如果把目标鱼特定为某一种鱼,收获肯定会大打折扣。天冷嘛,鱼的活性本来就低,中钩的几率也低,大家就别太挑剔了,什么鱼咬钩就钓什么鱼吧,所以面饵是比较靠谱的。当然,以鲫鱼为主的鱼塘则另当别论。

鱼塘中的“库底子”力道尚可,如果你不想过早猫冬,不妨去鱼塘玩玩

鱼塘内的鱼有两种来源,一是直接从市场上买的商品鱼,二是自己养起来的。深秋时节,鱼塘中的鱼大多数是以前幸存下来的“库底子”,体力不错,钓起来也比较有意思

深秋钓鱼塘,鲫鱼的标相是一个浪头过后似乎浮标长了一点,第二个浪头过后才能完整地上升1目。钓者发现这1目的标相变化就要果断提竿

深秋钓鱼塘要用面饵,里面不但要含有一定比例的颗粒粉,还要有雾化效果很好的面饵

颗粒饵在深秋初冬时节效果大不如夏季

不论鲫鱼还是鲤鱼,咬口都很轻

深秋时节鲤鱼的吃口也不同于夏季,大多的表现是一个浪头过后浮标还在水皮之下,很少有那种一去不回头的黑标,另外明显的顿口也可能是鲤鱼在吃饵,钓者也要果断提竿

深秋初冬是个比较特殊的季节,有人还会延用夏秋季的钓组,主要是怕跑大鱼,尤其钓原塘鱼时,这种担心更明显。其实,这么做存在很大的弊端。有人说钓组拉力强悍所带来的负面结果是灵敏度降低,我本人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灵敏度的高低取决于调钓。但是,粗线大钩上鱼率明显低于细线小钩却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是粗线大钩隐蔽性差造成的。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我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尚未发现的一个原因——低温对线组的影响。同一盘鱼线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是有变化的,温度高,线就柔软,低温就会变硬,很多人没有留意到这点。我认为在接近冰点的鱼塘内钓鱼,首先要考虑鱼线的隐蔽性,这是和鱼饵的成分状态一样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便不考虑凉水中鱼吃饵的动作比夏天轻许多,单从鱼线变硬这一点来看,它无异于鱼线变粗了,所以上鱼率必定大幅下降,况且此时鱼的进食动作很小,即便是鲤鱼也会像鲫鱼一样轻柔。所以,线组的号数一定要降下来。我的经验是,此时钓混养塘可以将夏天钓大鲫鱼用的线组、钓组作参考。如果你对原塘大鱼确实没信心,一定要用粗线大钩的话,不妨把子线加长。子线加长,隐蔽性就会相应提高,这也算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这季节所垂钓的鱼塘大多是混养塘,里面鲫鱼、鲤鱼、草鱼都会有一些

深秋钓鱼塘,线组的号数一定要降下来。如果非要用粗线大钩的话,不妨把子线加长。子线加长,隐蔽性就会相应提高

刚刚提到,在接近冰点的鱼塘,鱼口和鱼的行为一样,表现得很轻很慵懒,浮标的动作无论是速度还是幅度都不会很大,因此对调钓的要求就变高了,应尽量追求调最灵、钓最灵。钓鱼久了总会产生一些个人的习惯,有些习惯该改就得改,比如常说的调4钓2就显得迟钝了,这是特殊的季节环境决定的。钓鱼不要有习惯,不是哪种调钓方法都可以从春钓到秋,从鱼塘钓到水库河流的。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钓法,用合理的方式去适应任何不断变化的鱼情,这才是技术成熟的表现。

问:深秋初冬钓鱼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标型?又该怎样选择提竿时机。

答:标型本身并不重要,常用的浮标都好用,比如比较流行的长脚长尾枣核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标尾。深秋是刮大风的季节,标尾越粗,在风中的阻力就越大,稳定性自然受到很大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浮标乱晃,最讨厌的情形则是标尾在断断续续的大风中看上去忽长忽短,这并不是鱼口,却给我们判断鱼情制造了不少麻烦,所以,我们要选细尾标。标尾变细了则就意味着不够醒目,因此最好用那种放大漆涂装的标尾。

水温特别低的季节里,鱼饵比夏天更加重要。要么有原塘颗粒的成分,要么就用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商品饵,总之鱼饵偏荤一些总没坏处。另外,鱼饵的状态也不容忽视,雾化效果要尽量好一些

在接近冰点的鱼塘,鱼口和鱼的行为都表现得很轻很慵懒,浮标的动作无论是速度还是幅度都不会很大,因此对调钓的要求就变高了,应尽量追求调最灵、钓最灵

刚刚提到,选浮标要考虑到大风因素,调钓的时候也要重视这点。浮标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越少,所承受的风阻就越小,我的经验是用小目浮标,钓混养塘的时候钓1.5目,钓鲫鱼时钓1目。这样钓是有目的的。要知道这个季节和夏天明显不同,这时候的鱼行为慵懒,标相也不够利索,钓混养塘的时候,那个长度大约5毫米的半目就是警戒线,一个浪头过后,无论那半目是消失还是加长,都可能是鱼讯,钓者要果断提竿,决不要幻想着去等下一个明显的信号,除非你屡屡空竿,才可以考虑等一下。如果说这个季节的标相有规律可循的话,那么规律只有两个:动作慢、幅度小,再加上风浪的干扰,无疑会给我们观标带来困难,所以我们的原则应是:宁可错提一千,也不要放走一个。

深秋钓鱼,我们最好用放大漆涂装的细标尾浮标,既醒目,又能减小风阻,方便观标

问:深秋初冬钓鱼塘,用什么鱼饵比较好?能给推荐几款鱼饵吗?

答:钓混养池用面饵比较好,如果该鱼塘的鱼不偏口,我们可以将颗粒粉加拉丝粉或直接将颗粒粉作为基础饵,再适量加入含有动物蛋白成分或谷物成分的饵料。这款鱼饵比较保守,成本也低,适用范围很广,几乎对所有养殖鱼都有效。

猜你喜欢

鱼饵浮标鱼塘
鱼塘的面积
浅谈浮标灵敏度的判断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STREET TALK
一种浮标位置修正算法*
鱼饵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性命
秘制鱼饵
不一样的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