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储上市是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任
——专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

2016-03-22夏清晨陈文波

民生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三农小微

□ 夏清晨 陈文波

邮储上市是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任
——专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

□ 夏清晨 陈文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

9月2(8以日 下, 简中 称国 “邮邮政储储银蓄行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591.5亿港元(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从融资规模看,邮储银行此次IPO是近两年来全球最大的IPO,也是近6年来最大的H股IPO。至此,邮储银行圆满完成“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的改革路线图,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邮储银行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型商业银行,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邮储银行成立于2007年,是在改革原有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设立的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前身邮政储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和专设的邮政储金局,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成立之初,邮储银行确定了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大型零售银行战略定位。近10年来,邮储银行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2016 年6 月30 日,邮储银行网点数量超过4万个,服务个人客户数量超过5亿户,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约为7.97万亿元、6.90万亿元和2.76万亿元。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银行估值基本处于“潜水”状态,股价绝大多数低于每股净资产。然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在这种形势下成功上市,无疑也是提振了各界的信心,充分表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有期望,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和盈利能力有信心。同时,邮储银行上市,也标志着历时11年,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部完成上市。

近日,本刊记者就大家普遍关注的邮储银行上市及未来发展等问题专访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

两年来全球最大的IPO

记者:首先,恭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9月2 8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2 0 1 6年全球最大的I P O。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李国华:邮储银行此次上市,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共计发行124.3亿股,募集资金591.5亿港元。从募集金额看,是近两年来全球最大的IPO,也是近6年来最大的H股IPO。可以说,邮储银行本次发行上市在近年的香港市场,乃至全球资本市场,都是比较成功的交易。

从市场认购方面来看,邮储银行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邮储银行绿鞋前全球发行121.1亿股H股,其中5%在香港公开发售,95%在国际市场公开发售。香港公开发售方面,超额认购2.6倍。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多倍超额认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发行”。

邮储银行这次发行吸引了众多境内外优质投资者。其中,有中船重工、国家电网、上港集团、海航集团、中国诚通和长城资管6家基石投资者,还有众多境内外知名投资者积极踊跃地认购,这是对邮储银行未来成长性的高度认可。

从发行定价来看,4.76港币/股的价格,市净率较银行股均值有较大幅度溢价,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及投资者对邮储银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有特色的大型零售银行

记者:邮储银行为什么能够获得境内外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和积极认购?

李国华:邮储银行是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定位于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拥有中国商业银行中最大的分销网络、客户基础和优异的资产质量。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代理网点,邮储银行建立了中国银行业唯一的“自营+代理”运营模式,拥有数量最多、覆盖最广的分销网络,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16 年6月30 日,邮储银行网点数量超过4万个,服务个人客户数量超过5亿户,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约为7.97万亿元、6.90万亿元和2.76万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以截至2015年12 月31日资产总额计,邮储银行位居第22 位。

除了差异化的战略定位、独特的运营模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邮储银行还具有两大显著优势。一方面,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优,风控能力强。邮储银行一直奉行“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截至2016 年6月30 日,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8%,拨备覆盖率为293.41%,显著优于银行业同期平均水平。另一方面,邮储银行成长潜力大,增长速度快。邮储银行战略定位于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致力于满足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显著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这两点,是我们从引战开始到上市,能够得到市场认可和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因素。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成功上市,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又一项新成果。这充分表明境内外投资者对邮储银行的大型零售银行发展战略,独特的运营模式,庞大的网络、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优异的资产质量以及显著的成长潜力的肯定,同时也充分表明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有期望,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和盈利能力有信心,这是对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业投信任票。

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

记者:邮储银行的风险管控以稳健著称,不良贷款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资产质量优良。请问邮储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做法?

李国华:第一,始终奉行“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不轻易涉足不熟悉的风险领域。邮储银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建立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和信贷管理机制,培育审慎的风险管理文化,丰富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优化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重视行业和区域性风险管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16年9月28日在香港成功上市。从融资规模看,邮储银行此次IPO是近两年全球最大的IPO,也是近6年来最大的H股IPO。图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右)共同敲锣开市。

第二,坚持“一大一小”的经营策略,有针对性进行贷款风险控制。在“大”的方面,邮储银行着重选取高信用评级的优良企业,贷款客户重点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小”的方面,邮储银行具备零售信贷风控的独特优势:贴近客户,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基础;拥有庞大的客户数据量,利用大数据风控技术优化信贷风险管理;个人消费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笔均金额较小,贷款风险分散。

第三,积极探索一整套有特色的零售信贷技术。邮储银行提前布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具有先发优势,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总结出一套领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信贷技术。

第四,打造了一支贴近客户的专业队伍。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网点覆盖广泛、布局均衡的优势,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基础,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贴近客户的信贷员队伍,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充分利用大数据风控技术优化信贷风险管理。同时,邮储银行通过持续的管理层倡导、严格的约束制度以及深入的员工培训,强化合规经营、风险为本的理念。

深化“三农”服务

记者:邮储银行一直积极服务“三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注意到,中央一号文件1 1次对邮储支持“三农”提出相关要求。其中,2 0 1 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打造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9月8日,邮储银行举办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成立大会。上市后,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李国华:在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的关心和指导下,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工作进展顺利。9月8日,我行在北京举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成立大会。目前,三农金融事业部总部组建到位,运转有序。我行将在改革试点过程中,加强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拓展服务“三农”新领域,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出新举措,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打造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的要求,在网络优化、产品创新、系统研发、流程再造、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事业部改革进一步提升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

第一,持续支撑“三农”金融业务重要领域。一是继续加强对传统农户家庭金融需求的服务,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大力支持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二是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骨干项目为重点,打造专业化现代农业金融业务体系;三是开发适应县域涉农中小企业特点的特色产品,通过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多种方式,定制涉农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四是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优先支持大型水利枢纽和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支持农田改造和灌溉工程;五是稳步推进县域城镇消费贷款业务,有效助推县域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六是支持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参与“新农保”试点的推进,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积极服务财政支农资金的归集使用;七是统筹“自营+代理”的网络资源,优化农村网络布局与结构调整,加大商易通、POS机具在县域及农村地区的布放力度,加强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二,持续健全“三农”金融服务的经营渠道及平台。一是继续优化农村地区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的布局,不断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二是不断完善线上客户端功能及内容,深入推进信贷工厂和移动展业项目,推动线下业务向线上迁徙,线上线下协同作业;三是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支行建设,积极支持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四是多举措延伸农村服务渠道,通过在邮政服务站、农村商户等场所设置代理服务点,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范围。

邮储银行始终将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优势所在,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引领者。图为邮储银行信贷经理到公司实地调查。

肩负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使命

记者:邮储银行一直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自成立伊始就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上市后,邮储银行在扎实服务小微企业,发挥小微金融特色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李国华:邮储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把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6400亿元,切实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上市后,我行将持续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继续坚持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邮储银行将继续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招牌”业务,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思路,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深耕小微金融服务,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二是持续探索“互联网+”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邮储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借助这一互联网作业平台,我行已成功实现与企业纳税信息、企业销售开票数据的对接,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的小微客户筛选,支持小微企业发起线上申贷、支用、还款作业,缓解小微企业由于“缺信息”“缺信用”等因素导致融资难的同时,提高了小微信贷效率。此外,网络爬虫技术在小微金融服务平台的应用,也使邮储银行小微信贷贷前、贷后管理的时效性进一步加强,移动终端手机APP的实时贷后预警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后续,我们还将持续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

三是持续强化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建设。邮储银行将继续发挥网络覆盖面广、贴近市场、贴近小微企业客户的特点,发挥与其他大型银行的互补优势。围绕县域主导产业行业,持续强化小微金融特色支行建设,不断丰富符合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和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要求,帮助小微企业增加融资的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体验。

四是继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邮储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微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客户经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开发综合化程度,升级小微信贷贷后管理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行小微金融服务能力。

五是持续优化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自2015年5月起,邮储银行研究推出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动员了4万多个网点、3.5万名信贷经理参与指数数据采集,建成了覆盖全国近75%县域地区的小微企业样本库。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小微指数数据采集的智能化水平、丰富指数报告内涵,在原有全国性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报告的基础上,适时推出针对七大行业、六大区域以及全国重点省份的分项指数报告。

上图:邮储银行积极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图为邮储银行融资支持的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

下图:邮储银行是“三农”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在金融支农惠农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图为邮储银行信贷经理开展信贷调查。

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记者: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在做好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着社会责任并作出了积极贡献。上市后,邮储银行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李国华:成功上市,为邮储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改革发展机遇、持续的资本补充渠道,为邮储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上市以后,邮储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经济薄弱环节,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第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重点领域资金需求。上市后,邮储银行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下一步,邮储银行将在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风险水平、资本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重点项目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力度。

第二,坚持大型零售银行定位,突出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和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中国不缺银行,但缺有特色的银行。邮储银行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下一步,邮储银行将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扎根基层的队伍优势,不断探索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有效途径,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的管道,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快推动零售金融业务升级,助推消费产业向三四线城市、乡镇区域拓展和下沉,加快发展农村消费金融。

第三,创新融资模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顺应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积极创新融资模式,进一步探索通过PPP、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编辑:崔靖芳 美编:陈荔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三农小微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