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化科技操作区的自主性开展
2016-03-22徐琰
徐琰
陶行知先生曾教导我们“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正是围绕这一思想,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动手动脑的游戏。我们利用废旧的牛奶盒子做成了八座可爱的牛奶房子,在房子的后面预留了一个大门,在大门的里面放入给幼儿操作实验的材料。这样每一座牛奶小屋里面就都藏了一个秘密。随着孩子们对材料的熟悉、对规则的了解、对操作要求的技法的掌握,这一个个的秘密都将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层层推进的安排,不但一直很好地保持着幼儿的操作兴趣,还在自由的操作氛围中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
一、玩材料——操作前的操作经验准备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做小实验或者小制作的时候老师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本身就是很好玩的玩具。于是我们让孩子玩,顺应着幼儿的天生的好奇心去玩。
第一天开放这个区域的时候,我们没有对孩子做任何的要求,只是告诉孩子“在这些小房里住了一个漂亮的娃娃,大家要好好照顾他们哦!”孩子们拿到了房子之后很快就将藏在房子里面的套娃拿了出来。他们摆弄着自己手里的套娃。有的孩子很快就将套娃拆开了,他们有的将他分别一个个组合好,有的则是不合起来而是按照大小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都进行了从大到小的排列,有的则是将上、下两部分分开套在一起。那些房子成为另一种玩具。他们有的将小手伸进大门内,有的则是一会和这座房子靠一起,一会和那座房子靠一起。有的将房子横着放。不管他们怎样玩孩子都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材料所蕴含的大小规律了。了解了房子中空可置物这些特性。这为之后的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定规则——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提示
絮絮叨叨的规则会被小班的孩子自动抛到脑后,但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明确的规则才能确保幼儿自主性的操作顺利地进行。于是我们将繁琐的规则变成一些宽泛的词语:轻拿轻放、分享;或者是一些拟人的话:住自己的房子、在自己的院子里玩等等。
1.放宽规则、情景化语言
一开始孩子们在整理的时候还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所有的材料一骨碌地塞进牛奶房子里,下一次操作前还得老师帮他们一一重新整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将牛奶房子上画上不同的花纹,这样每一幢房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将里面的材料介绍给孩子的时候说成是“宝宝”,“宝宝”都喜欢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走错房子了会伤心的。于是孩子们会很注意观察自己是拿了哪一幢房子,在送“宝宝”回家的时候就大大减少出错。
2.在材料的暗示作用下提升操作意识
此外,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时候也是很容易相互混淆的。一开始的时候往往很快每人一幢房子会变成“一桌子的材料”。于是我们给了孩子每人一块大的泥工板,在泥工板上我们在四边贴上了可爱的篱笆,泥工板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院子。每一次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孩子请你的“宝宝”在自己的“院子”里“玩”,这样混淆材料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了。孩子们还会很得意地将泥工板拼在一起,说:“我们变成了邻居!”
3.社交技能的介入,不容动摇的公共规则
在自主性的区角中由于没有老师持续的陪伴,所以孩子们“拿着手里的,看着别人的”情况频频发生,有时候甚至出现“胜者为王”的局面。这就需要加强孩子的社交技能,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分享”,什么样的时候需要“等待”,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商量”。
三、学技能——操作过程中的提升
操作技能在科技操作中是很重要的,在一开始的兴趣慢慢淡去的时候,就是操作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孩子只有在逐渐提升的技能中才能感受科技操作中不断变化的乐趣。但是区域活动中技能的传授受幼儿人员不稳定的限制,所以我们采用了以点带面的策略。
1.从成品到半成品
在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步骤是需要在教师准备好的纸板中间打洞。一开始我们先提供了教师打好洞的纸板。幼儿只需要按照简单的步骤将材料组装在一起就可以了。之后我们想到了在纸板上打一个很小的洞,幼儿不能将杆子直接装进去,只有将小的洞变大之后才能继续组装。增加了这个操作步骤,孩子们的兴趣又一次被唤起。每一次,用空的笔尖仔细地钻洞成为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装起来的“竹蜻蜓”才更有意义。
2.一次比一次难的弹簧宝宝
在制作“魔盒”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制作一个弹簧。要求幼儿用一根软铅丝在一支记号笔的笔杆上进行缠绕。一开始我们只是鼓励幼儿“绕”,只要能绕完就是成功。在幼儿熟悉了这样的操作之后,我们又变了要求,要“排着队绕”,这就需要孩子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手部肌肉,要绕出有规律的弹簧,铅丝和铅丝之间不能前后交叉。最后我们又要孩子在有序缠绕的基础上适当留出空隙。这时候的弹簧才是又漂亮又弹性十足的好弹簧。就是在这样不断调整的要求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绕”——“有序的绕”——“有序的留空隙绕”,提升了操作技能。
3.材料的替换
在玩小球跳舞的游戏时,一开始投放的是玻璃球,随着孩子对材料和规则的熟悉。我们将玻璃球换成了乒乓球,这样球的运动形式又进一步多样了,可以滚出直线,可以跳出虚线。孩子的兴趣进一步得到了激发,对球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等到孩子最后玩熟悉了之后,我们又投放了多种多样的球:玻璃球、乒乓球、海洋球、橡胶球,孩子如果想要得到直线或虚线就必须使用不同大小的力度和技法来控制球,这对孩子的控制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藏在“房子”里面的秘密一个个被孩子们发现、解决。孩子高兴地说:“我们都是聪明的喜羊羊!”“喜羊羊的秘密”也成为孩子们十分关注和喜爱的一个角色化区角。角色化的区角给了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更多的交流机会,动动手、动动脑,孩子们快乐的操作、快乐的游戏着!
【作者单位:昆山市西湾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