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奢求”
2016-03-21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1期
不久前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刚下车,便想去拜谒爱因斯坦遗迹。但令人意外的是:爱因斯坦根本没有坟墓,也没有故居和纪念馆。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一个贫困的犹太家庭,从小饱受苦难。1921年,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名后,各种荣誉和优厚待遇纷至沓来,他却淡泊名利。
爱因斯坦曾应邀到荷兰莱顿大学执教,他对宿舍的要求是:有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一把小提琴、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学校当然满足了爱因斯坦的“奢求”。
后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请他,他却说:“能否少一点儿,给我3000美元就够了!”人们大惑不解,他解释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原动力!”当时,美国中产阶级都以拥有小汽车为时尚,爱因斯坦居然不要汽车。从宿舍到研究所有两公里路程,他坚持安步当车。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安逸与享乐与我无缘,照亮我前进的路、并不断给我勇气的是善、美、真……除此之外,在我看来都是空虚的。”
(摘自《老年日报》)
【素材解读】
安逸与享乐是奋斗的最大敌人,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大都是淡泊于物质享受而专注于精神追求的人。对于中学生而言,少一些物质上的攀比,多一些精神上的追求,或许就离卓越更近了一步。
【适用话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淡泊名利;搬走人生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