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建要有“三气”
2016-03-21杨毅
杨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在具体实践中,抓好党建要从“三气”着手,树起底气、多接地气、发掘朝气,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树起“理直气壮抓党建”的底气
抓党建的最大问题就是“软”。解决“软”的问题,关键要树起“理直气壮抓党建”的底气。
正确认识“最大政绩”与“第一要务”的关系,树起“抓党建是从根本上促发展”的底气。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样的共识,也让一些党员干部萌生了“经济工作扑下身子,党建工作喊喊口号”的念头。始终坚持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建的各项工作中去这个原则,从思想上彻底根除机关抓党建怕耽搁业务工作的顾虑。骨子里有了底气,也就有了抓党建的精神之“钙”。
高举“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的旗帜,树起“抓党建是每位党员应有之责”的底气。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不要只记得住自己的官衔,更要牢牢记住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
提升党组织领导科学化水平和能力,树起“抓党建能把准方向”的底气。注重提升领导科学化水平和能力建设:一是在机关党委换届人选上,坚持把有正气、有干劲、有思想的同志选为党委委员。二是提出争做“五个党员”的要求,做一个党性强、有信仰的党员,做一个勤学习、明是非的党员,做一个观大势、有定力的党员,做一个重团结、讲公正的党员,做一个守淡泊、思进取的党员。三是在原则问题上敢动真格。
多接“紧贴实际抓党建”的地气
党建工作如果不多接地气,就会“悬在空中着不了地”。
积极顺应业务需要,紧贴岗位实际增强党建工作的地气。努力围绕岗位实际,策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活动。在能力提升方面,精心编印写好机关文稿学习资料,帮助党员干部提升业务能力。在增进群众感情方面,组织党员深入农村,走访贫困户,既密切干群关系,又激发工作热情。
及早抓准问题苗头,紧贴问题实际增强党建工作的地气。问题就是工作开展的着力点。个别党员身上,“傲”“躁”“偏”“乱”“迷”等“机关病”比较突出。“傲”,是办公室人群易患的“特殊病”,属“文人”脾性,也是“衙门”做派。“躁”,即缺乏静气,少韧性和定力。“偏”,主要表现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在领导机关工作好像自己就是领导。“乱”,主要是不知道哪些是规矩,该请示汇报的不请示汇报,或者不按规矩到处乱汇报,增烦添乱。“迷”,表现在没有方向感,东撞西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针对这些病灶,开展规矩学习,防止养痈遗患,避免形成“污染源”破坏“生态环境”。
发掘“不断创新抓党建”的朝气
在思路创新上发掘朝气。确立了“三个一定”的工作思路:一定给党员做实实在在的事;该做的事情很多,一定坚持做一件成一件;一定不搞花拳绣腿占用党员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力求走出事务性、烦琐性的怪圈,聚焦“理论武装、能力提升、基础强化、作风优化”等四大工程不放松,持久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突破。
在内容创新上发掘朝气。每一次党员会议或者活动,在主题选择、议程设置、内容安排上,都力求和发展形势贴实、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实、和当前思想作风建设重点贴实。
在方式创新上发掘朝气。在理论学习方式上,开展“集中研学、领导带学、个人自学、专家授学、警示教育助学、讨论互学、缺席补学、督查促学”的“八学联动”。在思想作风建设方式上,把组织生活会从机关搬到基层,让党员干部到联系贫困村、发展一线现场实践体验,引导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进与退。在廉政建设方式上,坚持用好身边人、身边事这面镜子,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警示片、听廉政党课、参观法纪教育基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在制度创新上发掘朝气。坚持废、改、立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务工作制度。制定机关党委党员品行评价标准,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四个方面细化指标,实行反向评价倒逼机制,充分发挥“紧箍咒”的作用。(摘编自《秘书工作》杂志 责任编辑/杨 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