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十二五”改革发展十大亮点
2016-03-21索恩乾刘锐袁绍阳
索恩乾 刘锐 袁绍阳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紧扣主基调主战略,按照“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不断加快“做强城市、做大乡镇、做美农村”的全面小康新都匀建设步伐,在激烈竞争中创造了发展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培植了发展后劲、在改革开放中改善了发展环境,实现经济赶超跨越。经本刊记者汇同都匀市相关部门疏理,都匀改革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城镇化建设取得大突 破,入选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
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批复都匀市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贵州省唯一获批的县级试点市。2015年11月,都匀市首次晋级“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是贵州省唯一入选城市,并获得“中国宜居城镇”称号。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启动重大城建项目50项,拉动商品房开发投资近200亿元。投资30亿元以上,打造 “一江两城六湖多公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一批城市新景观。启动文体艺术中心、小围寨综合农贸市场、群众体育中心等一大批重点设施建设项目。率先在黔南启动数字城市建设,“数字都匀”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创新社会购买服务,深化“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小城镇建设成绩斐然,墨冲“布依城”初具规模,“都市杨柳”项目进度加快。
紧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荣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
都匀市紧守生态发展底线,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化发展理念,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推进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强绿化建设,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完成剑江截污系统工程(一期)和“三江堰”(一期)项目,建成南沙洲、雨花湖、青云湖、杉木湖等一批生态公园,启动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03%,比2010年增加2.2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综合考核名列黔南州第一位。先后荣获“全球绿色城市”“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称号,下一步将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全面实施“十大棚户区”改造,“大都匀”建设实现新跨越。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意见》(国发〔2013〕25号)文件精神,“十二五”期间,都匀市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把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划分为观澜、谢官冲、龙昌、环西、西山、剑东、剑西、七星、大西门、蒙家桥十个棚户区。计划从2013年至2017年共改造2万户,改造区域14.46平方公里,相当于把都匀市四分之一的面积重新高标准布局。截至2015年12月底,棚户区项目建设累计征收房屋10788户,拆除房屋4545栋,征收住房面积144万平方米,兑付征收房屋资金16.92亿元。
全力发展都匀毛尖茶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焕发无限生机。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依托“都匀毛尖”“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山水桥城·国茶之都”品牌优势,毛尖茶文化体验游等旅游项目相继启动,成功举办都匀毛尖茶文化节、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剑江旅游欢乐节、中国·都匀端午文化旅游节暨全国越野车王争霸赛、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数据信息、健康医药、通讯餐饮、房地产等产业健康发展,“互联网+物流”等现代化产业逐步壮大。“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达93.5亿元,年均增长16.7%,第三产业焕发无限生机。
深入推进大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4.2万余人。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以“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规划到村、扶贫到户”为原则,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以重点贫困乡(镇)和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基本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目标,减贫人口减少到4.2万余人,完成了石龙乡、基场乡、阳和乡等贫困村的“减贫摘帽”工作。2015年,都匀市财政扶贫项目安排要求每个项目必须覆盖100%的贫困村及80%的贫困户,财政扶贫资金3067.5万元,安排产业项目39个到贫困村实施,围绕“五个一批”配套扶贫产业相关资金4110.49万元。
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增加值由18.53亿元增加到37.8亿元。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按照产业集聚化、工业集群化、园区标准化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现有市区内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共引进规模企业61家,投入26亿元加强产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达到“七通一平”,着力拓展绿茵湖产业园区,重点抓220KVA甘塘变电站、绿茵湖大道、幸福大道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厂房43.44万平方米,入驻率达100%。2015年,园区在建产业项目达28个,总投资112亿元,全年预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3.5亿元。五年以来,都匀市工业增加值由18.53亿元增加到37.8亿元,年均增长18.5%;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从34户增加到58户,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6户。
同步小康创建达标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1%。
2015年9月,都匀市获贵州省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2014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在黔南州率先通过同步小康达标认定。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稳步推进小康建设,明确按 “954”小康工程渐次推进,并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重要抓手和载体,抓实“六项行动计划”建设进度,统筹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明确责任主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最急需的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等问题。五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3%,2015年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1%。
经济发展实现好中翻番,GDP平均增速比“十一五”提高2.2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经济总量一年一个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好中翻番,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认真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预期目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2.3倍,“十二五”期间GDP平均增速为16.4%,比“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速14.2%高2.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从8.02亿元增加到28.57亿元,年均增长2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26亿元增加到15.65亿元,年均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1.16亿元增加到63.45亿元,年均增长15.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从166亿元、95亿元增加到340亿元、2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4%和19.3%。
民生投入达83.53亿元,荣获“养老服务示范市”称号。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着重在“三农”、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五年累计民生投入达83.53亿元,年均增长17.61%,新增就业8073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21万人,3.4万被征地农民被纳入到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全市共有23.06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9.23%,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全覆盖,比2010年提高0.76个百分点。共投入7667.1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0560户。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866元。
自2011年起,城市低保标准从300元/人/月提高到495元/人/月,农村低保从1400元/人/年提高到2640元/人/年,全市共有城乡低保1516422人次,发放城乡低保金22509.96万元。建成完善墨冲镇中心敬老院、平浪镇敬老院、归兰水族乡敬老院、马鞍山社会福利院等一批综合性福利院,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县)市”称号。
城市路网四通八达,极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十二五”期间,都匀市积极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构建“三环、三横、三纵”的城市快速干道格局,建成南出口大道、毛尖大道、会云桥——173、173——115城市主干道,并完成外环东路、大龙大道、纬五路,推动环西大道、桐州大道等路网建设,实现了封闭一环、顺通南北、强化东西、区块成环的城市交通路网。同时,小马公路改造提升为城市主干道,完成大都匀内部路网骨架建设,完善都匀市区和外部快速链接干线,达到环环相通,不断增加设施,调优布局,科学管理,进一步解决城区交通不畅的难题。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