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凯里实践
2016-03-21李茂奎
李茂奎
一面是相对脆弱的生态,另一面是发展的刚需。建设生态文明,凯里市直面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挑战,直面“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努力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2015年,凯里市生态环保建设成绩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城市绿地总面积达 1577.2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6.68%,绿化覆盖面积达40.71%,人均公园绿地13.98平方米;治理石漠化面积达13.58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100%……
生态环境保护见成效的同时,经济数据亮眼:2015年上半年,凯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12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占黔东南州总值的28%;财政总收入完成31.58亿元,占黔东南州财政总收入的42.9%,凯里市在黔东南州的首位度凸显,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底线要守住,经济要前行。凯里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着重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修复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2014年以来,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615人次,检查污染防治设施720台(套)次,检查排污单位623户、涉及水污染源54个、气污染源64个、噪声污染源36个,检查在建和已建项目468个。将5个污染企业列为州级关闭企业,38个单位列为市级限期治理单位。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共立案查处53家、现场处罚55家,共处罚金72万元。
近年来,凯里市坚持“退二进三”,坚决关停亚华锰联、明鑫冶金、瑞邦硅业、凯丰矿业4家高载能企业。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凯里市一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凯里市谋划启动了凯里民族医药产业园和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建设。目前,凯里民族医药产业园已入驻有碧生源、章光101等医药企业18家。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已建成5万平方米全智能培育房,培育中草药100余种,年产3500吨中药饮片、2000吨中药提取物生产线即将全面建成投产,药材种植基地覆盖黔东南州16个县市,辐射带动就业10000余人,成为黔东南州“接二连三”协调发展的典范。
2015年以来,凯里市以开展“生态建设年”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公园广场建设、滨江景观打造、通道风貌整治、裸露山体绿化、主次干道“敞亮”、环保科技利用等七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天蓝、地绿、水清、气净、景美、路畅”的美丽新凯里。
凯里市通过政府和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15亿元,全面启动苹果山城市公园、开怀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二期等一系列公园广场项目建设。
凯里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先后启动冷水大拉槽、龙头河至玻璃厂等5个裸露山体绿化、美化样板工程建设,总绿化面积14.97万平方米。
用生态理念引领发展,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宜业宜居宜游的凯里市,正在绿色崛起和跨越发展的征程上阔步迈进。
(责任编辑/任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