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良:一位老支书的赤子情怀
2016-03-21王远白
王远白
村支书肖良春,17年来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并通过文学陶冶情操,提升自己。
在镇远,肖春良名气很大。
他当了17年村支书。勤勤恳恳为村民谋福利,多次被贵州省委、黔东南州委、镇远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
他还是一位农民作家。接地气、不忘本,20多年写出100余万字反映家乡面貌和生活的文学作品,去年获评“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称号。
“硬气”赢得拥戴
1月20日,镇远县天寒地冻。
或曲或直的水泥硬化串户道路,白墙青瓦的气派楼房,大大小小的汽车,处处连片的烟草示范园和蔬菜种植基地不断映入眼帘……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江古镇蚂塘村。肖春良就生活在这里。
蚂塘村有370余户1600多人。村民告诉我们,村里最破旧的那栋房子,就是村支书肖春良家。根据“提示”,我们很快来到肖春良家门前。
身材魁梧、脸蛋圆圆的肖春良带着爽朗的笑声从屋里迎了出来。交谈中,记者感到肖春良十分硬气。
“在蚂塘村,不硬气就办不成事。”67岁的肖春良告诉记者:“正是我的‘硬气,使得蚂塘村支‘两委不再是摆设,进而得以正常开展工作。”
“硬气”的肖春良,是一位伤残退伍军人。1970年,肖春良应征入伍,曾在北京、新疆等地服役长达14年。他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西北边陲防御及众多的国防工程建设。在一次保卫战役中,他眼睛受伤,一只完全失明,一只剩下0.2的视力。
1989年,退伍回到蚂塘村的肖春良,不忍心看着父老乡亲在温饱线上艰难挣扎,毅然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上任之初,困难重重。蚂塘村有三大寨、三大姓,在肖春良之前的村两委历来受制于村里各房族影响,村两委形同虚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肖春良下决心打破这一不正常格局,他为此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抓班子建设,发展党员队伍。为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班子,他像对待军人那样订下“军规”:“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一班人必须首先做到;要求支委们做到的,支部书记必须首先做到”。
另外一件大事,让村民结束缺水的历史。蚂塘村属高山台地,地宽水少。自古以来,全村2000多亩耕地常年靠挑水下秧,水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肖春良决心带领大家修建水库。
为凝聚人心度过难关,肖春良把退伍时得到的两千多元安家费全部捐了出来,以供修建水库所用。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肖春良采取了特殊措施,为此还遭到一些人的报复。有人偷砍他刚戴“红帽”的苞谷;有人夜间拿竹竿偷偷打落他快要成熟的稻谷;有人于夜晚开会时用石头袭击他;甚至有人用炸药包炸过他的房子……
但14年军旅生涯,塑造了他的一身正气,肖春良没被眼前的困难和威胁吓倒,反而愈挫愈勇,更加坚韧不拔。
经过4年的煎熬与苦战,肖家溪、大溪沟、深屯3个水库全部完工,蚂塘村自此结束了长期以来缺水的历史。
就这样,肖春良通过自己的硬气和努力,改变了村两委长期受制于人的状况,他本人亦赢得了村民拥戴。
然而,1993年肖春良旧伤复发,他不得不放下村支书的担子。就在肖春良卸任的十年间,蚂塘村又回到一盘散沙,村委受制于各房族的状态。
2004年肖春良再次临危受命,重挑蚂塘村支书这个重担。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二度出山”,肖春良决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期间,他干得最漂亮的一仗,就是通过引进烟草项目,使村民实现了发家致富。
2007年,黔东南州烟草局到江古镇考察现代烟草基地示范点。“要为马塘村找致富路,就得找准支柱产业。”为了抢抓机遇,肖春良率先把自己家的4.8亩稻田拿出来无偿流转,又通过挨家挨户说服村民实行土地流转,最终使得总投资558万元的黔东南州第一个现代烟草示范园项目落户蚂塘村。
当然,建立烟草示范园并非一帆风顺。初期,村民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搭建烟草育苗大棚时,各人打扫门前雪,对劳力相对较弱的农户不予帮助:4座大棚,丢下2座不做。
为使项目不受影响,肖春良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土办法”。头天晚上,他亲自上门一家家地“讨活路”,称“明天中午帮自己盖房子”。第二天一早,他花了500多元买来鸡鸭和香烟,请人办起酒席。人来齐了,入席吃了酒饭,发了香烟,他才告诉大家要去搭烟棚。村民听后个个羞愧不已,悄悄地退了香烟就搭烟棚去了。
随后,蚂塘村又建立了另外两个规模更大、设备更全、技术更新的现代烟草示范园。由于烤烟产业的兴起,蚂塘村年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840元增长到现在的9000余元。
村民唐朝品去年种烟40亩纯收入8万多元,今年种烟达50余亩,预计纯收入12万元。“我们蚂塘村能有今天,决不能忘记一个人的功劳。他就是我们的当家人——肖春良。”唐朝品充满感激地说。
今天的蚂塘村,各种大小车辆及挖机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的200多辆。“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村民心欢喜,腰包鼓起来。”正是蚂塘村如今的真实写照。
去年,肖春良又通过带动大家发展蔬菜种植,村民的收入更上了一层楼。
不过,肖春良不会抱着过去的成绩单睡大觉。眼下,尽管天气寒冷,他还是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开春后上坡种植果树。他这是为蚂塘村将通过建立果园等发展乡村旅游做准备……
“文学使我富有”
如往常一样,1月20日这天,肖春良大清早就开始写作。
肖春良的硬气,源于军旅生涯。事实上,他痴迷文学,同样因为军旅生涯。从军时眼睛受伤,肖春良曾经万念俱灰,后来在文学世界里找到了精神寄托,从此离不开文学。
“物质上我很清贫,但文学使我精神富有。”肖春良说,写作和当村支书,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学让我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想境界,守住了作为一名村支书应该坚守的底线。”
肖春良的家,是一栋修建于50多年前的老旧木屋。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没有一张书桌,他平时写作和练习书法,都是以床为桌。
凡是到过他家的人,无不被他的简陋房子和三千多册藏书所震撼。别人说他太穷了,但读书、藏书、写书的肖春良说自己很富有。
肖春良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干活的间隙里写出来的,特别是早晚看牛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背牯岭(地名)看牛。把牛牵到草坪里,选一处黄茅草较厚的地方铺上蓑衣,坐上去就动笔。写着写着总觉得屁股底下有什么东西在动。他坚持写完三页纸,起身翻开蓑衣一看,一条拇指粗的“秤杆蛇”蹦出去,吓了他一大跳……
在肖春良的所有作品中,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女人万岁》可谓大部头,这部小说以蚂塘村妇女为原型,把农村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了乡村美好生活以及面临的问题。“光是写好后誊写都用了两年。因为视力不好,有时候看书和写字要用放大镜。”有感于肖春良的刻苦和作品本身的价值,贵州省写作学会专门为这部小说召开过作品研讨会。
就在一个月前,他由于多年以来在写书、读书、藏书等方面的不俗成绩,获评镇远县“三书”先进个人。
不过,更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肖春良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妻子瘫痪20多年。他不仅要种田种菜,看牛喂猪,还得煮饭服侍妻子,不离不弃。“最艰难时,我白天忙村里的公事,到了晚上趁月光去打自家稻谷。”
为了把4个孩子养大成人,肖春良这几十年吃过不少苦。“孩子读书的那些年,我有16年没有缝制过一件衣服,一直都是穿着部队留下的旧衣服。”肖春良说。
对话肖春良:
记 者:听说你每天都练习书法,书法造诣很深,还获得过国内不少书法比赛大奖。
肖春良:书法是除了文学写作之外的另外一个爱好,我写书法20多年了。村民有喜事,以及每逢春节,我就帮忙写写对联。跟文学一样,书法让我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记 者:你打算这一任期结束将不再连任。是否担心卸任后蚂塘村再次陷入一盘散沙的状态?
肖春良:我们村现有党员40余人,他们都是主心骨。有他们在,蚂塘村只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