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客“变现”想象力
2016-03-21彭典
彭典
在贵阳学院,“创客空间”旨在为在校以及毕业大学生提供创新思维交流、项目推广和市场开发服务的低成本开放共享服务实体,实际上这更是一个人才培养平台。
“嘉嘉”是一个机器人的名字。它是贵阳学院“齿轮创客空间”“志立”队的“孩子”。
“嘉嘉”很有本事。它能够独立走上舞台报幕,还能抛绣球、将柱子推到台下、敲锣。
“嘉嘉”不负众望。它摘得了2015年全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规定动作技术挑战赛冠军。
“嘉嘉”的诞生,是“齿轮创客空间”的“志立”队刘龙等队员学以致用的成果。刘龙是贵阳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他所在的“齿轮创客空间”派出的参赛队伍,在今年全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个冠军以及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在贵州高校里,贵阳学院是本届机器人大赛获奖最多的学校。
2014年12月,紧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贵阳学院党委以产教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出发点,成立“齿轮创客空间”,学院通过开展各类创客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来这里,想玩什么都可以”
下课铃一响,刘龙就迫不及待的跑到“齿轮创客空间”跟队友们讨论机器人的研发。同学们自己创意、制造出来的机器人产品,非常吸引眼球,成了校园课余生活的热门话题。
刚进大学的时候,刘龙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太多的规划,但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机器人大赛,这吸引了刘龙。
经过层层选拔,刘龙成为机器人制造队“志立”队的一员。刘龙所在班级49人,有5人参加过机器人大赛,有的同学甚至连续两年参加过机器人大赛。
“创新创业在我们学校蔚然成风。在这里,想玩什么都可以。”刘龙笑着说。
从去年开始,贵阳学院相继成立“齿轮创客空间”和“博雅众创空间”,前者是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和产品,后者是将人才利用起来,将产品落地,办成企业。
学校立志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客空间”吸引大学生当“创客”,产教融合成为贵阳学院的目标。
“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在创客空间,我们是自己提出想法,然后自己想办法去实现,碰到问题,也是我们自己去查资料、想办法慢慢解决。”刘龙的感受也得到了“博雅众创空间”创始人李灿的认同,学生们在创客空间展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都让他刮目相看。
2015年年初,“创客”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部署“众创空间”平台;5月初,李克强总理到访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亲手端起了创业咖啡。
这股热潮,也早已悄然潜入贵阳学院。
“博雅众创空间”里面的“旭影时光”就是尝到螃蟹的代表之一,负责人吴启松2014年毕业之后,刚开始是在摄影楼当摄影师,后来了解到“博雅众创空间”可以给想创业、能创业的学生提供平台,毅然决然的回到学校创业。
“我创业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想找一个喜欢的事情作为职业。”电子信息工程毕业的吴启松不希望像很多师兄师姐那样,在电子工程行业等收入不菲的行业里忙碌,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10年后谁都不会太差,选择的道路决定了未来的幸福指数”。
“当时回学校创业就是拎包入住的感受,‘博雅提供免费场地,还给予3万元资金的帮助,用于设备的购买。我们公司今年8月份就开始盈利。”吴启松笑着说,顿了几秒,他补充道:“在这里,只要你的想法成熟,并能付诸实践,‘博雅创客空间都全力支持。”
学校保驾护航支持学生“创客”
走进贵阳学院图书馆旁的共享服务大厅,记者就看到已经有多个团队的创业小伙伴陆续前来。
学院图书馆旁的共享服务大厅免费提供给学校的创客们使用,这里可以提供给入驻的创客讨论项目、做路演使用。大厅的一侧分布着十几间以玻璃墙分隔的小型办公室,书架、办公座椅一应俱全。整个大厅全面覆盖WiFi,还配备多台电脑供创客们免费使用。
近年来,贵阳学院大力提倡创新创业,鼓励学生成为创客,学校正在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兼并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近年来喊出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贵阳学院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项中心工作。
贵阳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韬告诉记者,学院要求教务处专门设立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而科研处则创办“博雅众创空间”,为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场地和各种资源。
学校每周三举行的“周三创业汇”,是学校的重头戏,“周三创业汇”把创业的人集中在一起,进行技能培训,营造氛围,在学生中去挖掘有潜能、可能创业的这样一部分人。学生如果有优秀的项目,李灿将对项目进行团队、技术、专项等要素考核,通过考核后,“周三创业汇”会与创业团队签订帮扶协议,前期会给予几万块的资金无偿补助,并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仪器设备等。
在贵阳学院,学校大力支持学生成为“创客”,成为新常态。2012学校年积极争取到中央财政投入经费500万元,2013争取到700万元,合计1200万元,主要用于贵阳学院大学科技园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如园区果品综试中心、生物资源等孵化功能区大型研发设备等购置和引进。经费的投入大大提升了园区的功能支撑、平台支撑,改善了园区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客”把想法变成产品
2015年4月3日,贵州省首批省级众创空间3家揭牌,“博雅众创空间”作为贵州高校建设的第一家省级众创空间,跻身贵州省级众创空间的第一方阵。
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张韬介绍,学校以“博雅众创空间”为着力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多方面深化学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深入到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意在搭建一个平台,让有创新想创业的人来交流,然后形成项目,管理服务团队帮创业者注册公司,交由后者运营。”李灿说。
“博雅众创空间”结合贵阳学院学科设置和贵阳当地的产业特色,重点建设了“生物医药大健康”与“装备制造大数据”两大创客基地,共享学校资源,聘请创业导师,组织一系列的培训、沙龙、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开展创业活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重在把想法变成产品。”李灿说,“博雅众创空间”自成立以来一共运行过近80支创业团队,虽然有一部分半路夭折,但也有一些还在运作中,甚至有部分创业团队已经开始盈利。
比较突出的团队有“黔山良农”,这个项目以“生态贵州村寨记忆”为文化内核,通过自主开发APP手机应用软件,实现“原生态农业特产+移动电商+实体店+大数据”的农业模式,目前其产品已经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售。同时,“黔山良农”移动电商还是贵州省唯一一款拥有自主研发APP手机应用软件。
事实上,学校里面的另一个创客空间——“齿轮创客空间”也在制定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成为创客。它是贵阳学院博雅众创空间在全校推进“一体、两翼、多点”中“多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齿轮创客空间”创始人李疆介绍道,比如大一新生进来,李疆就会对这些学生们说,与其在宿舍里玩游戏,不如到实验室来玩,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第二年则让他们进行设备操作等基础训练,第三年让他们创新实践,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类似机器人大赛、创客项目竞赛等,让他们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客能力。
而第四年最为关键,会让学生将创新和创业结合,与社会接轨,在创客空间积累经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
除此,学校的创客空间还将提供平台和政策支持,比如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都是创客空间向外筹集,如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风险投资和其他社会公益机构募集的创业专项经费。(责任编辑/杨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