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罕达盖金锰矿普查中电、磁物探方法的运用

2016-03-21施凯威李颖

地球 2016年6期
关键词:角闪岩斜长激电

■施凯威李颖

(1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廊坊065000;2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论罕达盖金锰矿普查中电、磁物探方法的运用

■施凯威1李颖2

(1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廊坊065000;2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本文分析了罕达盖地区的地质背景、物探异常特征和矿体特征,探讨了激电方法、高精度磁测方法在找矿方面的应用。

罕达盖河南金锰矿成矿地质条件激电异常

1 区域地质简况

本区地质构造受大地构造的控制和影响,构造线主要表现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的特点。区域内主要出露地层有震旦系至早寒武统佳疙瘩组、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以佳疙瘩组和奥陶系多宝山组、裸河组最为发育;中新生代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和第四系等。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岩石类型主要为中性及中-酸性侵入岩,以中-酸性侵入岩占优势。时代上集中于古-中生代,呈巨大的岩基产出,总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

2 激电测深

2.1 探测方法

本工作所用发射系统为重庆奔腾地质仪器厂生产的WDFZ-10大功率智能发射机,使用10千瓦汽油发电机。使用重庆奔腾地质仪器厂生产的WDJS-2型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发射台自动记录供电电流I,室内计算各物理点视电阻率ρs。

剖面线方位0°,点距40米,激电测深工作采用对称四极装置,布极方式采用对数等间距,最大半极距AO为500米,电极排列方式AMNB沿剖面线布设。每一测点测量前对供电导线和测量导线均进行绝缘检查。测量时第一个极距、最后一个极距和所有大极距(500米以上)测段均进行重复观测。曲线的畸变点进行重复观测或自检观测。

2.2 激电测量结果

对测量曲线进行计算,得到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对比不同岩石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发现,除两种云母片岩的视极化率比较高外,其它岩石的视极化率都比较低,而石英岩的视极化率最低。与此相反,石英岩的视电阻率非常高,其它岩石的视电阻率都低于9000Ω·m。

2.3 激电异常特征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确定测区有两条近东西向分布的ηs异常带,分别编号为HDHJ-1和HDHJ-2号异常。两个激电异常地表均发现铁锰矿化蚀变现象,且均产于浅粒岩中,是最有希望找到工业矿体的地段。

3 高精度磁测

3.1 测量方法

野外磁测以一台精度最高仪器观测日变,共开设5个台班进行野外磁测工作。

(1)测点的观测。作单次观测,每个闭和观测单元的观测,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且早基点和晚基点的差值(日变改正后)均小于10nT。观测时观测人员严格"去磁"。

(2)日变观测。日变观测选用精度最高的3号仪器观测,每日观测始于早校正点观测之前,终于晚校正点观测之后。循环时间设定为20秒。日变曲线均较圆滑,无明显跳跃、锯齿状。

(3)基点、日变站、校正点的选择。总基点位置选在测区内,该点在测区磁场零值线附近,第四系覆盖相对较厚。在半径2米,高差0.5米范围内磁场变化未超过2nt,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且可长期保存。日变站选在测区内平稳磁场处,使用方便,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仪器校正点在日变站旁约30米处,基本条件同日变站点。

3.2 磁物性特征

区内共采集各种岩石物性标本22块,经测定统计可以看出,斜长角闪岩磁性最高,表现为相对高磁性特征,白云母片岩及变粒岩磁性较低,斜长角闪岩为引起高磁异常的主要原因。

3.3 地球物理场特征

第四系的△T一般在-50-50nT之间;白云母片岩及变粒岩:△T一般在00-150nT之间;磁场变化范围不大。斜长角闪岩的△T一般在100-550nT之间;磁场变化范围较大。

测区总体表现为平稳低值磁场背景下的正高磁异常特征,磁异常总体分布于测区西北部,反映了该区地质体的分布情况。

3.4 磁异常特征

高磁异常位于测区西北部,106-116线、256-276点之间,异常区出露岩性为斜长角闪岩。

异常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长约400m,等值线比较密集,峰值部分较宽。异常强度不高,最高强度大于550nT。两侧等值线疏密相近,推断磁性体近直立。异常分布范围内出露斜长角闪岩,物性测定斜长角闪岩磁性较高,推断异常为斜长角闪岩所致。

4 电、磁异常与钻孔确定的矿(化)体对比

测区内通过地质测量,地表发现铁锰矿化蚀变带四条,均分布于浅粒岩中,且均在激电异常范围内,蚀变带规模较小,矿化不均,主要以铁矿化、锰矿化、硅化为主,宽0.3-0.8米,延长不清,走向多为北东东向。

分析HDHJ-1号激电异常特征,且(1)(2)号蚀变带均在其范围内,认为深部激化体应该为硫化物矿化体,经过HZK1号钻孔验证,发现三条矿化蚀变带,(1)褐铁矿化蚀变破碎带,黑褐色,褐铁矿化较强,岩心破碎呈角砾状,孔深69.90-71.40米,假厚度1.50米,品位Ag0.30g/t,Cu0.007%,Pb0.004%,Zn0.017%,Mn1.42%;(2)构造破碎带,由浅粒岩角砾及断层泥组成,石英细脉中见细粒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孔深213.80-215.40米,假厚度1.60米,品位Ag0.65g/t,Cu0.014%,Pb0.004%,Zn0.016%,Mn0.079%;(3)铬铁矿化浅粒岩,岩石硅化强烈,铬铁矿呈细脉状、团块状分布在浅粒岩中,分布不均,含量较小,孔深311.40-314.40米,假厚度3.00米,平均品位Ag0.13g/t,Cu0.005%,Pb0.004%,Zn0.008%,Mn0.16%;(4)铬铁矿化浅粒岩,特征与(3)相同,孔深318.90-319.60米,假厚度0.70米,品位Ag0.00g/t,Cu0.004%,Pb0.005%,Zn0.006%,Mn0.52%;从钻孔中的四条矿化体特征看,本区的激电异常由细脉状、团块状铬铁矿化、黄铁矿化浅粒岩引起。

5 结论

通过激电中梯测量,圈定激电异常两处,ηs最高强度达4.0%以上,背景值2.0%,为低背景下的相对高值异常,视电阻率为高阻异常带,显示高阻高激化特征。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圈定磁异常2个,与元古界佳疙疸组斜长角闪岩对应,岩性引起,意义不大。

P631[文献码]B

1000-405X(2016)-6-205-1

猜你喜欢

角闪岩斜长激电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哀牢山-大象山变质杂岩带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西藏南部日喀则蛇绿岩中角闪岩的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大河口一带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吉林省桦甸县老金厂太古宙麻粒岩中的斜长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随枣北部桐柏杂岩表壳岩特征、成因及时代探讨
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