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运检“1+1+1”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21赖秀炎

浙江电力 2016年8期
关键词:变电导师专家

琚 军,赖秀炎,胡 谦,吴 蓉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2)

变电运检“1+1+1”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琚 军,赖秀炎,胡 谦,吴 蓉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2)

围绕“问题+专家团队现场启发式培训”、“需求+劳模工作室实训技能式培训”和“四新+厂家技术支撑知识储备式培训”的变电运检“1+1+1”培训管理模式,介绍培训模式内涵、具体方法,培训案例表明这一培训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成效。

变电运检;培训管理;实训技能;知识储备

随着电网技术快速发展,“四新”(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电网领域中广泛应用,快速提高变电运检人员技术技能水平的需求日益凸显。变电运检工作专业性强,所面临的设备类别多、更新换代快,对从事该专业的员工技术技能要求高。现有培训模式以集中培训为主,存在工学矛盾严重,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员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弱等问题。

1 “1 +1 +1 ”培训管理模式

随着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升,状态检修模式在电网检修中被普遍采用,设备停电检修次数、时间大幅度减少,很多新设备投产后,员工没有实际操作机会,造成员工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偏弱。员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各自培训需求不同,针对员工需求开展的针对性培训非常有必要,通过专项培训补强员工短板,有利于员工技能水平全面发展。另外,带电检测技术、智能电网技术、GIS组合电器、特高压设备等在电网中广泛应用,需要员工尽快掌握相关知识,跟上电网技术的发展。

变电运检“1+1+1”培训管理模式依靠强大的专家团队,通过丰富的现场培训形式和手段,提升员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劳模工作室齐备的仿真设备针对员工需求开展专项培训,利用厂家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开展教学,使员工掌握核心技术。

“1+1+1”培训管理模式主要从变电运检专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如图1所示。以“三大体系”作保障,通过变电运检专业培训技术平台应用,建立“问题+专家团队”的“现场启发式培训”、“需求+劳模工作室”的“实训技能式培训”和“四新+厂家技术支撑”的“知识储备式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2 “1 +1 +1 ”培训管理模式内涵

2.1 问题+专家团队现场启发式培训

专家现场培训主要按试验项目和作业流程确定专业类别和难度,以此分层分级确定现场培训的需求,再根据培训需求等级确定适合的导师,最后完成培训的闭环归档。

(1)现场培训问题来源分类。

现场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公司生产计划安排的日常检修和PMS系统涵盖的各级缺陷项目处理,以此作为主要依据,由培训技术小组确定现场培训项目,明确不同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合理安排培训师资。

(2)现场培训项目分类。

现场培训项目分为现场作业项目和缺陷处理项目2个大类,其中现场作业项目包括普通现场作业项目、复杂现场作业项目、新型现场作业项目、跨小专业项目及跨大专业项目,缺陷处理项目包括一般缺陷项目、重要缺陷项目及罕见缺陷项目。

(3)现场培训需求等级确定。

培训需求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需求主要是普通现场作业项目、一般缺陷项目;Ⅱ级需求主要是复杂现场作业项目、重要缺陷项目、跨小专业培训项目;Ⅲ级需求主要是新型现场作业项目、罕见缺陷项目、跨大专业培训项目。每个等级对应不同难度的项目,以此作为培训专家导师确定的依据。

(4)现场培训专家导师确定。

按照不同专业等级,培训委员会把导师分为专家类和普通类,专家类导师主要是各专业省公司及以上级的专家人才,且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者,普通导师是由各专业的骨干担任,以班组长和技术组人员为主。现场培训的专家导师由培训技术组根据现场培训需求等级的不同综合评定后确定,Ⅰ级需求主要安排普通导师,Ⅱ级需求以普通导师和专家导师相结合,Ⅲ级需求以专家导师为主。

图1 “1+1+1”培训管理模式模型

2.2 需求+劳模工作室实训技能式培训

劳模实验室包括变电一次设备和变电二次设备两部分。一次设备包括主变压器、各电压等级闸刀和断路器等,二次设备主要包括变电站监控系统、测控装置及保护装置。通过一二次设备的电气互联,搭建变电站整站仿真系统,打造与实际变电站设备高度契合的培训平台。

(1)单项工作内容需求仿真培训项目类。

单项工作培训主要包括日常单项工作开展前的教学、工作问题处理后的仿真教学及日常学习中问题的模拟演练等,员工通过点单自主选择培训专家,由培训管理小组预约合适的时间,利用工作室仿真设备装置,开展相对应内容的专家讲解指导,培训结束后再将效果反馈给培训管理小组,实现培训流程的闭环。单项培训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单项培训作业流程

(2)大型系统工程需求培训项目类。

系统需求培训项目是针对实际生产工作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大型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大型保护及自动化改造,智能变电站装置升级、验收和首次校验,一次设备的更换等,由培训技术小组根据月度或年度生产工作计划的总体情况,结合劳模工作室的装置设备,安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开展系统需求教学,培训结束后再将效果反馈给培训管理小组,实现培训流程的闭环。系统性培训作业流程如图3所示。

2.3 四新+厂家技术支撑知识储备式培训

图3 系统性培训作业流程

厂家技术支撑培训主要针对变电作业现场和劳模工作室培训软/硬件培训设施受限的情况下开展,可以分为在生产企业培训和请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培训2种。

请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培训主要以现场作业项目为主;在生产企业培训主要结合设备出厂验收开展,利用厂家先进齐全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通过厂家技术研发的学习,更加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和设备制造流程,便于员工在工作中更好地应用。

2.4 培训效果反馈

培训管理小组对培训开展情况做评价收集,评价情况由参加培训的学员填写反馈,如表1所示,评价结果在实际工作完成后反馈归档,并作为年度评价考核的依据。

表1 培训评价情况反馈

3 “1 +1 +1 ”培训管理模式案例

(1)问题+专家团队现场启发式培训。

某变电站220 kV母差保护(BP-2B)消缺工作。某日现场发生220 kV母差保护频发“互联”缺陷,处理人员一直查找不出原因,为确保现场消缺工作顺利进行,处理人员向培训管理小组提出母差保护现场问题培训申请。培训管理小组根据缺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将该培训定级为三级培训并联系该专业国网专家开展现场培训,专家在现场参与消缺,并结合讲解母差保护相关知识。通过培训,受训学员了解了母差保护“互联”缺陷发生的原因,掌握了消缺方法,培训效果明显。

(2)需求+劳模工作室实训技能式培训。

某变电站220 kV线路的LFP-912收发信机更换工作。为确保现场工作的顺利开展,员工提前3天向培训管理小组提出高频收发信机的相关教学培训申请,并点单培训专家。培训管理小组联系安排该专家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分为教学讲解和学员操作两部分,安排在劳模实训场地开展。通过培训,受训学员掌握了LFX-912型收发信机的原理和安装调试方法,在现场实际工作中所用时间比申请完成时间提前2 h完成,培训效果明显。

(3)四新+厂家技术支撑知识储备式培训。

某110 kV智能变电站要开展站内所有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升级反措。培训技术小组结合现场升级内容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智能保护厂家技术人员作为培训讲师,进行保护升级原因、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设备的应用原理以及反措操作过程的梳理讲解,并通过劳模工作室的实际设备操作演练,让员工掌握现场实际反措升级工作的步骤,熟悉升级后校验的流程和项目,确保现场实际工作的流畅开展。

4 “1 +1 +1 ”培训管理模式的成效

(1)人才当量显著提升。

通过“1+1+1”培训模式,变电运检团队的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生产和管理骨干在逐步成长,高中级职称和专家人才与前一年对比上升明显,同时涌现出大量的高等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2)缺陷呈下降趋势,社会效益明显。

2015年,员工成功处理了多起可能造成非计划停运的缺陷,发现并消除了设备存在隐患。2016年上半年在衢州110 kV湖东变电站等6座变电站成功处理疑难缺陷隐患13处。这些疑难隐患的及时排除,避免了事件扩大、越级跳闸,甚至大范围事故的发生。

(3)员工的培训主动性提升,受训满意度高。

通过问卷调查,员工对于培训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参与培训的热情提高。经统计分析,培训点单次数逐季增加,从开始的每季3~5次,到现在的每季15~20次,受训的欢迎度显著提升。

5 结语

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确学习目的所在,才能少走弯路,朝着既定目标而不懈努力。

培训方案是培训具体实施的基础,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

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有机结合才能使培训达到理想的结果,这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1]琚军.检修与培训“1+1”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增刊)∶40-41.

[2]于强.青岛电网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项目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

[3]胡绍豪,施正钗,朱如察,等.变电运行实践式教育培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浙江电力,2010(3)∶55-57.

[4]赵玉成,姚剑峰,金山红.状态检修模式下隔离开关异常操作预案的创新与实践[J].浙江电力,2015(8)∶21-24.

[5]吴雪峰,邱海,吕赢想,等.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探讨[J].浙江电力,2011(5)∶51-54.

(本文编辑:徐 晗)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1+1+1"Training Management Mode in Trans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JU Jun,LAI Xiuyan,HU Qian,WU Rong

(State Grid Qu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Quzhou Zhejiang 324002,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a"1+1+1"training management mode of"problem+heuristic training of expert team on site","demand+labor model studio skill training"and"four new aspects+manufacturers'technical support training for knowledge reserve".Furthermore,the paper also elaborates the intension,specific approaches.The training case shows that the management mode turns out to be effective in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training management;training skill;knowledge reserve

F416.61

B

1007-1881(2016)08-0072-04

2016-06-06

琚 军(1974),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变电运检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变电导师专家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致谢审稿专家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V eraW an g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220kV变电运行中的故障排除方法探析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