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奶的拐棍儿

2016-03-21张国平

陶山 2016年1期
关键词:拐棍二老奶奶家

◎张国平

奶奶的拐棍儿

◎张国平

打我记事起,奶奶就拄着一根磨得锃亮的拐棍儿。

父亲弟兄几个成家后住的不太远,谁家里有争吵声,嗓门一高奶奶就会听到。只要拐棍声咚咚响起,双方马上噤若寒蝉,战争平息。哪个不长眼的还在吵,拐棍定会如期而至地落到他身上,严重时还会家法伺候。

奶奶有四子一女,属于村里人丁较旺的一门。大家庭人多了,难免有些磕磕绊绊,口角争执。这时候,奶奶就开始大义灭亲,不徇私情,拐棍之下出“孝子”了。

奶奶不识字,但口齿伶俐,耳聪目明,嗓门大,脾气急,尤其生气时挥舞亮晶晶闪着光泽的木拐棍儿,子孙们将其视为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都内怵三分,生恐敲到自己头上。

谁家有了大事小情,都要先向奶奶报告。尤其是哪个儿子、儿媳有了委屈,奶奶一准主持正义,拄着拐棍儿前往,喝骂一顿或棍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皆是“神棍一出,百事皆无”。后来谁想吵架,一听“我去告诉老太太”,马上就会像斗败的公鸡,偃旗息鼓。

奶奶成了大家长和大家的主心骨。虽然挨奶奶训斥和责打的人很多,但每一个人却都打心里尊敬奶奶。

父亲说从小家里虽穷,奶奶却咬着牙把父亲兄妹5人送去读书认字。那时农村也没啥收入,刚刚土地承包到户,只靠几亩田地度日。奶奶则聪明能干,让家里种了些棉花,每天纺线织布,除了日常做衣服、被褥之用,全部拿到集市上去卖,赚些收入。纺线织布时连个灯也舍不得点,经常在月光明亮时,于院内大枣树下织布,一织到深夜,再织到天明。

后来,奶奶的腿染上了风寒,膝盖变形,日益严重,就越来越离不开那根拐棍儿。身体病,日子艰,她也没舍得让一个孩子辍学回家。

奶奶每年都要把自己父母接到家里住上一段时日,拄着拐棍儿伺候二老,虽然脾气急躁,却从未听说与二老高声。我的父辈们耳濡目染,上行下效,有意无意地学习奶奶好榜样而以孝治家。

每年大年初一,大家都早早来到奶奶家,给祖宗磕头,给爷奶磕头。很长一段时间,奶奶生病卧床,父亲和几个叔伯、姑姑五家人轮流伺候,洗脸洗脚、擦拭身体、熬药按摩、端屎端尿,毫无怨言,且十分默契。在外工作的四叔每次回家都要亲手给奶奶剪指甲。

一直记得,家里每次做了好吃的,父亲都要盛上一大碗,让我送到奶奶家。后来到县城上学,回家后都是先去奶奶家报到问好。每次去都有收获,奶奶总是高兴地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糖果、点心向我兜里塞,走时还要拄着拐棍儿送到门口,脸上挂着慈祥、开心的笑。

跑出老远,回头一看,奶奶、拐棍和笑容还伫立在大门口。这一剪影便融化在我的记忆中了。多年以后,与风、岁月和思念一同回忆,一同期盼,一同感谢奶奶。

奶奶活了85岁。去世后,在北京工作的大伯回家把弟兄几个闲置的老宅子合在了一起,成为村里最大的院子。老宅里那棵老枣树依然果实累累,叶茂枝繁。那架破旧的织布机在老屋子里从未移动。我的大家庭中人越来越多,在爷奶忌日、清明、中秋和春节就不约而同回家,在一起祭祀、吃饭、聊天与追忆。谈起最多的话题就是奶奶的拐棍儿。

猜你喜欢

拐棍二老奶奶家
奶奶家的新鲜事
老人如何挑选拐棍
奶奶家的牛
郑性二老阁:尽得南雷烬余,规模仅次天一
我为爸妈当“秘书”
奶奶家的桑树
树拐棍和拐棍树
拐棍
李鼎、张灿玾二老新春贺词手书
爷爷的多功能拐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