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黄埔军校《战斗备忘录》
2016-03-21单补生
单补生
收藏界行话有“银灰堆”之说,意思是说不论一页旧书、半张残帖、一纸公文、家书私札、短柬名片、废契票据等,尽可收藏之囊,以为言之据,考证之根本,其价值不逊于一页宋版一寸金。收藏黄埔军校文物亦然,因为这些碎片足以拼成黄埔军校发展史中的一段章节。
笔者藏有一册《战斗备忘录》,纸质铅印,32开平装,图文并茂,计570页。由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第15期学生第2总队编辑,于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出版。录中有原持者魏振鹏亲笔签名盖章,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同学录有魏振鹏,其为安徽灵璧人,系第15期第2总队第3大队步2队学生。
早在清末民初时期的武备学堂、保定军校都有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经过的记事录,类似备忘录,只不过称谓不同,如战术作业、参谋旅行、野外演习笔记等等。此《战斗备忘录》前页有总队长官李正先(黄埔2期)、刘安祺(黄埔3期)、王治岐(黄埔1期)、刘钊铭(黄埔5期)、王应尊(黄埔5期)、杲春湧(黄埔5期)、陈金城(黄埔2期)、刘建修(黄埔4期)、熊志一(黄埔3期)题词、序言;目录有各个教练、班教练、排教练、营教练、夜间教育,并附录现地战术、筑城图例、战斗教练计划表、射击预习计划表。15期第2总队学生面临当时的抗战问题,迫使自己刻苦学习,从研究到实行,能将平日所得,应用到战场上去,即是无上本领。正如本总队第3大队长郏国选序中所言:“凡百事业之成就,皆由血汗所积累,流汗多,流血多,则所成就之事业大;流汗少,流血少,则成就事业小;不流汗,不流血,则无事业之可言,徵诸往古,考诸近今,绝无例外,故耳人如有所远树即不胜避免劳苦,劳苦愈大则将来事业之成就愈有把握。苟无刻苦耐劳之精神,则在事业途中,必致落伍,必归失败。”《战斗备忘录》从出版至人手一册,实属不易。编者在卷首语:“吾人为搜集一载来之学习心得,为纪念千百余青年之骏奔同道。当斯风雨八方,犹能处一堂,济一舟,此时此地,可为万幸!此刊印本册之动机焉。故于修饰、润色、构辞、设意,尽有不妥处,矛盾处;除力自校正外,当本其真!使吾人不健忘,当可忆及西京被炸之惨局,虽我人处寇机雄视天空之铁翼下,仍能镇静自持,编理校阅工作;未敢稍安片刻,稍忽一页。今斯册告竣,吾人略一回味,直吁不尽此一口长气!且也,尔来纸价飞涨,而吾辈经济拮据,缩衣节食,筹此巨款。幸诸官长、同学鼓励,督促,帮助;此重重弱水,吾人竟珍重渡过!此堪为是书之不致夭折或中寝者庆!”
可见《战斗备忘录》留存至今,已成为帮助亲历者唤起记忆的记录,也是黄埔师生抗战经历的实录。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第15期简述
一、七分校之建立
七七抗战军兴,时任第1军军长的胡宗南将军,率所部于淞沪之役奋勇杀敌,苦战三月,团、营长伤亡,前仆后继,原任连、排长几已无幸存者。奉命开陕整备,沿途流亡青年竞随转进者2500余人,胡将军均慨予收容。思及抗日将为长期战争,革命干部必须积极培植,始能维护战力的持续。遂呈准在陕西筹设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由罗列、吴允周等为筹备委员,1938年3月29日为成立之日。中央军校校委会延聘胡宗南为主任,王超凡为政战部主任,教育处长吴允周。先编成15期第2学生总队,后相继编成第3、4、5总队,分别驻训于凤翔、王曲、兰州。校部则借用凤翔师范,5月下旬迁于西安南郊王曲,位于终南山北麓,湘子河流经其东,山川竞秀,草木争辉,在唐代为帝王入山狩猎驻驿之地。古柏森森,宏伟壮观的城隍庙为校部。青龙岭(后改为兴隆岭)上有二层楼房,原为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时所建;岭的半坡为太师洞,相传为殷纣闻太师的遗址;半坡广阔,在这里盖了政治教官宿舍,成了七分校英萃之地。在此居者:张研田是北大及日本东京帝大毕业,且系北大音乐传习所高材生;宁杞是英国留学生,除担任学生课程之外,另任胡主任英语教席;洪轨、淦克超留英;杨尔瑛、毛一萍留俄;林维渊、萧涵思留法。他们都是七分校早期教官,后来胡将军知人善用,把他们都派有高职,如杨尔瑛为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分团主任,林维渊派太乙宫开创中正中学。七分校第15期4个总队于1939年3月底及8月分两期共毕业学生3745人。
二、15期各总队之编组
该期有4个总队编组而成,即第2、第3、第4、第5总队。少将总队长有罗历戎、李正光、刘安琪、黄祖训、王治歧、陈孝谨、李周章、杨德亮等。
第2总队下属步科第3大队(甲级生)及第4大队(乙级生),并另代训第3总队之特科第6大队——炮、工、通三个队驻凤翔训练,骑兵一个队则驻甘肃兰州训练。
第3总队下属步科第5大队(乙级生),特科第6大队——骑、炮、工、通4个队,除上述炮、工、通由第2总队代训外,余均驻甘肃兰州直接训练。
第4总队下属步科第7大队(乙级生),欠第8大队及另编直属总队管训之第6队(政训队),第7队(无线电队)两个队。
第5总队下属第9大队(甲级生),及第10大队(乙级生)。该总队原本编为成都本校第1总队,后以成都本校在当地重新招生而作罢,故依次排列为第5总队。
学生依据文化程度分编为甲、乙两级;甲级生受训一年,乙级生和甲级生中选编为特科者培养一年半。甲级生1939年3月29日毕业,乙级生1939年8月30日毕业。
三、学生来源
(一)第2总队
1937年冬,在湖北武汉招得新生100余人;在湖南长沙由曹日晖少将(黄埔1期)以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名义,招得新生一个大队约600余人。同时,由17集团军(胡宗南部)从江苏徐州转进时,在当地收容江苏、山东、河南等省敌区流亡学生800余人,共计约为1500余人。
另外尚有女生一队(队长徐康民),计张秀梅等191人,该女生队一部分是17军团服务团之团员外,余均系该服务团由长沙、武汉、信阳、蚌埠、徐州、郑州等地收容流亡学生编组而成。
(二)第3总队
除5大队第4队学生是由第4总队第7大队多出之第5队编入外,其余约40%是当地考取之优秀青年,约30%是总队长杨德亮部队中保考之优秀连营级干部。杨德亮任第1军驻兰州191师师长,第3总队长是其兼职;由于轻财侠义,带兵有方,而且是云南省回教子弟,与当时边区之各省回族同胞情感极佳;尤其与马家兄弟友谊更善,对西北边陲起到很大稳定作用,故深获胡宗南信任与重用。另约30%是甘、宁、青各省驻军保考之各类干部,其中大部是号称马家军之子弟学生及干部,故回族占多数。
(三)第4、5总队
1.江苏省抗日青年团(团长顾祝同)计有团员学生约1000余人,凡经甄试及格学生于实施体检后,即编入4、5总队。
2.中央军校西北特别训练班(乃庐山特训班康泽派人来西安招训)正在受训中之3个大队学生约1200余人,校方亦同时予以甄试编入。
3.学校直接在西安招考当地之优秀学生约500余人加入。
4.河北省民军总司令张荫梧保考四存中学学生约100余人编入。
5.入伍期满,由汤恩伯保送该部一批干部约200余人(汤恩伯任31集团军总司令,驻防豫西叶县一带)。
6.另甘、宁、青三省马家军保送回族子弟学生一批约100余人。
第6大队即特科大队炮、工、通三队,由当时甄试及格学生,经挑选体健、数学成绩佳及对特科队有兴趣者编成。
以上共计约有学生5200余人,经甄别考试后,除部分编入练习营受训外,其余则编成为第2、3、4、5四个总队。依据甄试成绩优秀者编为甲级生,其余编成为乙级生,最差者,则淘汰离去。
四、河西大操场
第15期第2总队学生最先于陕西凤翔入伍受训,学生们每天出操的地方,是在凤翔县体育场,可以容纳一个团的人操练,本总队学生的军事训练主要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当时由总队长少将李正先负责,他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每天出操时,他都坐着小摩托车到场督练。第2总队下设两个大队,第3队长是王应尊,第4队长是杲春湧,他们两人都是黄埔军校第5期的学生,身材魁伟高大,每天出操时,他们俩人都喜爱骑马到场督练,学生们出操,他们就跑马,为出操场上增加了不少欢快气氛。
第七分校在王曲正式成立以后,开始陆续招编第15期学生总队。前后招收了上万名学生,分校规模大,发展快,原有校部北边可容两三千人的操场已难负荷,于是在河以西,另辟了一处颇具规模的大操场,名为河西大操场。
据第七分校教官姚耀斌回忆:河西大操场占地500多亩,全部是占用附近农村的耕地,以西王曲村的土地最多。当时,是由七分校政治部民运组与村民商定,以每亩地年付小麦4斗,折给法币12元补给村民。头几年,农民还来领取,往后由于通货膨胀,法币贬值,4斗麦的折价买不到一包火柴,也就没有人再到民运组来领票子了。
沿操场东边有车马通道,南端与村路相接,北边居中,建有凸字形七开间高大的校阅台。校阅台附有保管室,常设人员看守,各期学生毕业典礼多在这里举行。
抗日战争期间,校长蒋介石、军训部部长白崇禧曾在河西大操场阅兵及训话。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和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官魏德迈等盟军长官来第七分校时,亦曾在此阅兵或讲话。
五、胡主任之训话
七分校于各期毕业之前,通常都举办一次为期一至二周的期末集训。在终南山下、湘子河畔的河西大操场上,矮小精悍的胡主任经常在总理纪念周上向学生训话,其铿锵有声的讲辞,坚定有力的表情,令学生印象深刻,终生难忘。胡主任撰文《今日战士》并亲自讲解,他重点指出:“成为今日的战士,须具有科学的头脑,钢铁的身体,方可做为正义的战士。”他要求在生活上:前方生活士兵化,后方生活平民化。工作上:要有无名为大,下属为大,无我为大的工作精神。在纪律上:一要服从命令,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二要死字顶在头上,受命不辱,轻伤不退,被困不惊,撤退不乱;三要至死不变节,不出卖战友,不泄露秘密。在战斗上:要从信仰坚于人,牺牲大于人,苦干过于人,自视不高于人中努力;要在饥寒艰苦中滚打,在枪林弹雨中滚打,滚成一个铁汉,英雄好汉,创造出轰轰烈烈的战斗光辉。今日的战士,生于理智,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王曲校门上的一幅“铁肩担主义,血手写文章”门联是胡主任的手笔,他殷切期许“今日的战士”要服从领袖,从头收拾旧山河,保中国的愿望,跃然于这篇讲词与门联上。大门内有一屏壁,上有一幅画,校长蒋介石骑在雄壮白马上,马前胡主任持缰步行,马后有很多王曲军校的学生,他认为自己是领袖马前一卒。胡主任发掘人才,为培育青年一代付出了心血和智慧,以邱清泉、洪士奇为副主任;各期总队长则以择优遴选,有罗历戎、李正先、刘安祺、杨德亮、徐达、于厚之、刘戡、顾葆裕、胡长青、何奇、许良玉、杲春湧、李志鹊、吴方正、杨厚彩、张祖正等。为培育基层干部,多方罗致学有专长的教官,对王曲学生的养成教育,贡献极巨。政治部在王超凡、王大中先后主导下,政治教官群可谓群贤毕至,使王曲的精神教育,绽放异彩。蒋校长在戎机倥偬中,仍不时关怀七分校之进展,且曾五度莅临检阅或垂询,认为训练坚实为之嘉许。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英国议会访华团,美国魏德迈将军,中央社记者团及军事学校机关组团接踵访问七分校,参观逼真之演习,咸表敬佩。巍巍王曲,贯彻了黄埔精神,在西北艰辛地经营了九年之久,为抗敌御侮挥洒了沸腾的热血,写下了璀璨光耀的史页。
六、七分校之教育
七分校教育同本校一致,入伍期为6个月,但有因万里行军和补习高中文化而多达2年。入伍生教育训练内容有三小教程《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等战士基本教育为主;制式教练:从徒手各个教练,持枪教练至班、排教练(含有一般兵器说明、分解组合、保养与擦拭、射击学理简介、弹道形成、弹道散布、气象感应、手榴弹投掷、步兵操典讲解等等);战斗教练:地形地物利用、进攻接敌、冲锋和近战、巷战、肉搏战,由战斗群、搜索前进到班战斗的攻防演练。
另实施军人精神教育,使人人都能了解“智仁勇”革命精神,并培养明生死,辨事非,爱国家之宏伟知识。以及学习立身处事标准,救人救世胸怀,养成健全人格,以不成功便成仁之牺牲精神,为未来开创非凡事业。此外,还由音乐教官教授乐理知识,教唱《黄埔校歌》等歌曲。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是用自己双手来克难生产:如自制土墙泥砖、建造房舍、做土炕、造露天饭厅、课堂、厕所等。又如修马路、种树苗、栽花草,藉以绿化校区环境。辟园圃种蔬菜,增加副食。抗战期间国家经济困难,学生受训期间吃的是小米稀饭、馒头、小菜。穿的是草鞋、粗布衣服。甚至冬天到了仍穿着夏天的短袖衣裤,夏天来临还穿着冬天的衣服,这都是因当时补给尚未走上正规,才有这种现象。
学生除了每天要分别实施上课、出操、野外射击等训练外,还要利用星期假日到终南山上砍木捡柴,以供给烧水沐浴、洗衣服、汤虱子之用。军官生期,步科一年半,特科二年。学习内容有政治八大教程:《总理遗教》(含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校长言行》《日本研究》《东亚地理》《东亚历史》《政治学教程》《法律教程》《经济学教程》和英语。军事十大教程有《军制》《战术学》《武经》《地形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测量学》《防空与防毒化学》《战车学》,另有劈刺拳术等。野外战斗演习以排连攻防演练为主。特科生除学习步科全部课程外,炮科增加《炮兵操典》《观测教范》《炮兵射击教范》《马厩勤务》《马术教练》《通信教练》及汽车驾驶和炮兵野战演习。通信科增加《电学大纲》《电学原理》《有线电通信教程》《无线电通信教程》《密码学》《电信器材的故障排除与检修》《陆空连络》《旗语通信》《有线电永久线路架设》《战时线路的敷设与抢修》《马术教练》等,以有无线电通信练习为主。在紧张热烈的军事训练中,每日三操四讲堂,每周有4次半天的野外演习、摸爬滚打,搞得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总是战酷暑斗严寒,苦练杀敌本领、切磋技艺和指挥才能,这就是七分校学生砺练与学习之生涯。
七、《战斗备忘录》之着装法
近代科学昌明,武器进步,是以白昼作战之死伤甚大,故只好利用夜间而行战斗。自抗战以来,所得之教训与经验,即可证明夜间战斗之收效,较之白昼为佳。但实行夜间战斗之先决条件,必须着装确实而能迅速,以不发出音响。惟此种动作,非在平时多多练习,不能收效。明乎此,各个在演习中,须潜心研究,努力学习,方可领略其精微,将来运用不有滞沑之动作也。
(一)军人着装之重要
普通穿衣之目的,在保护体肤,遮蔽风霜雨雪,酷日炎暑,并为壮人类之观瞻而已。但军人之着装,除以上之目的外,尚有准备及齐肃之精神,与动作自由。随时随地能应不意之行动在焉。故军人之着装,系施行操练及实行战斗之初步动作,而在黑暗之夜尤应注意。如日俄战史“沙河战役”,某日夜半,日遭不意之急袭,未及穿整服装,狼狈应战,且抛弃装具之一部,向后撤退。盖因其着装之迟缓,仓皇失措所致。战时欲避免此种意外之失败,须在平时常加练习,使成为习惯。虽在若何危急仓卒情况之下,亦能按顺序着装必能达到迅速确实之目的也。
(二)着装之要领
1.沉着:因忙乱为败事之机,在暗夜间着装,须平心静气,不可惊慌急躁,且须在确实中求迅速。
2.顺序:无论紧急着装时,均不可紊乱顺序,遇特别紧急时机,在万不得已中,亦务勿忘取武器。其一般之顺序如后:A.先着袜,次穿裤,再着鞋,札裹腿;再着上衣,戴军帽。B.挂干粮袋及水壶于肩上,将子弹带及刺刀穿于皮带(或背好子弹带),再束之于腰间。C.将应用物品(如衬衣、鞋子、手巾等)收入背囊中,而背负之(若有防毒面具,须先挂于肩上,次背背囊)。D.取枪,并取下枪口帽,装入口袋内。
3.静肃:无论何时,均宜静肃,以秘匿我之企图,着装时尤然。惟静肃始可获确实与迅速之效,若互相谈话,或发生音响,则不但动作迟缓,尤易被敌察觉,是以静肃尤属紧要。
(三)夜间着装之练习
欲求迅速确实,必须先请求着装之顺序,即在平时,须养成放置装具于定位之好习惯。则虽在暗夜,亦能由定位搜索,自无遗漏迟缓之弊矣。
教育方法:
1.着装似甚容易,但至非常时期易生错误,故须使学者领会四个要点,即沉着、迅速、确实、静肃。
2.先使各士兵将一切衣服、装具放置于一定之位置;无论何时,不可错乱,使成习惯,以为着装教育之基础。
3.集合所有新兵,详细说明着装之要领。
4.利用特别教练,改换课目时使各兵按着装要领以着装,并重复熟练之;更可作着装竞赛,以示提倡而鼓励之。
5.利用晚间点名时,令各士兵着装,以悟夜间着装之顺序,静肃之利益,并使各兵皆有心得。
6.于不定时间内,演习紧急集合;在集合时,详细检查,并详加讲评,以防懈怠,分别赏罚,以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