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歌舞组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6-03-21屈慧文
屈慧文
摘 要:当今社会,流行音乐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被大众所接受。歌舞组合作为当今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以其具备的复合型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在国内众多院校中运用和实践,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这一新型教学艺术形式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特点以及市场化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素质;复合型教学;市场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38
当今,歌舞组合作为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而风靡于世,观众也被这种集唱跳于一体的表演形式深深吸引,追随之声日起。无论从表演的商业化,还是教学的系统化上看,歌舞组合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对我们来说都是年轻的,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一门学问。
一、参与歌舞组合教学的学生应该具备更加全面的音乐素质
顾名思义,所谓歌舞组合,需要演员兼顾唱和跳两种技能,且歌且舞,歌舞并重。相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单单进行声乐训练是不够的,系统的形体训练,特别是迎合流行音乐的现代舞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歌舞组合的组建之初应考虑学生唱、跳两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完成这种相对复杂的表演形式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歌舞组合教学应借助艺术中专个体声乐教学的特点,为组合成员的声乐教学打好基础
中专歌舞组合教学的成员是从不同年级的声乐专业学生中挑选而来,由于每位成员都会跟随自己的专业课老师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完成自己在声乐方面的专业课学习。因此,每位成员小课中声乐的训练便为组合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是组合团队教学中的一员。组合教学中,个体出现难以解决的声音问题时,小课教师能够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个体声乐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组合中的演唱部分。这样,使得组合教学中,个体声乐训练部分得到保障,同时在组合训练和演出的过程中,也使成员本身得到了超出非组合成员的舞台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个体表演的素质,为个体声乐训练提供了捷径,达到双赢。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歌舞组合教学的不二选择
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要求其与传统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不同,首先,这种口语化的音乐形式需要与扩音器相结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话筒地合理运用就得到了彰显,而流行音乐中歌舞组合的教学势必会让每一位组合成员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话筒,并使其与声音作最高质量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一首作品。由此,歌舞组合的教学需要更大的空间,面向演出,提供舞台训练。通过舞台的实践训练,使声音配合的默契度达到最好,肢体的协作体现最美的表演。归根到底歌舞组合教学的成果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歌舞组合这一艺术形式的完整性呈现,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成为了组合声乐训练的必经之路。
四、歌舞组合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复合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歌舞组合不仅是人员的数量增加了,声音更加饱满了,更重要的是听众能够欣赏到区别于单一旋律线条的声线,那么,和声训练就成为歌舞组合声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声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使听众能够欣赏到更加立体的旋律线条。另外,和声部分运用合理能够与独唱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但丰富了作品形式,也为突出个体的人物个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和声课程的开设,对于组合的声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歌舞组合中,舞蹈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肢体部分本身就为歌舞组合这种形式增光添彩,使得声乐部分的表现更加丰富,也极大地加强了这种表演形式的观赏性。因此,一个成熟的组合成员能够驾驭与其声乐作品相匹配的舞蹈肢体语言是非常必要的。在组合的训练中,涉及不同音乐风格的舞蹈编排部分就需要专业的舞蹈教师来完成。那么,除了传统舞蹈教学的训练课程外,现代舞的教学,例如JAZZ、HIOHOP等,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组合成员的必修课。
从宏观看,如果一个音乐作品在体现一份规模宏大的内心感受,那么歌舞组合这种表演形式也可以被看做是浓缩了的小型音乐剧,它的表演载歌载舞,通过几分钟的呈现,表现了唱、跳、表演、舞美、道具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这就要求歌舞组合需要注重表演方面的训练来丰富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开设影视表演课就显得非常必要,教学中影视表演课的教师教授表演技巧,使影视表演、话剧台词课与声乐表演课相结合,丰富了组合成员的内心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为歌曲整体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基础。
五、歌舞组合教学将会以面向市场为发展方向
提起歌舞组合这种演唱形式,大家首先反映到韩国的很多知名组合,例如少女时代、super junior、东方神起等等,韩国的造星公司自然有一套严格可循的造星之路,并通过这种形式捧红了大量优秀的艺人。歌舞组合这种形式目前在中国看来还是处于襁褓中的状态,虽然也有国内的娱乐公司开始了对这方面的关注,但不管在业内还是业外并未引起重大影响,究其原因可能与运作模式的不成熟,没有好的作品的推出来承载这种表演形式,大众接受这种推星形式的能力不足等有关。正是由于歌舞组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中等艺术院校的歌舞组合教学与市场的接轨也是很有价值的一种发展方向。
首先,这种表演形式要求年龄低龄化,中专的学生年龄大概在12到16岁之间,正好符合了歌舞组合从培养到推出新作的年龄阶段。
其次,艺术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也为娱乐公司后期的造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人才的对接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供了快速的方式。
另外,流行音乐发展的本身要素就是要求它与市场接轨。被大众喜爱,作品得到传唱,才能体现其表演的真正价值。学校部分的基础训练如果能够与娱乐公司有机结合,拿到适合组合的歌曲,进行合理包装,那么一经推出,影响应该是轰动的。
因此,歌舞组合教学作为中等专业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其前景应该面向市场,只有市场化的运作才能使这种艺术形式找到其应有的位置而大放异彩。
以上观点是我对中等专业艺术院校歌舞组合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我相信,歌舞组合这种年轻的艺术形式作为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将会以其具备的复合型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在国内众多院校中更多地被运用和实践,同时也期待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走向更多听众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曾美英.高职高专声乐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07(11)
[2] 牛青春.浅谈培养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及情绪[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5).
[3] 董丽.言传身授 注重主体参与——谈职业教育舞蹈教学的课堂环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 责任编辑 张景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