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精选解析(唐诗部分)

2016-03-20江西省南康中学王朝辉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尾联贾谊友人

●江西省南康中学 王朝辉

2016年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精选解析(唐诗部分)

●江西省南康中学 王朝辉

(一)

榆溪道上

欧阳玭

初日在斜溪,山云片片低。

乡愁梦里失,马色望中迷。

涧底凄泉气,岩前遍绿荑。

非关秦塞去,无事候晨鸡。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此诗为“言乡愁绝妙之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乡愁绝妙在何处?

[赏析]此诗抒写诗人的浓重乡愁与归心似箭。首联、颈联,借景抒情,以初日西斜、山云低垂、涧水凄冷、绿荑遍崖等幽暗、凄冷之景,渲染一种伤感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愁。颔联写乡愁之浓重,前句写乡愁在梦里才消失,意即诗人醒时无时无刻不为乡愁所困扰;后句写诗人向前看去,行进中的马也显得迷茫。尾联以“候晨鸡”衬其归心之急切。全诗以“乡愁”点题,其余则或以所见所感写情,或以事写情,委婉蕴藉,深切动人。

[思路点拨]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诗句的作用,需从内容与结构上考虑。首联写景,初日斜照溪水,山中云层低垂,内容上,借景抒情,渲染出悲凉氛围,衬托伤感情绪;结构上,为全诗奠定悲伤的感情基调,“初日”又暗点时间,与尾联“晨鸡”照应。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乡愁绝妙在何处”,意即诗人在诗中如何表达乡愁的,亦即诗中的抒情方式。古诗或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常见间接抒情的方式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此诗首联、颈联,借景抒情;颔联,直抒胸臆,又以“梦里失”“马色望中迷”烘托乡愁之浓;尾联则以事写情,以细节突出归心之切。

[参考答案]1.①借景抒情,初日斜照,山云低垂,以初日之斜、山云之低渲染一种悲伤的氛围,衬托诗人的低落心情;(2分)②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2分)③与尾联形成时间上的照应。(1分)(意思对即可)

2.①首联用初日之斜、山云之低写出诗人心情的低落,颈联用涧底泉水的凄冷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寓情于景,低落、凄凉之情皆因思乡引发;②颔联说乡愁只有在梦中才能消失,说明始终为乡愁所困扰,连行进中的马向前望也会感到迷茫,以此烘托诗人乡愁之浓;③尾联运用细节描写诗人等候早晨鸡鸣并不是要去边塞,而是准备上路归乡,表明归乡之切,内心的急迫,归心似箭。(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选自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

(二)

首春渭城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唐]岑参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

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3.清代有学者评价岑参这首诗是“景中含情,言外有意”,请结合诗歌首联分析。(5分)

4.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赏析]此诗首联交代地点、时令,景含比兴。“回风度雨”,既写初春风雨,又寓意仕途蹉跎。“细草新花”,既写春天刚萌芽的花草,又寓指自己才华待展而地位卑贱,不得赏识。颔联展开景色,兼写景、抒情,寓指仕途不顺,年龄将老,但仍不忍放弃。颈联抒情,“愁”“羞”“悔”“忆”等字可见诗人情感。尾联言志,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全诗章法严整,句法多变,语多比兴,情深意挚。

[思路点拨]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此诗语言多比兴,既写景又寓情。首联写自然之景。“回风度雨”,写初春风雨,又寓意仕途蹉跎;“细草新花踏作泥”,写春天花草,又寓意自己才华待展而地位卑贱,不得赏识。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诗的后两联,以“愁”“羞”“悔”“忆”“堪”等字表达情感。因白发而愁,因微禄而羞,因别青山而悔,又忆旧日生活;而辋川多胜景,正可以去那隐居。注意题中“哪些”的提示。

[参考答案]3.首联字面上是写春风细雨中渭城西郊的嫩绿小草和刚绽开的花儿格外引人注目。看到这生机盎然的春景,心情无比愉悦;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自己才华待展且地位卑贱 (被踏作泥)。 (5 分)

4.颈联写看着镜中白发、想到官位低微,感到多年努力没能换来成功而起了自怜、羞愧之心,不由得后悔自己放弃了恬静的隐居生活;尾联写想到辋川、渭西的美景适合隐居,若能提着酒去和友人一起享受隐居的生活,心中不禁产生了羡慕(或欣喜)之情。(6分)

(2016年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

(三)

曲江对酒①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②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③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④。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判,念pān,甘愿的意思。③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④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

5.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一派怎样的景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6.这首诗的颈联与《旅夜书怀》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在手法上有相同之处,但在表达意图上略有不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赏析]此诗抒写抱负难展的忧愤与苦痛之情。前两联写景。首句写诗人久坐江头,不想回去。以下三句,写久坐所见:宫殿变得朦胧,桃花、杨花追逐着,纷纷飘落,黄鸟、白鸟欢跃着,飞来飞去。“桃花”二句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绪。后两联述怀。颈联正话反说,牢骚之语,足见诗人内心之愤懑不平。尾联抒发愁绪:只因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全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思路点拨]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情感。第一问,注意准确概括景物的特点。“细逐”可见花之轻盈,“时兼”可见鸟之欢悦。桃花、杨花、黄鸟、白鸟,色彩绚丽,生机勃勃,一派春天景色。第二问,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反衬诗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绪。6.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正话反说。诗人素有远大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显著。诗人此时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就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两处均正话反说,委婉含蓄。

[参考答案]5.(5 分)诗的颔联描写了一派落花轻盈、飞鸟欢悦的绚丽的春天景象。(2分)采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反衬了诗人因政治失意久坐江头、懒散无聊的心情。(2分)

6.(6分)这两联诗都采用了反语的手法 (正话反说的写法)。(1分)本诗的颈联字面上说,“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请朝参?(2分)正话反说,更显其愁之盛,又妙在委婉含蓄。(1分)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不平愤懑之气,本诗说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之辈,牢骚已经发到了肃宗头上。(1分)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揭示了政治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1分)

(2016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四)

赠韦司直①

郎士元

闻君感叹二毛②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客来吴地星霜③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避难江南。②二毛:花白的头发。③星霜:指年月。

7.诗的尾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8.本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写到了安史之乱,从所抒情感的角度看,两诗的境界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赏析]此诗通过赠慰好友来感叹长期漂泊、有家难回的痛楚。首联诗人感叹岁月无情,白发渐长;相隔万里,旧友相依。颔联写诗人漂泊无定、无处安居的生活。烽火不断,处处甲兵,哪里会有安定的日子呢?颈联写离家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家人音信稀疏。一“吴地”一“平陵”,可见离家之遥远。尾联说昨天春光明媚,可自己哪有心思去登山临水、欣赏美景呢?以美好春光反衬漂泊之苦、思乡之情。

[思路点拨]7.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尾联写“风光入户”,可见春色正美,正合登山临水,携友踏青;可是自己又哪里有心情呢?“意何如”即没什么心思,正衬托出诗人内心愁绪郁结。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哀之切。

8.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本诗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但《春望》不仅抒发个人的痛楚,而且写出对国事的担忧,饱含着兴衰感慨,充溢凄苦的哀思。二者境界之高下,显而易见。答题时,注意理解“所抒情感的角度”,指的应是抒发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7.这里使用了反衬手法 (乐景衬哀情)。(2分)诗人因安史之乱而满怀愁绪,即使春光明媚,也无心欣赏。用美好的春光衬托内心的愁绪,更显愁绪之深。(3分)

8.本诗侧重感叹个人的遭际,杜甫的《春望》除了感叹个人遭际之外,还有对国家的忧思。(2分)从本诗的前三联可以看出,诗人感叹战乱不断,长期漂泊,有家难回。(2分)《春望》不仅写到战乱给个人造成的痛楚,更表达了对国家局势动荡的忧虑。(2分)

(河北唐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末)

(五)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注]

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黄庭坚,字鲁直。

9.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0.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赏析]《送人游岭南》为送别诗,却并无悲伤之情。首句说,自己少时即离开家乡去作万里之游,表明自己远行之早、行程之远。接下三句,诗人告诉友人,岭南四季都是春天般的风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而无秋的萧条感;道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即使是猿猴啼叫之声,听起来也会只是给人幽静之感。诗人送友人去游岭南,只是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鼓励友人前往。虽是一首送别诗,却无离别忧伤之情。

《赠黄鲁直》为赠别诗,写于黄庭坚别去之后,从未见写到既见,再写到分手后的思念之意。前两句说与黄庭坚未见面时,思之良苦,一往情深;见了面便心眼顿开,欣喜若狂。未见时与已见后的对照,真实地表达了朋友间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感情。后两句写故人去后,诗人梦萦魂绕的思念之情。因忘记打听黄庭坚的船泊于何处,故他自己的梦魂整夜在西城一带飘荡寻找。这里虚实结合,兼用夸张,表达了诗人对黄庭坚的情意之笃、留恋之深。

[思路点拨]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注意辨明虚实,“忘却问君”是眼前事,为实写;“绕西城”为夜里梦幻中事,为虚写。虚实结合,更好地表现了诗人对黄庭坚的情意之笃、留恋之深。

10.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情感。两首诗均有离别之意,但戴诗只是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以鼓励友人,并无忧伤之情,所描写的景物也色彩明丽,感情乐观向上;而徐诗则通过见面时和见面后的情景,委婉地表达出留恋之情。

[参考答案]9.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的情状,是虚写。(2分)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1分)

10.①戴诗虽写的是离别,但并无忧愁伤感,诗人把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朋友,鼓励友人前往岭南。“红芳”“绿笋”色调清新明快,纵使猿啼也不觉忧伤,感情乐观向上。(3分)

②徐诗表达的别情有着深切的留恋,诗人通过写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的情景,真实地表达了朋友心意相通的情谊,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留恋之情。(3分)

(哈尔滨六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六)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26-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居留。

11.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 分)

12.两首诗第二句中的“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赏析]《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为诗人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被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的友人,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元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颈联转写眼前孤独凄寒的景物,反映出被贬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既是对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的同情,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

《长沙过贾谊宅》为怀古诗。首联一“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独寻”,可见景仰向慕、寂寞兴叹之情。颈联由贾谊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如此薄恩,那么,当今昏聩的唐代宗,对刘长卿更没有什么恩遇了。湘水无情,知音何在?尾联所写荒村日暮图,正是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的象征,与前面的 “日斜时”映衬照应。“君”,既指贾谊,也指刘长卿自己;“怜君”,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的弦外之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

[思路点拨]11.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两诗颔联,均为景语,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分析相同点,要注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而分析不同点,特别要注意 “汉口”“洞庭”“夏口”“岳阳”等几个地点的异同,据此联想到虚写的写法。

1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情感。前一诗中“楚客相思”,其中“楚客”显然指诗人,或诗人与友人;后一诗中“万古唯留楚客悲”与“三年谪宦此栖迟”照应,“楚客”应指“三年谪宦”的贾谊。两诗均写到贾谊,前者意在用典,借此表达对友人的不平与同情;后者意在怀人,怀人伤己,感叹自身命运与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11.①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3分。答出“寓情于景”1分,简要分析2分。)

②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2分)(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第二首答拟人手法不给分)

12.①第一首诗中的“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的 “楚客”指贾谊。(2分)

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2分)第二首诗写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控诉。(2分)(考生能结合诗中某一句具体分析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16闽粤大联考第四次调研)

猜你喜欢

尾联贾谊友人
致友人(组诗)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漫画
《登高》尾联新得
从几个关键词的解读再谈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
怀才不遇的贾谊
《戏答元珍》寓“非戏”于“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