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扫码支付更安全

2016-03-20刘国信

大众标准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银联银联扫码

刘国信

让扫码支付更安全

刘国信

近年来,继移动搜索、手机浏览器后,二维码正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入口。二维码扫码支付,除了抢占用户的搜索入口,还可以打通线上线下,最大限度地将用户的购买欲转化成购买力。但随着二维码应用的不断普及,各开发企业和应用商家在二维码支付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解决备受关注的二维码应用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据悉,近日中国银联正式发布了二维码支付标准,该标准对二维码类别、编码方式、生成规则、识读设备等作出了详细规定,随着标准的实施,消费者的扫码支付环境将更加安全。

确立二维码支付地位

二维码支付虽然便捷,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2014年3月,央行发函叫停了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了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当时,央行在公函中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由于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但由于二维码支付无论对商户还是消费者都非常便捷,扫码支付的方式已被大家广泛接受,因此,央行发文两年多来,条码支付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越来越普及,一些银行也开发了自己的扫码支付产品。

2016年8月,由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将二维码支付定位为“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并规定了交易验证安全等级和限额。这是央行2014年3月叫停二维码支付后,首次承认二维码支付的地位。

如今,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最终面市。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移动支付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小微商户与持卡人的支付需求也涵盖多个层次。当前市场上,二维码支付已逐渐普及,银联的发卡、收单成员机构、银联卡的用户对于这一支付交互方式的推广与应用都有一定的需求,但跨行之间互联互通的市场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为此,在成员机构的共同推动之下,中国银联正式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希望为成员机构推广相关产品与服务,以及为银联卡持卡人用卡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支撑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有序发展。

银行系支付产品亮相

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商场、超市扫码付款时,除了支付宝和微信,还多了银行二维码这项选择。2016年7月,工商银行对外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随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可能将在2017年正式上线。

在建设银行手机银行APP中,“龙支付”位于屏幕左上角,十分醒目。据了解,“龙支付”支持个人用户绑定任何一家银行的借记卡,它具有建行钱包、二维码支付、二维码取款、云闪付、AA收款等多种功能。对于商户而言,“龙支付”具有二维码收款、交易查询和对账功能。

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相比,银行系二维码产品的功能毫不逊色。大型银行技术力量强大,二维码支付产品大多是自己研发。而中小银行的二维码产品大多外包给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研发。银联二维码支付的特色之一是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因此,不存在因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而引发的金融风险。

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二维码支付领域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银行系产品的加入,固然有一定的安全优势,但要赢得市场份额,还取决于商户和消费者的选择。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推行二维码支付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线下成本太高,一般要依赖第三方支付机构甚至银联等传统机构;此外,银行客户端的用户黏性不足,市场接受度会受一定的影响。

新标准让扫码更安全

据悉,为统一银行系二维码支付标准,满足消费需求,2016年12月12日,中国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该标准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以下简称《应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两个企业标准,基于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将通过统一技术实现不同机构间二维码支付的互联互通,满足持卡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支付需求;并应用支付标记等技术,为二维码支付提供金融级安全保护,确保用户支付安全。

《安全规范》从安全方面对二维码受理设备、手机客户端、后台系统等提出了具体安全要求,确保支付过程中账户信息及支付资金的安全性,对下一步银联及银行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提供了与安全相关的标准依据;《应用规范》定义了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基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机制,提出了适用于金融支付的二维码应用数据元,对下一步银联及银行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中的二维码编码方案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依据。相比市场上部分机构已经在推广应用的二维码支付,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色:

首先,遵循现有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以支付安全为底线,确保持卡人账户、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安全。银联二维码支付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与实体银行卡支付的差异仅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正因为仍旧基于银行卡账户,不存在因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金融风险,消费者资金安全更有保障。此外,商业银行可以获取与传统银行卡支付一致的、透明的、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

其次,采用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确保支付安全。银联二维码支付以支付安全为底线,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安全机制,确保持卡人账户、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安全性。采用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对账户敏感信息进行保护,确保账户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发生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第三,相同场景下技术模式统一,可以互联互通。在相同的二维码支付场景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模式,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业务互联互通,确保用户使用体验的一致性。

第四,兼容相关国际标准。预留技术扩展性,未来可通过扩展实现对二维码支付相关国际标准的兼容,确保今后境内和境外二维码支付业务的跨境互联互通。

业内人士表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的发布是银联作为银行卡转接清算组织,为市场需求方提出“互联互通”技术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联联合成员机构推广与应用二维码支付的第一步。后续还将陆续发布配套的业务规则和产品方案等,搭好平台,做好服务,联合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成员机构,共同为持卡人提供更多低成本、安全、便捷的支付选择。

专家指出,在传统模式下,从广告显示到购物消费需要多次跳转,而二维码技术将用户更多碎片化时间和互动、购买、支付结合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把用户的购买欲转化成购买力。因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二维码在金融、物流、交通、军事、医疗和商业各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未来在商业信息化、移动营销、移动商务等领域还将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中国银联银联扫码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银联优惠日 油惠享不停
“云闪付”一站式健康出行银联
“云闪付”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关于通过银联数据查找案件线索的思考
推动支付创新,中国银联引领支付科技新浪潮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银联钱包
扫码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