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堂中的注意规律

2016-03-19姜静

求知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与学规律教师应

姜静

注意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人们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并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活动,就必须要有意注意。教师如何利用注意规律,轻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建设高效课堂,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

1.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形成无意注意。如教室里的光线、气味等都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排除教室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

2.要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教师要善于利用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新颖性和活动性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应努力在讲演、板书、教学用具中施加影响。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音量适中,语言、语调做到抑扬顿挫,遇到重难点还要加强语气,伴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在生物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就有很多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学生对新的教室环境、器材等都很有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应用好这些因素,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这样教学目标才能达成好,还能提升学生能力。

二、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

1.经常进行学习目标教育

学习目标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与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应加深学生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目的越明显越具体,学生学习动机越强,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如在生物课上,除使学生树立远性目标和明确生物学科的目的任务外,还应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

2.要合理地组织教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亲历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这样更易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3.善于利用间接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事物和活动带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对活动本身一般会缺乏兴趣,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尽量参与,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让学生产生兴趣。如在生物实验课上,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和观察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进而自觉地形成有意注意。又如在上课时注意导入和情境的设置,设计合适新颖的情境导入,能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求知欲。

三、运用两种注意的转换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易引起疲劳和注意的涣散;但如果只让学生依靠无意注意学习,则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性及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力的发展,难于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两种注意的交替轮换使用,来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之初,教师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比如说可以在上课之初巧妙设计导入,吸引学生形成有意注意;讲授新内容时,教师有时可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讲授教学内容重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设法让学生积极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如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或动态教学视频讲解知识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时,一味地生硬灌输,则学生难以参与认知过程,无法做到与思维同步,很容易诱发学生注意分散与心理疲劳。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高度紧张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变为无意注意。如在讲食物链一节时,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方法,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鹰、蛇、兔、草及细菌和真菌,并用线把他们连起来,让课堂轻松鲜活起来。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完整地回顾一下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布置课后作业并提出要求。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一门艺术,需要多种方法默契配合,注意规律只是方法中的一种,要做到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猜你喜欢

教与学规律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