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经》中的光学知识

2016-03-19王潇然

求知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光学影子

王潇然

摘 要: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是最接近于自然,也最热心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派,本文着眼于《墨经》中所涉及的光学问题,对影子的改变、影子的重叠、影子的短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可以掌握墨家特有的“力行主义”精神,对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墨经;光学;影子

1.影子的改变

经下:景不徙,说在改为。

经说下:景,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

这一条说明光和影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所谓阴影移徙的物理实质。“景” 即古“影”字。阴影的形成,有两个前提:①有发光的光源;②有一物体。如果光源在,物体亦在,而且都静止不动,就会看到物体的阴影永远静止不动,没有什么变化可言。反之,如果物体静止而光源移动,或光源静止而物体移动,就会看到物体的阴影发生变动,似乎阴影也在移“徙”了。《墨经》作者指出这个现象的物理实质,即阴影并没有移徙,而是在“改为”,就是新影不断地生成,旧影不断地在消亡,这个变化过程很迅速,人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是影在移徙了。例如,鸟在飞行的时候,我们看见鸟的阴影也在移动,这主要是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所致。当物体前进时,新影生于前,旧影立即亡于后。但旧影在人眼中的感觉不能立即消失,而有短时间的保存,其时间约有几十分之一秒(随光的强度而定)。所以人眼对新影的感觉已生,旧影的感觉尚未消失。但旧影与新影在人眼中网膜上形成的位置显然不同,这就让人感觉到鸟影是从旧位置移到新位置,新旧之间形成不能割断的联系。

2.影子的重叠

经下:住景二,说在重。

经说下: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

这一条说明重影的现象及其原理,也就是区别了本影和半影。本条中的“景”仍指阴影。两个阴影互相重叠的区域,叫作重影。在光学上这个重叠的部分叫作物体的本影,其暗度较浅者,叫作半影。如图一所示(S1与S2就是两个点光源),这就是“景二,说在重”的含义。《经说》进一步指出形成重影的原因:是由于有“二光”的存在。“二光”所成阴影夹着“一光”,这就是重影。所以说“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

3.影子的短长

经下: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经说下 : 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障内也。

这一条说明针孔成像的现象和原理,和上面两条所论阴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最基本的现象。本条中“景”可理解为“阴影”,亦可理解为像。“到”就是“倒”字。“端”即是“点”,在此处指屏间小孔。“午”者,交午,《仪礼》郑注“一纵一横曰午”,此处指光线的交错。“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指物体阴影之所以倒转,是由于屏中有一点状小孔,而且孔越小则影越清晰。“光之人照若射”指光线照入小孔如同箭射入一样。从物体的下面射入小孔的光线达到壁的高处,而从物体的高处射入小孔的光线则到达壁的下方。人足在下,遮蔽着“下光”,故足的影成于壁的上方;人首在上,遮蔽着上方,故人首的影成于壁的下方(图二)。

总体来看,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思想最接近自然,也最热心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墨家学说中自然科学方面的关注,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可以掌握墨家特有的“力行主义”精神,对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墨经校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

[2]叶兴浩.《墨经》光学八条概念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 (7):87-91.

猜你喜欢

光学影子
滑轮组的装配
大气光学现象
驻阿美国空军士兵手持加装多种光学瞄具的M4A1卡宾枪
影子
What a Nice Friend
影子大侦探
和影子玩耍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不可思议的影子
几何光学考题的三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