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
2016-03-19隋秀明
隋秀明
摘 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的自身发展都对其提出了迫切需要和严格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课程标准的建设刻不容缓。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发展现状
(1)国外高等职业课程标准发展现状。一些发达国家课程标准的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如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模块包括核心模块和选修模块,以能力为中心,一方面与职业标准相关联,另一方面提供满足职业标准所要求的潜在知识以及工作所需的实践技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正在优先将职业工作的过程特性作为围绕在学习领域课程的中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设置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兼顾职业性和高等性,并逐步完善。
(2)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现状。我国国家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迄今有两个文件:2004 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试行) 》,从宏观上规定了高职高专的专业划分、名称、所属职业技术门类;2012 年 11 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出版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期能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规范专业设置起到规范作用。但因其刚出版不久,其指导作用和实施效果尚有待观察。
2.我国高等职业课程标准建设出现的问题
(1)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盲目、混乱。首先,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职教特色。很多院校对不同生源实行同样的教学计划,甚至还“模仿”普通高校本科的课程内容。学科的系统性较强和应用性内容较少的缺陷,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不相适应。
(2)忽略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授课方式与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不适应,现有授课体系与职业资格要求脱节严重;另外,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在授课中受到“课本”的束缚,教师无法讲授。教学体系仍类似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模式,未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更不能接轨于职业资格考试,这失去了高职教育应有的价值。
(3)成绩评定体系与学生能力水平和社会评价不相适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成绩采用百分制的总评成绩方式来评定,同时成绩评定主要采用的是闭卷笔试,无法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体系偏重于评价学生对老师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轻学生“学”的思维能动性、应用的创新性培养,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职业再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培养,不符合终身学习的理念。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对策
(1)结合本校情况与专业实际,开创职教特色课程。每个学校的学习资源、硬件设施等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条件为各专业学生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切不可照搬本科的内容,这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就实践性课程内容来说,减少验证性的内容,增加对实际生产的仿真性内容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贴近实际生产和行业的实际需求。
(2)课程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与就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符。学校应积极引进企业、行业的优秀在职者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使学生的发展切实与以后的发展紧密联系。
(3)多层次教学评价,合理评价。高职课程评价涉及职业性,因此既要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我们的评价系统一定是要兼顾到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的全方位评价,合理公正地去评价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的建设关系到与中职学校课程的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争取早日创设出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体系。
参考文献:
[1]漆 军,谢臣英,赵小平,等.英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2]石朋朋.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