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琳娜用真情融化坚冰 十年打开母亲心结

2016-03-19

北广人物 2016年8期
关键词:琳娜德国女儿

一首《忐忑》,让龚琳娜成为家喻户晓的“神曲女王”。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放弃了作推掉商演跟着她的德国老公老锣去搞“新音乐”,一度让母亲难以接受,再加上洋女婿与中国丈母娘思维上的冲突,导致母女产生隔阂,一度关系非常紧张。无论龚琳娜在德国生活、产子,还是后来她回到国内成为明星,一直无法得到母亲的谅解和认可。

直到2015年,母亲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十年里,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龚琳娜出生在贵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酷爱音乐。在没有认识老锣,没有和他一起做“新音乐”之前,龚琳娜和父母之间亲密无间,从未产生过任何隔阂与矛盾。但在认识老锣,并和他一起做“新音乐”之后,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女儿“不务正业”,母女争吵不断

2002年春天,在北京一个小型音乐会上,龚琳娜被老锣手中的那把巴伐利亚琴迷住了,表演结束后,她到后台去看这个德国人,得知他是一位致力于中国新音乐创作和研究的作曲家。老锣听说龚琳娜也是一位歌手后,要了她的电话,说曰后要向她请教。

当时的龚琳娜已有《走西口》、《斑竹泪》等多首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并刚刚凭借《孔雀归来》坐上“中国民歌榜”第一名的宝座。

一天,龚琳娜把已经多次向自己“请教”的老锣请到自己在北京的家中做客,妈妈骄傲地把她的演唱录像放给这位外国人看。本以为老锣会像别的客人一样,对自己的女儿夸赞一番,没想到他刚听完一首歌,就说:“声音很好听,妆化得很漂亮,但表情和动作太假太生硬!”这个前所未有的评价让龚妈妈难以接受:“你到底什么意思?”老锣没有正面与龚妈妈争执,只是对龚琳娜说:“那不是你,我在里面听不到你。”

老锣没有发现龚琳娜和龚妈妈的脸都变了色,还继续说:“你的表演没有表现出音乐的灵魂,你仅仅是在表演你而已,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歌手对口型假唱。换成别的人唱,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那次会面自然不欢而散,但老锣的话却让龚琳娜极其震撼。静下心来,她觉得,这个从德国来的男人,真是一眼就把她看穿了。那段时间,她也已有些厌倦当下的生活了,很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却一直没有人来给她指明方向。这一次交谈之后,她和老锣开始无话不谈,很自然地,她也谈到了自己的爱情梦想:不要钱财,只要自由。老锣深情地作答:“我没有钱,但是我特别富有。因为我有自由。”从此,他们相爱了。

2004年,两人在龚琳娜的老家贵州举行了婚礼。老锣的父母特地从德国赶来。公公婆婆很喜欢这个中国儿媳妇,但岳母却对这个德国女婿“很不中意”。因为在认识老锣以后,龚琳娜推掉了很多商业演出。龚妈妈觉得这都是老锣“蛊惑”的,她忍不住责怪他:“我女儿跟你在一起后,不上晚会了,也不要什么名气了。这都是你的错。”面对丈母娘的责怪,老锣以德国人固有的理性思维反问道:“妈妈,您要想一想,这些究竟是您想要的,还是琳娜自己想要的呢?”一句话让龚妈妈无言以对,彼此的隔阂却也更深了。

2005年,龚琳娜离开了中央民族乐团。当她告诉妈妈,自己要辞掉工作跟老锣一起去做新音乐时,龚妈妈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担忧和不安:女儿竟然要抛弃一切,跟一个大自己9岁的老外去做新歌,这让她感到不可思议也无法接受。龚妈妈不由斥责女儿,在遇到这个德国人之后,你就彻底变了,甚至连我这个妈都不要了。龚妈妈甚至认为,是老锣抢走了龚琳娜!

自此,母女间无休止的争吵代替了曾经的亲密与和谐。有一段时间,两人只要一开口,就火药味十足。娘俩一次次争吵,却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而彼此又都感到非常委屈。

终于有一天,龚琳娜对妈妈说:“我爱您,但请让我走自己的路。哪怕头破血流,那也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因《忐忑》爆红,却不受妈妈待见

2005年秋天,龚琳娜放弃在国内如日中天的事业,跟着老锣去了他的故乡德国慕尼黑。到2007年初夏,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在德国,老锣写歌,龚琳娜唱歌,志同道合的夫妻俩创作了很多歌曲。婚后的最初几年,龚琳娜暂时忘记了与妈妈之间的不快,常常赤脚跑到森林里,对着广袤的天空尽情歌唱。

在德国观看了一些演出后,龚琳娜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她决定吸取中国传统戏曲和民歌的精髓,把京剧、越剧、黃梅戏、评弹等传统中国唱法融入到自己的歌里。一天,老锣对龚琳娜说:“我要挑战你的声音技巧,为你创作一个速度超快、特别带劲的,但一定要用戏曲的方式来唱的歌。”

《忐忑》就这样诞生了。龚琳娜凭着《忐忑》夺得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后,这首歌开始在网上疯传。2010年1月,《忐忑》在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一经亮相,迅速爆红,被称为“神曲”。

可是,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成为龚琳娜和妈妈关系的转折点。龚妈妈依然不认同女儿的音乐风格,她心中一直珍视的,仍然是过去那个长发飘飘、唱民歌的女儿。可此时的龚琳娜,皮肤晒得黑黑的,头发也短短的,不仅造型怪异,唱歌时表情也很夸张。龚妈妈常常无比惋惜地对朋友说:“大奖赛时龚琳娜多么端庄、高雅、漂亮啊,如今真让人有些痛心!”母亲甚至不肯再听女儿的新歌,不再提与音乐相关的事。龚琳娜听说后十分难过。

《忐忑》爆红之后,龚琳娜和老锣将事业重心转向了国内,经常在北京参加各种活动。母女重逢,理应很快就和好如初,没想到龚妈妈心中的坚冰一直没有融化,对女儿女婿仍然很淡漠。一天晚上,龚琳娜和老锣有演出,请妈妈过来帮忙看一下孩子。晚上回来,一进家门,她就兴奋地说:“妈妈,我今天的演出特别成功。”继而向她描述了现场观众的反响有多么热烈。本来以为老人家会很开心,不料严肃的母亲却说:“你走路的样子难看死了。”龚琳娜本来高涨的情绪瞬间跌落了下来。

见妻子深受打击,老锣当即反击:“我觉得她挺好看的,你为什么说她难看?”本来就一直将女儿的改变归咎于老锣的龚妈妈,火气顿时被激发了起来:“我现在是批评不了你们了,一点都不能说了……”两人就这样吵了起来。龚琳娜为难极了,两边都是自己最爱的人,但她又说服不了妈妈。龚琳娜感到非常痛苦,哪怕亲如母女,一旦心门关闭,那种隔阂实在是令人窒息。为此,她曾多次偷偷抹泪。

血浓于水,十年沟壑一朝跨越

看到妻子如此难过,向来认死理的老锣开始反思自己,觉得他对岳母缺乏关爱和有效沟通,便决定入乡随俗,以中国女婿的方式尽孝,让老人从心里接受他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老外”。

于是,工作之余,老锣带着龚琳娜来到老人住的房子里,默默地为她做很多事,换掉家里的坏水龙头,买来面粉、油等生活用品。岳母生病住院时,他不眠不休地精心照顾。这点点滴滴,让龚妈妈感受到了不少温暖。

其实,除去音乐上的造诣,老锣还是个极懂生活的全能男人,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很顾家,对龚琳娜更是体贴有加。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渐渐地,龚妈妈开始认同老锣是一个好丈夫、好女婿,但自己怎么就是不喜欢他呢?对于这一点,有时龚妈妈自己也想不明白。

其间,龚琳娜给母亲讲了很多她在德国生活时的经历。比如每当洋婆婆问老锣什么问题,老锣就会跟他妈妈说,“我会跟琳娜商量,然后我们一起告诉您一个答案。”龚琳娜觉得老公很尊重自己。她还提到了一次家庭聚会,公公婆婆做了一段图片视频,这段视频串起家里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恋爱、结婚以及小小孩的出生的经历,视频在屏幕上循环播放了一天,让现场的每个人的心都贴得非常近,对此龚琳娜感触良多,她为自己能嫁到这样可爱的一个大家庭里而感到幸运。龚妈妈听后若有所思,不禁频频点头。

感受到老人对老锣态度的转变,龚琳娜趁机建议妈妈:“您要经常到国外走走,开阔一下视野,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于是,夫妻俩便邀请父母去德国游玩,一路上,老锣包揽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从德国回来后,龚妈妈对女儿说:“我发现老锣其实挺孝顺的。”

不仅老锣受表扬,龚琳娜发现她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2015年大年三十,龚琳娜接妈妈来家里过年,老锣把他的巴伐利亚琴拿出来,两人一个弹琴一个唱歌,给妈妈唱了几首老歌。龚妈妈说想吃老锣做的德国饼,老锣立马钻进厨房忙碌了起来。龚妈妈突然有点难为情地对女儿说:“琳娜,你知道吗?我会唱《忐忑》。”面对女儿惊讶的目光,母亲声情并茂地唱了起来。这是龚琳娜和老锣在一起后,妈妈第一次唱她的歌。龚琳娜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正在这时,老锣端着做好的饼走进来,说:“妈妈,我还写过一首歌,叫《法海你不懂爱》,不知您听过没有?”“你这是把我比作法海吧?”龚妈妈警觉地问道,继而又笑笑说:“你们现在怎么说我,我都不在乎了。”

201 5年母亲节这天,龚琳娜和老锣正在国外演出。老锣问,应该给母亲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呢?龚琳娜忽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唱的一首歌,“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想到这儿,琳娜就在微信里唱给母亲听。

听到《我的好妈妈》这首歌,龚母顿时泪流满面。这是女儿小时候自己教给她的,琳娜唱时,自己还拉着手风琴伴奏呢!很快,龚母发去短信,说自己好感动。就这样,十几年的隔阂彻底消散了。龚琳娜回国后,母女相聚,龚妈妈告诉她,自己特别喜欢她唱的《走生命的路》,说着,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龚琳娜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妈妈唱起来:“走走走,走生命的路,生命的旅途,一路风景,一路尘土……”这十多年,龚琳娜一直都期待着这样温馨的时刻。这一刻她明白了,原来,妈妈一直都是在乎她的,对她的爱也从未改变,正如她一直爱着妈妈一样。 据《妇女》琴心/文 整理

猜你喜欢

琳娜德国女儿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海的女儿
New twist on Old Style
女儿福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