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早期传播的主要途径探析

2016-03-19孙淑秋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廉江南路党史

孙淑秋

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早期传播的主要途径探析

孙淑秋

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全国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热潮,这股热潮也涌向了地处祖国大陆南疆边陲的广东南路地区。该地区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担当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使命,通过多种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的传播,为南路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南路地区革命运动的继续开展夯实了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南路地区;早期传播;途径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全国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热潮,这股热潮也涌向了地处祖国大陆的南疆边陲的广东南路地区①历史上的广东南路地区包括高州六属(茂名、信宜、化县、电白、廉江、吴川)、雷州三属(遂溪、海康、徐闻)、钦廉四属(合浦、防城、灵山、钦县)、两阳(阳江、阳春)15个县和梅菉、北海两市及法租界广州湾(湛江市)。。南路地区的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也开始向马克思主义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担当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使命,通过成立读书会、创办报纸刊物、成立进步团体、举办讲习所培训班、开展革命运动等途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早期能够传播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南路地区传播,虽具有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的共性原因,如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觉醒等因素。但与全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相比,当时的南路地区又有其独特的原因。

(一)恶劣的生存环境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的土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政府腐败无能,再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瓜分中国,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四伏、灾难深重的境地。地处我国大陆南端的南路地区更是较早受到列强侵略。1899年,法国政府强行租借广州湾(今湛江市),开始了对广州湾的殖民统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北海、广州湾为通道加紧了对南路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侵略。与此同时,当地的地方军阀和劣绅豪强又与帝国主义勾结起来,趁机加紧盘剥搜刮民脂民膏,而且南路的匪患肆虐,南路土匪为广东省最多。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土豪劣绅和土匪的重重剥削压迫下,南路人民日益贫困,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农民死亡日多,土匪日多,卖猪仔日多,女人当娼也日多。②《南路办事处会务报告》,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黄学增研究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在这一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南路人民自发进行斗争反抗压迫,其中尤以农民的反抗最为强烈,如遂溪的抗法斗争、北海的打抽厘官事件等,这些斗争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一定的打击,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均以失败而告终。“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③列宁:《怎么办?》,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87页。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这为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二)大批在外求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充当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桥梁和中介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南路地区的有志青年纷纷走出家门到外求学,以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这些人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通过进步人物和书刊,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报刊,学习革命理论,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这些忧国忧民的青年,通过书信往来和利用假期回乡期间,向好友和青年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宣传和介绍先进思想,寄发进步报刊给学校师生和同学传阅。先进的思想和进步的报刊,通过这批进步青年不断涌入南路地区,使一大批青年人有机会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南路的传播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南路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光荣传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得以传播的社会根基

南路是一个具有反抗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光荣传统的地方。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南路人民反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此起彼伏。1847年,防城李仕清领导的反抗封建压迫的农民起义;1869年,北海人民反抗贪官污吏的“打抽厘官事件”;1898年,遂溪海头、南柳、黄略、麻章一带的村民掀起的声势浩大的抗法斗争;1905年,北海人民抵制美国倾销面粉事件;廉州爆发的烧教堂、杀传教士事件;1907年,王和顺领导的钦州防城反清起义;1907年,孙中山委派胞兄孙眉赴广州湾筹措经费,开展革命活动,南路人民积极响应,南路地区相继成立化州、廉江、吴川、高州、遂溪等地同盟会分会,在化州还策动了万人武装大游行。南路人民这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光荣的反抗传统,使得革命运动在南路地区较易发动、开展,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借助于革命运动在南路地区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早期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南路在外求学的知识分子传入南路

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浪潮的影响下,南路地区一批进步青年纷纷到外寻求革命真理,在外读书期间,通过接触马克思主义,他们思想解放的闸门被开启。如在广州求学的黄学增、韩盈等一批遂溪青年,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深受广东省立第十中学校长谭平山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新思想的影响。南路青年在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后,思想被唤醒。这批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初步武装起来的年轻人通过书信往来、邮寄报刊和假期与家乡青年交流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南路地区。黄学增在广州学习期间,参加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和“宣传员养成所”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学习和活动,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他通过书信和利用假期回家的机会,向家乡的青年学生介绍广州青年学生的革命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时常给他们寄回各种革命刊物。在广州求学的东兴镇青年雷慧贞、邱祥霞,廉江青年黄孝畴、刘英智,在海南读书的徐闻进步青年吴克波、吴朝阳两兄弟经常给家乡的老师、同学和亲友寄送进步刊物和书籍,利用回乡的机会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说,南路在外求学的知识分子是南路地区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

(二)成立读书会

读书会是南路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早的一种形式。读书会主要设立在学校里,该组织号召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在读书会里学生们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和探讨时事政治。如1923年秋,关泽恩考入廉江中学读初中,他参加了学校的秘密读书会,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书刊。读书会成员后来大多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坚人物。

(三)出版报纸刊物

在大革命时期,南路办事处主办了《民国日报》、《狂涛》、《高潮》等一些报刊。《高州民国日报》是国民党在广东南路唯一的报纸,1926年由中共南路地委接办并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民国日报》突出介绍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指导农民运动,黄学增发表的《读宫俊先生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以后》一文,梁文琰发表的《我们要打倒地方主义的观念》一文,都属于这类性质的文章。创办的《狂涛》小报主要在高州六属发行,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有时也发到农会。小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国民革命,宣传农民运动,办得生动活泼,很受读者欢迎。①高州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中国共产党高州地方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3页。

(四)组织进步团体

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纷纷发起组织进步的革命团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1922年,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黄学增利用暑假回家乡遂溪乐民敦文村的时机,串联遂溪六区进步青年黄广渊、薛文藻、刘靖绪、黄宗绪等数十人,发起成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是雷州半岛地区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组织,该社的宗旨是“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并采取直接行动的方法,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该社成立后不久,因告发第六区区长陈河广的劣迹,遭陈河广报复,一批社员被通缉,同志社被迫暂移广州。1923年,黄学增、韩盈等在广州发起组织“雷州留穗同学会”,团结引导雷州半岛、高州六属和琼崖地区在广州读书的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春,以廉江中学学生为主,在廉江中学成立了“廉江县学生联合会”,由关泽恩、罗慕平等任负责人。该社进步学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其它进步书籍,并带领进步学生到附近农村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1925年春,关泽恩、吴绍珍等在廉江发起成立了“廉江青年同志社”,文绍光等人在廉江安铺镇发起成立了“安铺青年同志社”,该社与廉江县学生联合会联合起来组织宣传队,经常在全县各地宣传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思想和广东各地的农民运动情况。②中共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南路党史大事记》,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第9页。这一时期南路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生联合会和青年同志社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至1926年,雷州、茂名、高州、化县、信宜、遂溪、廉江、北海、海康、梅菉、防城的青年学生团体纷纷成立。

(五)依托学校进行传播

进步师生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后,开始自发地在学校中组织学生阅读进步报刊、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如东兴进步师生黄胞民、易一德、麦球英、张甫碧、易永言等组织学生阅读《共产主义ABC》、《布尔什维克》、《光明》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组织东兴反帝反殖反封的示威游行。③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区委党史办公室、中共防城港市港口区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防城区港口区历史》(1923-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页。遂溪县第七小学进步教师梁树本等,经常向学生宣传苏联十月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以及扶助农工等革命政策。④中共遂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遂溪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廉江县进步青年吴绍珍放弃入读黄埔军校的机会,回廉江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在学生中宣传广州的革命形势以及广州学生的革命活动情况,秘密传阅《唯物论》、《唯物史观》等理论书刊,鼓励同学走革命道理。⑤中共廉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廉江县地方史》(第一卷)1919-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东兴冲朴初级中学成立了CY(共青团)三人小组。团组织建立后,经常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教育。青年们接受马列主义思想,逐步实现由爱国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①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区委党史办公室、中共防城港市港口区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防城区港口区历史》(1923-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1924年8月,信宜中学出现了《新青年》、《向导》、《红旗》、《少年先锋》、《共产主义问答》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②中共信宜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信宜地方史》(1925-2004),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六)在革命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广东的农民运动发展异常迅速,并在广州建立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这股工农运动的浪潮也席卷了南路地区。1925年,一批从广州农讲所结业的南路青年受广东区委的派遣返回南路,投入到了南路地区工农运动中,如遂溪的黄学增、信宜的梁本荣、广州湾的苏天春等,他们深入到工农大众中去,进行宣传动员,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带领农民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发动他们同土豪劣绅、不法官吏和反动地方政权进行斗争。至1926年底,南路地区的农民运动进一步高涨,大多数的县市成立了农民协会,农协会员总数达12万人以上。③中共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南路党史大事记》,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5页。农会组织会员上夜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演话剧、唱革命歌曲,启迪群众的觉悟。与此同时,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各地各行业相继成立工会,领导工人开展斗争。至1926年,海康、化县、廉江、阳江、合浦、北海、梅菉、茂名、电白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各校相继成立了学生会、学生宣传队等组织,深入城乡宣传革命思想和救国道理。一些县成立妇女解放协会,通过游行示威、演话剧等形式,开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争取妇女解放的宣传和斗争。至1926年,遂溪、雷州、廉江、梅菉、电白、茂名、防城、北海都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在开展以农民运动为中心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实践斗争相结合,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当中的有效传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使马克思主义从知识分子走向了工农群众。

(七)开办讲习所培训班

为进一步适应和推动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为农民运动培养骨干,南路地区也仿照广州的做法,陆续开办了讲习所、培训班,组织学员集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以提高理论素养。1926年4月黄学增在梅菉创办“梅菉市宣传学校”。同月,“雷枝”④1925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雷州特别支部成立,是由共产党创建,以共青团名义出现的党团混合支部。简称“雷州特支”,代号“雷枝”。1926年4月,分为遂溪支部(代号“遂枝”)和海康支部(代号“雷枝”)。在海康县城三圣宫举办“雷州宣传讲习所”。同时,还举办“雷州工农补习班”,训练工农运动干部。⑤中共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南路党史大事记》,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1-22页。1926年8月,在高州开办高州农民干部训练学校,招学员五十名。11月,杨枝水、钟竹筠在防城主持举办了有五六十人参加的为期三个月的“速成宣传讲习所”,传播社会主义理论,杨枝水、钟竹筠还亲自到讲习所讲授组织农民协会和妇女解放协会的课程。⑥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区委党史办公室、中共防城港市港口区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防城区港口区历史》(1923-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34页。

三、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

南路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主要是以隐蔽的方式秘密进行。由于南路地区的反动势力比较猖獗,传播之路异常坎坷、倍加艰辛,在传播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反动分子的干扰和破坏,如雷州青年同志社成员遭通缉,同志社被迫转移到广州开展革命活动,一些工农运动被阻挠和破坏等等,甚至一些革命先驱如黄学增、钟竹筠、邱祥霞等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一切都未能动摇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决心,未能阻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路。南路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为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批在外求学的知识分子通过书信往来、邮寄报刊和人际交往的方式,向南路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党组织的建立物色了培养对象。如遂溪籍青年黄学增、韩盈引荐黄广渊、薛文藻、苏天春等进步青年到广州农讲所和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后来这些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生联合会和青年同志社这些进步团体的建立,又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觉醒。同时,在开展讲习所、培训班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斗争的实践中,培养了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涌现出了一批思想进步、要求革命的先进分子,一批知识分子和工人陆续被发展为党员。如钟竹筠在领导工会、农会、妇女解放协会等群众运动中,吸收了黄胞民、易一德、麦球英等人入党,创建了中共防城县东兴支部。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的早期传播,为南路党组织的建立培养了骨干力量、提供了领导力量、营造了政治氛围、奠定了思想基础。至1926年,阳江、吴川、梅菉、廉江、电白、遂溪、茂名、海康、化县、北海党组织纷纷建立。

(二)为继续开展革命运动夯实了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南路地区的传播,启蒙和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斗志,点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1926年3月,吴川县爆发了农民反苛捐杂税的斗争。9月,遂溪县江洪港举行游行示威,开展反捐抗税斗争。1925年底至1926年,这种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打倒军阀列强、铲除贪官污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南路各县蓬勃兴起,广大群众纷纷被发动起来,同反动势力、顽固势力、黑暗势力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团结斗争的重要性,纷纷组织工人协会、农民协会、学生联合会、渔业工会等各种革命团体组织,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有些地方还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有效地集聚和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增强了战斗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大批进步分子,锻炼了大批运动骨干,积累了与敌人斗争的经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为革命运动的继续深入广泛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营造了氛围

南路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虽犹如星星之火,注定其必将形成燎原之势。读书会、进步团体、讲习所、培训班、学校、革命运动这些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途径,在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不仅继续发挥作用,而且不断扩展蔓延,如读书会在南路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还是处于零星状态,只有个别学校成立,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整个南路地区的读书会则发展得如火如荼,仅合浦一中一个学校就有“静励斋”、“朝阳”、“吴家园”等读书会。而且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信仰者日益增多,马克思主义宣传者的经验也日益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队伍日益壮大和成长,为南路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系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D231;K261

A

1672-3570(2016)-10-036-05

猜你喜欢

廉江南路党史
廉江涯歌原始资源收集与分类研究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廉江客方言的VVC 结构
党史上的今天
廉江作家南国书香节签赠作品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