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综述

2016-03-19

东南亚纵横 2016年3期
关键词:世纪战略经济

谭 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综述

谭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便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大主题。它不仅可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推进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地域范围;挑战与建议

一、引言

“海上丝绸之路”古已有之,并先于陆上丝绸之路产生(《汉书·地理志》),贯通东西,成为古代中国连接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西亚北非各国的黄金纽带,对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意义重大。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致力于深化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2014 年2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应抓紧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11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特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构想。作为中国在新常态下的国家战略,它具有覆盖广、多领域、长周期等特点,在进行实际工作开展的同时,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并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中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梳理,寻找研究不足和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研究奠定基础。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源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其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中提出。经学术界研究与探讨,受广大学者较认可的涵义为:以丝绸贸易为象征,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①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改革》2014年第3期,第74~83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初创于秦汉,在隋朝逐渐发展,繁盛于唐宋,鼎盛于明初,并随着明中后期禁海令的颁布而逐渐走向衰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今最古老的海上航线。据其历史演变格局大致可分为三条航线:一是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韩国和日本的航线;二是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的航线;三是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西亚和东非沿海及至美洲诸国的航线②蔡春林:《新兴经济体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策略研究》,《国际贸易》2014年第5期,第25~29页。,且一并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但随着运输工具、交通航线以及贸易内容的历史变迁,其形态和内涵已发生较大变化,在现代经贸科技发展的环境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继承了古代丝绸之路“互信、互利、和平、协作”的传统精神,而且在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上赋予其新的内涵。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读,可知学者大多从中国的国内外环境与其在新常态下的特点对其新内涵进行了阐述。刘赐贵(2014)从全球的经济环境角度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海洋经济”,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以期与地区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③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4期,第122~131页。。鞠华莹、李光辉(2014)从经济开放角度上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海洋强国,谋划中国从区域大国走向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全球战略④鞠华莹、李光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9期,第55~58页。。全毅、汪洁、刘婉婷(2014)从国际秩序的建设和发展的角度上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消除中国威胁论、传递和平友好信息的贸易通道,通过建立良好的海洋伙伴合作关系,实现有利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⑤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8期,第4~15页。。周方冶(2015)从战略角度上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贯彻落实“向西开放”的发展重任,应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其建设的经济依存性、安全协同性和文化包容性⑥周方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新视野》2015年第2期,第105~110页。。张林、刘霄云(2015)从地缘政治角度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重塑南南合作的地缘政治路线的机遇,有利于中国务实拓展国际政治经济空间以提高国家竞争力⑦张林、刘霄云:《异质性、外部性视角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3期,第44~53页。。傅梦孜、楼春豪(2015)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贸易网”,使中国成为联通生产、金融、贸易、投资、劳务等领域以及世界重要地区的一体化枢纽⑧傅梦孜、楼春豪:《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3期,第54~63页。。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现状

通过对已有文献整理,发现当今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一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意义,即其对中国国内经济政治交流以及对国际中区域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涉及地域范围以及建设途径;三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四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远渔产业及贸易便利化的影响研究。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意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对内能大力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外有助于增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合作共赢,促进亚太繁荣稳定,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据现有文献,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意义的叙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意义:

1.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巩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大国。这便引来一些欧美大国的猜忌与无谓担忧,纷纷采取措施来维持已有的国际地位,尤其是美国,其通过签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高标准、现代化的协定,实施硬实力与软实力相兼容的“亚洲再平衡”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全球战略重心东移,这极大地挤压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空间,使中国外部环境愈加恶劣。傅梦孜、楼春豪(2015)等学者指出,当今诸多国家都有着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国际秩序诉求,由此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使本国利益最大化。尤其是美国当前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签订的TTIP与TPP协定都将严重阻碍东亚区域一体化以及亚欧经贸合作的进程,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提出将强化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①傅梦孜、楼春豪:《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3期,第54~63页。。全毅、汪洁、刘婉婷(2014)指出,面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利益攸关国提出的构筑太平洋岛链战略、新丝绸之路计划和印太战略等措施,中国适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促进包括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乃至非洲的不发达国家间的交流互动②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 8期,第4~15页。。

2.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据现有文献记载,大多学者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于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质量有重大作用。傅梦孜、楼春豪(2015)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可充分调动外部生产要素,密切中外经济良性互动,进而强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网络,最终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③傅梦孜、楼春豪:《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3期,第54~63页。。张勇(2014)指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是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又是促进中国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及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又一动力来源④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第13~18页。。陈万灵、何传添(2014)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涉及亚非欧三大洲,沿岸国家广泛,将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接受中国内部资本和要素的开放,缓解国内“优质产能”过剩和能源使用紧缺的形势,大力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⑤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改革》2014年第3期,第74~83页。。刘赐贵(2014)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间的合作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把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海港口岸串联起来,进而增强中国经“生命线”——海洋通道的安全系数,加快实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⑥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4期,第122~131页。。

二是国际意义:

1.促进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加强沿线各国的交流,有利于增强战略互信,进而促进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张勇(2014)在其文章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可增强沿岸各国对彼此的信任,让各国的政治联系更为密切,进而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⑦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第13~18页。。全毅、汪洁、刘婉婷(2014)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在于传递和平信息,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对于促进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具有重大作用⑧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 8期,第4~15页。。尹仑(2015)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加强沿岸各国高层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磋商,增强高层互访与政治互信,促进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这对于世界和平发展具有远大意义⑨尹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环印度洋战略”研究》,《学术探索》2015年第5期,第31~35页。。

2.深化新兴经济体的多边合作,实现亚欧国家共同繁荣。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运而生,其在推进各国的经济合作上意义重大。陈万灵、何传添(2014)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承担着增进沿岸各国贸易伙伴间对话与了解,推进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广泛合作的责任,应切实做到扩大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的范围,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⑩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改革》2014年第3期,第74~83页。。吕余生(2013)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加强海上合作,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海上合作,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⑪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论坛》2013年第12期,第29~35页。。全毅、汪洁、刘婉婷(2014)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让丝绸之路国家享受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红利,开创亚洲互利共赢新格局⑫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 8期,第4~15页。。申蕾(2014)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种互通互利的贸易通道,让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跨境直接投资,并与东道国合作建立生产园区,可为其解决劳动力就业等问题,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释放更多的“正能量”⑬申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3期,第30~33页。。蔡春林(2014)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沿线新兴经济体开拓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政经互动和战略合作①蔡春林:《新兴经济体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策略研究》,《国际贸易》2014年第5期,第25~29页。。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涉及地域以及其专题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建立一个从东亚太平洋地区连接中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直至美洲的全球交通运输网络和经济贸易金融合作安排,所涉范围广,历经地区和城市数量多,学者对于这些国家以及国内城市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发展战略等进行了以下研究。在国外地区中,主要针对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与中国相邻的东盟国家的研究。李靖宇、张晨瑶(2015)通过分析中俄合作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俄罗斯需要开展加强海洋领域合作、积极与中国合作完善沿线基础设施、创建丝路银行和海洋城市总部等工作来参与丝路建设②李靖宇、张晨瑶:《中俄两国合作开拓21世纪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3期,第75~83页。。蔡春林(2014)指出,新兴经济体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优越条件和禀赋优势,是其进行新一轮的经济合作、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机遇期③蔡春林:《新兴经济体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策略研究》,《国际贸易》2014年第5期,第25~29页。。廖萌(2015)指出,斯里兰卡作为连接亚非欧航路的枢纽在丝路建设中意义非凡,具有推动中斯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本国经济、增强对印度的外交筹码等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应加强斯中在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的建议④廖萌:《斯里兰卡参与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考虑及前景》,《亚太经济》2015年第3期,第62~67页。。吕余生(2013)指出深化中国—东盟乃至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意义,强调广西的区位优势与现实基础为其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奠定坚实基础⑤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论坛》2013年第12期,第29~35页。。在国内省市中,主要针对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的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刘宗义(2014)认为,中国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和港口在丝绸之路建设中将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促进以东亚为中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及扩大⑥刘宗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我国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城市观察》2014年第6期,第5~12页。。吴崇伯(2014)认为,福建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大力强化与东盟、非洲国家的海洋经济和资源合作,拓宽其与沿线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而构建联通东南亚与非洲的经贸人文联络网⑦吴崇伯:《福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优势、挑战与对策》,《亚太经济》2014年第6期,第109~113页。。欧长胜(2015)指出,厦门若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枢纽城市,需通过挖掘和培育“海丝”文化资源提升沿岸地区对厦门认同感和尊重,突出文化软实力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⑧欧长胜:《厦门领跑“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资源优势研究》,《厦门发展研究》2015年第2期,第20~24页。。卢文刚、黄小珍、刘沛(2014)指出,广东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地理、人文和经贸具有明显优势,但在产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问题上存在问题,需要政府与华侨华商联袂合作助推丝绸之路的建设⑨卢文刚、黄小珍、刘沛:《21世纪广东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选择》,《经济纵横》2014年第6期,第49~53页。。胡建华(2015)认为,广西作为“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门户,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通的省区,其在推进丝绸之路建设中仍需在加大对航空与空港经济的政策倾斜、培养新型商业业态和推进广西区域通关一体化上多下工夫⑩胡建华:《广西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选择》,《经济纵横》2015年第4期,第46~50页。。袁新涛(2014)也指出,广西应充分发挥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进而成为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⑪袁新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8期,第3~8页。。王敏(2015)从历史地缘、经济合作等层面分析表明台湾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构筑两岸经济合作新平台和促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显著作用,并提出台湾可通过推动两岸“五通”、促进闽台社会经济整合与创新等路径切实参与进去⑫王敏:《台湾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可行路径》,《亚太经济》2015年第1期,第140~144页。。

(三)挑战与建设途径是当前学者的研究重点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上,学者主要是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问题和欧美日大国的战略紧逼以及沿线各国非均衡的发展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傅梦孜、楼春豪(2015)指出,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海洋霸权而签订TPP和TTIP等一系列协议来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事务乃至一些国家的内政进行干扰,这也无疑加剧了中美海洋秩序方面的战略博弈。同时他们还指出,区域性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大挑战,如沿线部分国家间的领土纠纷以及宗教信仰问题等①傅梦孜、楼春豪:《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3期,第54~63页。。谷源洋(2014)认为美国推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严重涉足亚洲事务,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并且破坏中国与个别东盟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关系②谷源洋:《大国汇集亚洲与中国“经略周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亚非纵横》2014年第5期,第46~56页。。尹仑(2015)亦提出若中美关系产生变数,在印度洋区域将形成马六甲瓶颈和安达曼—尼科巴岛链,这将成为遏制中国进入印度洋与欧非、西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大阻碍③尹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环印度洋战略”研究》,《学术探索》2015年第5期,第31~35页。。全毅、汪洁、刘婉婷(2014)等人在文章中提出南中国海问题、美日“印太战略”以及中印的领土纠纷等问题将对中国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生巨大威胁,并强调了中东非洲局部地区形势动荡不安与贫穷所产生的非传统安全所产生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小觑④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8期,第4~15页。。张林、刘霄云(2015)通过建立以经济的异质性、外部性为核心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指出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挑战主要来自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非均衡的经济外部性分配⑤张林、刘霄云:《异质性、外部性视角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3期,第44~53页。。不同于分析国际外部环境,袁新涛(2014)从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国国内省市的角度认为这些地区为抢占发展先机所做出的规划,将难以避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端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⑥袁新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8期,第3~8页。。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建议

为解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学者针对中国对内与对外应采取的战略进行了分析。鞠华莹、李光辉、周方治、申蕾、全毅、汪洁、刘婉婷等学者认为“以港口建设及互联互通为重点”“建立和健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加强政府间的战略互信”“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原则”等措施对于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开展具有重大作用。周方冶(2015)通过对中国战略支点建设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官方外交、商业合作、民间交流等方面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与创新,并强调其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往来的重要作用⑦周方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新视野》2015年第2期,第105~110页。。吕余生(2013)也指出推动机制建设对于各国间的政治互信的作用,且强调国内沿线各省市的协调发展,提出应建立专门机构协调“广东为中心的泛珠(9+2)、以云南为结合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GMS)和以广西为中心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三机制间关系⑧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论坛》2013年第12期,第29~35页。。陈伟光(2015)从战略实施的角度上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性、多元化、多领域合作的特性决定了其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洋合作治理、区域合作治理等相关合作机制的联动是密不可分的⑨陈伟光:《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3期,第72~82页。。张林、刘霄龙(2015)从经济的异质性和外部性的角度指出,中国强化公共平台和服务提供、提升软实力可大力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而强化与沿线地区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关系⑩张林、刘霄云:《异质性、外部性视角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3期,第44~53页。。谷源洋(2014)针对丝绸之路涉及的区域内大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中国应准确把握“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到周边国家”的尺度,即做好投资“成本与效益”专题研究,进而有效地进行沿岸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以期获得互利共赢发展⑪谷源洋:《大国汇集亚洲与中国“经略周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亚非纵横》2014年第5期,第46~56页。。刘赐贵(2014)从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强调了“发展海洋产业夯实合作基础”以及“推进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等措施对于中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意义⑫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4期,第122~131页。。

(四)对远洋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研究略有涉及

当前学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针对产业的研究较少,而远洋产业是其研究的重点领域。韦有周、赵锐、林香红(2014)通过分析中国远洋行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国家应从战略定位、全球布局、企业能力、管理协调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远洋产业发展①韦有周、赵锐林、香红:《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路径研究》,《现代经济探索》2014年第7期,第55~59页。。傅梦孜、楼春豪(2015)亦分析了远洋渔业在21世纪海上之路建设背景下在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②傅梦孜、楼春豪:《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3期,第54~63页。。白福臣(2014)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海洋渔业的合作应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并指出广东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远洋渔业走出去,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渔业技术经济合作③白福臣:《建设“海加快海洋渔业合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经济》2014年第7期,第35~36页。。另外,曾启鸿、蔡文静(2008)针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现状指出,区域旅游合作策略对打造海上丝路旅游品牌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④曾启鸿、蔡文静:《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9期,第167~168页。。刘林智(2004)在对中国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广州、宁波、湛江等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开展海上特色旅游的重大意义⑤刘林智:《海上丝绸之路极其特色旅游资源开发》,《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第2期,第139~140页。。

(五)对中国贸易便利化的研究略有涉及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学者对该倡议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经贸合作影响的问题略有研究。毛艳华、杨思维(2015)通过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其沿线各国在开展经济合作时将面临的挑战,以此提出搭建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深化沿线各国港口口岸合作管理、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等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沿线区域便利能力建设⑥毛艳华、杨思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4期,第101~112页。。

四、现有研究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知,当前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大多是站在宏观的角度、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此背景进行全面阐述,既分析了沿线各国在亚太地区进行的战略博弈,又分析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新局面。同时,学者均肯定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并针对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诸多建议。但研究仍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第一,在研究对象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较多、所涉范围较广,但现有学者的研究对外多集中在东盟以及与中国相邻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内则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因此,为进一步完善沿岸国家的研究可将研究对象扩大至南亚、日韩、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还应多关注环渤海经济圈以及长三角区等沿海沿江地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研究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数据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涉及中国的产业经济、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预测不同的战略决策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学者可通过深入细分领域和具体数据来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第三,在研究内容上,大多只是进行了战略性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选择,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对于不同的产业或企业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对外投资路径等方面研究很少涉及。因此,学者应多专注中国在此背景下更为具体细致的经济发展问题。

第四,针对当前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转型关系的相关研究,国际间制造业的合作愈来愈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中国在面对“优质产能过剩”的局面时,研究如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进行产业转移以及通过制造业加快对外投资,以期推动中国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颜 洁)

Study Summar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an Yao

Since build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has propos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it has become a major subject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in academia.It not only attachs great importance in enhancing Chine’s economic strength,but also i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a new ord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Therefore,this article conducts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s,strategic significance,related regions,the way to construction,challenges,and suggestions that related to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analyzes the shortages of current documents in research method,research content,and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find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 with comprehensive and deepened understanding for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study.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s;Strategic Significance;Geographical Scope;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F752.7

A

1003-2479(2016)03-0081-06

※广西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世纪战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世纪赞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