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存量要效益推进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2016-03-19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衡阳供电分公司湖南衡阳421001
胡 荣(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衡阳供电分公司,湖南衡阳421001)
向存量要效益推进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胡荣(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衡阳供电分公司,湖南衡阳421001)
电力企业在发展中,为挖掘内部的人力资源,以控总量、调结构、提素质为目标,遵循“先内部优化、后跨区域调剂”原则,细化超缺员诊断分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存量,深入推进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平台应用,促进人员结构合理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统筹集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人力资源;内部市场;优化配置
1 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标
突出指标导向作用,设立内部市场关键指标,各指标主要作用如下:用工配置率主要对用工总量与定员匹配情况进行评价。人岗匹配率主要对用工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区域间用工配置均衡率主要对区域间用工配置均衡程度进行评价。专业间用工配置均衡率主要对专业间用工配置均衡程度进行评价。供电企业劳动效率综合指数主要对供电企业劳动效率进行评价。前四个指标为配置分析指标,后一个指标为成效指标。通过内部市场优化配置,内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指数(用工配置均衡率、用工配置优化率)逐步提升,全口径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指数同步提高。
2 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主要做法
深入开展超缺员诊断分析,建立用工配置动态“一本账”,掌握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班组及各专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构建人岗匹配体系,多维度评价员工岗位胜任情况;统一规范内部市场六种配置方式,细化流程,形成畅通有序的人员流动渠道;开展岗位胜任力培训,提升员工适岗通力;建立健全内部市场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市场有序运行,人员有序流动,努力解决缺编专业问题;深化内部市场信息平台应用,强化市场运行监督考核;加强全口径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用工,重点加强集体企业用工管控。
2.1开展超缺员诊断分析
(1)根据内部市场超缺员分析的需要,将劳动定员在分区域、分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班组,为精准分析超缺员情况提供依据。
(2)按照横向分区域、分专业、分岗位等维度,纵向分部门、班组等层级,摸清全口径用工总量及其分布情况,与定员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超缺员数据,全面分析各类用工信息,建立全口径用工配置“一本账”,全面、准确掌握企业人员配置、变化趋势和发展需求情况。
(3)开展对各级组织用工配置情况的摸底及评价,细化到部门、班组各层级,涵盖超缺员情况、配置合理性等各方面,深入查找用工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本区域超缺员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
2.2开展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遵循“三统一”(统一评价指标、统一建立模型、统一评估标准)原则,对员工能力素质方面的各个因素进行精准量化,分两大部分、八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价。
(1)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显性能力素质和隐性能力素质两个部分,其中:显性能力素质包括学历、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资格、工作经验、年龄因素、执业资格六个方面;隐性能力素质包括工作表现与岗位履职、工作能力与发展潜力等方面。
(2)建立指标评价模型。显性能力素质指标均以人力资源基础信息为依据,隐性能力素质根据员工绩效等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将各方面指标量化固化到模型中,实现各方面指标分值导入模型后,自动计算每个员工的综合评估分值。
(3)开展人岗匹配度计算和评价。对不同类别岗位胜任能力特征进行分析,按照指标要素构成和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设置合理的等级分值。通过员工评估指标得分与等级分值的比较,计算每个员工的人岗匹配度,并根据分值区间,分别评价为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
(4)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结果应用。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对不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纳入内部市场统一调配,并分析具体能力差距原因,制定提升适岗能力、工作绩效或转岗潜力的具体措施,开展针对性培训或转岗培训。通过对人岗匹配整体情况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对平均人岗匹配指数及合格人员占比的横向对比,督促人岗匹配程度低的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制定针对性提升措施。
2.3深化应用内部市场六种配置方式,优化用工配置
综合考虑地域分布、岗位分类、人员结构、超缺员实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内部市场人员配置方式,企业制定内部市场六种配置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应用合适的配置方式,促进人员有序流动,优化用工配置。
2.3.1组织调配
主要在内部同层级岗位调整、高层级岗位调整到低层级岗位时采用。组织调配应符合内部市场从超员岗位向缺员岗位正向流动的要求。对跨专业的调配实行适岗期制度,调配人员一般进行适岗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正式执行新岗位待遇。
2.3.2岗位竞聘
主要在辅助岗位调整到核心岗位、低层级岗位调整到高层级岗位、生产技能岗位调整到管理技术岗位、基层单位调整到管理机关时采用,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内部市场信息平台发布岗位竞聘信息,明确招聘单位、招聘范围、岗位名称、招聘人数、工作年限、学历、专业技术资格以及职业资格要求、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等内容。
2.3.3劳务协作
主要针对地域相邻单位、超缺员情况互补单位、忙闲时间可交叉利用业务及设备检修等专业,适应于一线生产技能等低端业务的阶段性、周期性用工短缺需求,可通过劳务协作方式缓解超缺员矛盾。
2.3.4人才帮扶
重点解决项目管理、生产一线及边远地区技能岗位人才短缺问题。艰苦偏远地区或重点项目的管理、技术岗位和生产一线的技能岗位,可通过人才帮扶方式进行人员补充。
2.3.5挂职(岗)锻炼
主要为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统一组织选派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到管理机关或基层单位任职或重点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适应于管理与技术岗位优秀人才培养。
2.3.6临时借用
主要满足阶段性、临时性工作的用人需求。有阶段性、临时性紧急任务(项目)或在编人员因挂职锻炼、人才帮扶、参加学习培训、借用到上级部门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三个月以上影响工作正常开展,且内部无法调剂的,可申请临时借用人员。
2.4完善内部市场运行配套机制
2.4.1完善薪酬绩效激励机制
①完善人工成本倒逼用工总量管控机制。以劳动定员为依据进行人工成本测算,实行人工成本总额与超缺员情况挂钩制度。②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基础,制定符合人员调配使用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人才帮扶、挂职(岗)锻炼等人员的待遇标准。③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实施绩效工资分配与用工配置率等人力资本效率效益指标挂钩制度,全面量化绩效评价标准,实现全员绩效量化评价。
2.4.2完善员工待岗和退出机制
①强化岗位竞争意识,完善上岗资格考试考核及待岗管理等制度,考核不合格人员一律实行待岗。②结合企业内部通用制度,完善员工退出机制,明确员工不胜任岗位要求认定条件和标准,对符合解聘条件的员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2.4.3强化员工能力素质培养机制
①完善员工转岗管理机制,根据人员流动和补员情况,针对不适岗、待转岗人员开展好转岗、适岗培训,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②通过开展上岗资格考试培训和测评认证工作,掌握各专业人才队伍分布情况,建立人才储备库。③组织开展能力提升和拓展培训,培养一岗多能和复合型人才,提升专业人才储备率。
2.4.4深入推进内部市场信息平台应用
(1)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超缺员、人员配置及变动趋势,实现内部市场辅助决策分析功能的实用化。在权限范围内定期在内部市场平台发布超缺员、配置计划等供需情况,将人员需求信息予以公示,实现各部门各专业超缺员信息和需求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盘活人力资源存量。
(2)健全内部市场监控手段。完成企业内部市场运行看板建设,接入运营监测(控)中心,延伸数据监控范围,提高对“三定”方案落实和人员优化配置情况的管控力度。
(3)深化内部市场平台建设,及时维护人力资源基础信息库,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准确,强化信息发布、流程规范、监控分析、交流互动等功能。
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为地域、家庭等因素,跨区域优化配置的实施存在困难,跨区域配置优化困难,缺员问题难于短时间内解决。
(2)专业间用工配置均衡率有待提升,检修运维等专业用工配置不足,但营销等其他专业人员较难跨专业充实补充。
(3)企业员工素质能力还需持续提升。作为内部市场的核心资源,员工本身的素质能力是决定市场能否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任存在部分员工岗位能力不适岗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员工适岗和转岗培训,提升员工相应岗位胜任力,顺利实现超员岗位向缺员岗位的有序流动。
4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存量将得到有效盘活,企业效率得到提升,节约了企业成本,并能充分利用市场平台数据,实现内部市场辅助决策分析功能,更好的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服务,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赵飞月.浅议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发与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
[2]杨 猛.浅析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
F272.92
A
2095-2066(2016)31-0218-02
2016-10-23
胡 荣(1980-),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