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工人诗典
2016-03-19胡广东沈师大教科院
文|胡广东 沈师大教科院
闲话工人诗典
文|胡广东沈师大教科院
“当代”是指什么时代?且不说世界史,单说中国史,一般是这样划分的:把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19年五四运动称为近代,把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至1949年称为现代,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称为当代。
作为当代工人诗典,《我的诗篇》的作品收录,在时间上与“当代”很吻合,从1947年收录到2014年。但细细看,前一个时间仅是诗作者的出生年月,如第一位作者勾永宽出生于1947年,若以他20岁起开始写诗算起,那新中国建国开始后18年的诗作就没被收录进去。那个年代也有工人诗。著名诗人艾青当年论述工人诗时,开篇就引用了一首1950年代的工人诗:太阳出来满天红,毛主席是工人的大救星。桃花落了杏花开,毛主席领导工人站起来。光明大路向前走,毛主席和工人手拉手。走遍南北和东西,天下都拥护毛主席。带头的人儿人人敬,工人都跟毛主席闹革命。
选编者为何略去那18年的工人诗,原因可见一二,小文不予考证。单说这本诗集,在诗歌创作圈的口碑是相当不错的,著名诗人杨炼在封底评价:《我的诗篇》不仅让我读到“底层”之痛,更让我学到,“痛能”在激发出超强的创造力。很多媒体也发表评论,不仅仅是赞扬,更多是引申和挖掘,如南都网刊文:工人诗典:让底层的沉默破冰。但老实说,在工人圈中,这本书的影响不大,甚至为零。可见,诗并没有因工人来写,就为工人所热读。这不是工人诗的悲哀,而是中国当代整体文学的窘况。
作为写过诗的一名文青,在翻看这本诗集时,感慨还是蛮多的。虽然从1940年代到1960年代的社会生活,本人不曾耳闻目睹心感身受,但每天父辈的忙碌和辛苦,还是让我有一二记忆。诗集中“辑一”收录的诗篇,就多诞于那个时代。如《在烟囱下》最后几句:工厂的孩子们/在烟囱下/长成了大人/当了锻工/当了天车工/烟囱冒烟了/大家去上工。
其实,这本诗集能够触发一些人感受的,是作者们创作于1980年代起至今的一些诗。这些诗不仅描摹了这30多年工人苦闷、艰辛的生活和生产状态,还代言工人发出要公平、要正义的低号,“让底层的沉默破冰”。
这时,诗的艺术性,就藏到了政治性、社会性的后面。
客观地说,出于选编者的审美风格、视野宽窄等原因,任何作品集的收录都天然带有一定局限性。这么说的出发点之一是,当代辽宁的工人诗人和工人诗歌,在全国是有很高地位的,如晓凡、郎恩才、刘文超等,可惜,这本诗集忽略了他们,只收录了辽宁的工人诗人田力的诗作……
锦言斋
●这是一种炼狱/这是金属的生疼/这是一种死亡与新生的煎熬/几个小时,甚至更长/产生全新的铁,经过清水池/再进入烤箱。
●一次维权,让人一生不得轻松/三十年前是错的,三十年后是对的……新的广场拥挤着民主/让一个忽然走向广场的人/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