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实”之中蕴“真情”

2016-03-19崔晶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态榛子专题片

◎崔晶

“平实”之中蕴“真情”

◎崔晶

如同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一般,专题片的个性特点也是异彩纷呈,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展现党建典型工作做法的工作片还是突出先锋精神的党建典型人物片,无论是纪实手法更纯熟些还是艺术色彩更浓厚些,只要一部党建专题片是用心而为,用认真的态度去构思拍摄,就都会让观众感受到那份饱满的真诚,观众也同样会用实实在在的好评来回馈这份“平实”的“真情”。

由辽宁省开原市委组织部拍摄的党建人物专题片《榛情》,从一份小小的榛子事业谈起,讲述了开原市一位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榛子种植带头人的带富故事。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浓墨重彩的语言,只通过平实质朴的真实讲述就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可见,只要能够拍摄出专题片自己的特色,并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就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

画面“平实”——流露“自然美”。有句话说“距离产生美”,用在党建专题片中却不尽然。只有尽量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获得其内心的认可,才能实现党建专题片宣扬美的教育效果。而专题片主要靠镜头说话,镜头画面承载了专题片的主要叙事功能,因此,要想片子平易近人,画面的平实首当其冲。这种平实一方面来源于画面中对镜头“干货”的选取,即“拿什么入镜”。根据片子题材的具体情况,要尽可能多地选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和景物,从大家熟悉的、最日常的画面拍起,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亲密度”。另一方面,入镜后的画面应尽量避免过度剪辑与修饰,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呈现给观众原原本本的朴素画面其实更容易引起与观众的共鸣。在专题片《榛情》中,画面中的远山近草都是土生土长的家乡风景,对主人公的采访也多放在能代表他事迹特色的榛林中,让摇曳摆动的榛林枝叶成为画面中一抹跳动的亮色。

视角“平实”——讲述“身边事”。“把思考留在镜头外”,其实也是专题片摄制的一种追求。我们说的“平实”并不等同于平铺直叙地说满大白话了事,殊不知,叙述平实其实是一种简约凝练的风格体现,实际追求的是“以小见大”的朴素和“点到为止”的质感。党建专题片塑造的典型人物并非“高、大、全”式的全能形象,多数都是平凡身影中蕴含着先进精神的闪光,因此,从身边人、身边事讲起,在叙述逻辑定位上以普通人的思维习惯为基准,用平实视角展开叙述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榛情》片中,刚一开篇入题的画面让观众看到了开车驾驶并滔滔不绝在向主持人介绍当地榛子产业现状的人物就是该片的主人公朱友谊。镜头随着采访人以外来参观的旁观者的视角在汽车后排座位上倾听主人公的热情讲述,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主人公对榛子事业带富群众的回忆,令人观后很受触动。

语态“平实”——营造“家常感”。党建工作其实是一项“敲开群众心门”的工作,如何真正走进群众内心并被群众接受是一门需要下功夫的功课。党建专题片也是如此,面向党员群众的镜头如何讲和讲什么同样重要。因此,接地气的平实语态更容易使片子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专题片能体现语态的声音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片中人物的同期声,一种是后期所配的解说词。人物的同期声要想接地气,在预先沟通时要多以引导的方式进行,减少对采访内容的预设和限制,尽量让片中人物以自主自在的方式接受采访,在“唠家常”式的沟通中完成必要的叙述。后期的解说词内容尽量平实通俗,避免文学气和书卷气过浓;配音人员也应尽量以亲切自然的口吻诵读,避免过于刻板或过犹不及。《榛情》片中的解说词创作偏重于客观叙述和启发观者思考,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提纲挈领的总结,营造出一种亲切温馨的语言环境。

如此,平实的影像展现出了朱友谊的质朴与热情,契合了专题片所定位的类型与风格。可见,专题片选择什么样的风格特色,要因“片”、因“题”而异,“量体裁衣”方能“独放异彩”。

猜你喜欢

语态榛子专题片
真人榛事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松鼠采榛子
动词的时态、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