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城市大党建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

2016-03-19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秘书处

党政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上海基层工作

□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秘书处

“上海城市大党建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

□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秘书处

近期市党建研究会组织召开座谈研讨会,邀请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就“上海城市建设治理发展对城市党建提出的新任务”“城市大党建的基本内涵、核心要素、目标任务”以及“上海党建工作如何与上海城市建设治理发展的特点、规律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上海城市大党建研究应考量的几个重要背景

一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后期,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9%。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到2020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因此在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化发展仍将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从党的建设角度来看,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社会生产力布局、经济社会组织形态,社会个体的生活生存方式、交互方式等都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必然决定了党的领导方式、组织动员方式、工作方式等都将要发生新的变化和调整。

二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时隔37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精神、理念,对城市大党建的内涵构建、推进路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会议提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城市党的建设在站位上要立足全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来整合、盘活城市中的各类管理、服务资源;如会议提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要求城市党的建设工作必须要更加鲜明地体现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目的,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再如会议提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这要求城市党的建设工作要把重点放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方面上。

三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性。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具有鲜明的多重性。上海作为中国特大型城市,已度过了城市生存期、发展期、扩张期阶段,目前正处在城市发展的“更新期”(“新成长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从上海承担的政治使命来看,要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锋队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任务,具体是要实现三个“转向中高”,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市民生活和收入从中低水平转向中高水平。从上海社会发展来看,要适应从传统“双重二元结构”向“新型三元结构”的社会框架转变,解决社会治理体制在顶层部分与底层部分均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在立足中国特色和上海实际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发展制度体系。这要求党的建设要适应和解决好上海城市发展的特殊性阶段变化和要求,服务上海城市功能建设,发挥党建在上海城市转型更新期中的引领作用。

二、上海城市大党建的概念理解和边界切割

从研讨来看,目前各方对城市大党建的具体内涵、工作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以城市功能建设为导向的城市大党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城市大党建的内涵以及框架要跟上海城市本身的地位、功能以及国家对上海的发展要求相吻合。目前上海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正在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这要求上海城市党建要高度重视两个最活跃的群体,即创造力最活跃的群体―知识群体、市场最活跃的群体―资本群体,这两个群体是上海未来发展最根本、最核心的动力群体。但目前,党与知识群体的关联度还不够高,对资本群体的渗透、重视不够。

第二,以社会再组织化为导向的城市大党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随着城市“单位制”的改革和解体,“街居制”承担起稳定社会、对转移出来的单位人进行再组织的责任。但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异质性与冲突的可能性提高、城市改造的新型社区对传统整合的冲击、城市分配制度导致的城市居民关系改变以及转型期新型城市贫困问题的出现,社区已难以承担对社会人员,特别是强势群体进行再组织的重任。当前对庞大社会群体进行再组织的不是传统的体制内力量,而是以腾讯微信群、QQ群、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和各类社会组织,而在这些组织对社会进行再组织的变革过程中,党的工作存在滞后性。因此,城市大党建应高度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创新摸索出一套党的工作社会化的方法和模式。

第三,以基层治理体系创新为导向的城市大党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城市大党建是一个新的领域、概念,但不能脱离“服务群众”这个党建最本质、最根本的任务。基层是执政党与群众的联系点,在“新常态”下服务群众,提升群众的真实获得感,除了切实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生活环境、社会文明、人际关系的改善,共享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成果和收益,而这些因隐型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获得感和收益,主要依赖于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因此城市大党建的立足点应在基层,核心任务就是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实现社会和谐、政治文明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

三、关于上海城市大党建内涵

专家们一致认为,研究上海城市大党建的根本前提是要准确把握上海城市的发展内涵,城市党建不能离开城市发展这个最基本的命题,要把党的活动与城市发展实践有机融合起来;城市大党建的核心问题是执政党对城市发展的领导和引领问题,关键是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自觉地把党建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党城融合”,这其中主要是处理好党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党自身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这个统一认识的大前提下,目前专家学者们对上海城市大党建内涵有两种认识,一是广义理解(学理性内涵);另一种是狭义理解(工作性内涵)。

从广义理解,也是学理性的理解来看,城市大党建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不能把城市大党建简化为社区党建。城市大党建要与城市发展的特点、运行的规律和社会的形态相适应。要把党建与城市功能建设、城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城市发展动力再造(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的发展成长以及社会人群的再组织等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党在其中如何发挥领导、引领作用。

从狭义理解,也是工作性的理解来看,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当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城市的治理,而城市治理的重心是在基层。因此城市大党建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和工作内容是在城市基层,应主要研究党在城市基层的“定力(化解矛盾)、合力(凝聚社会)、活力(公共参与)、实力(做实基层)、张力(创新组织)”问题。

四、关于上海城市大党建的目标任务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从理论角度来看,研究上海城市大党建的目标任务应是整体、全面的,应围绕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各个方面。但具体在研究本身,专家们则从不同的内涵理解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工作侧重点,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以需求导向为侧重点,即“以人为角度”,着力满足上海市民的阶段性需求。持此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上海2015年人均GDP为1.58万美元,2017年将达到2万美元,2020年将达到2.5万美元。在这个阶段,上海城市是“人、城市、互联网”融合所构成的一个新的大社会,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变化值得高度关注:一是人的需求升级转换特别明显。上海市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前曾开展了大型的民生民意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上海市民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生活品质、生命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参与,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市民非常明显的需求特征,这个特征比全国其他城市发育得更高、更早。二是城市功能面临全面升级。从世界城市发展比较来看,“人口、交通、环境、安全、公平”等五大问题已成为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城市建设正在走向以人为本,目标是“宜居、便捷、安全、活力”。三是网络对社会的影响。互联网使社会代际差异变成群分差异,群体间的沟通方式变成网上社区,不同群体关注的议题是在不同的QQ群、微信群中,外界无法知道。网络之间的交流对整个社会的治理方式会有新的需求,就是“去中间化”,实行“扁平化”,夯实基层快速反应。

从人的需求导向出发,上海城市大党建应把重心放在基层,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主要指向,在工作内容上,要围绕市民的生活,关键是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在工作任务上,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有效地组织人、服务人、提升人、凝聚人;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体现“三性三化”,即城乡一体的统筹性、工作的开放性、资源使用的集约性,组织的网络化、工作的平台化和服务的精细化;在最终的工作目标上,则要达到“凝聚民心、汇聚民力、集聚活力”的根本目的。

二是以问题导向为侧重点,即“以发展为角度”,要着力解决上海改革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持此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处于中国城市化的高端阶段,上海城市大党建不应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党建,而是要紧密围绕城市中心工作,着力服务于上海和国家的新一轮改革发展战略。从这个角度出发,上海城市大党建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六个关系”问题:(1)“条块”分工、分割问题。比如科创中心涉及到科委、经济信息委、国资委、金融等,党建要考虑如何协调相互之间关系,通过党建弥补体制上的缺陷;(2)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央单位和地方的关系,这是上海和其他城市所不同的地方,党建要协调中央部门和地方的关系。(3)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传统产业、淘汰产业之间的关系;(4)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5)创新和拿来主义的关系;(6)传统的政治力量、传统的政治组织和新兴的政治力量、新兴的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是以供给导向为侧重点,即“以引领为角度”,通过政党的现代化和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引导社会,推动发展。持此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城市化的各个阶段当中,党都能高度自觉,充满智慧地改变自己,从而引领城市发展。因此城市党建不应只是简单地满足需求,而是要通过政党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引导需求,进而来引导社会,推动城市发展。当前上海城市建设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深入了解民意;二是如何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三是如何有效地化解矛盾。这三个问题能否在制度层面得到有效解决,直接考验着上海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站在这个角度,专家认为上海城市大党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政党的现代化,没有政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现代化,党就会丧失对城市的领导权和引领力。因此,城市大党建的目标、任务主要应解决当前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中与上海城市发展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即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问题以及党员作用发挥的问题,以不断强化党对城市的政治引领。

五、关于上海城市大党建的格局构建

专家们认为,城市党建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从纵向上来看,上海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市委,这个层面体现着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区县、大口党委,这个层面体现着对党的意图的推进和执行;三是基层,这个层面体现党的领导在基层的落地生效。这三个层面是内在统一的。从横向上来看,上海城市大党建格局应继续坚持市委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的基本格局,同时针对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无法覆盖到的重点社会群体(如城市白领阶层)和新兴社会领域(如网络空间),创新形成“1(区域化党建平台)+3(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X(针对若干重点群体和新兴领域党建)”的城市大党建格局。

六、区域化党建与城市大党建的概念区别

从研讨情况来看,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区域化党建与城市大党建二者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空间概念来看,区域化党建是分块的,局限于一个特定区域,这个区域或是区县、或是街镇、或是一定的功能区,都有特定的地理分块边界。而城市大党建是一个“全域化”的概念,没有非常明显的地理空间概念。

二是从研究对象来看,区域化党建主要是面对基层,是代表城市基层党建,而城市大党建则是一个复杂系统,既包括城市基层,也包括城市其他领域、其他工作主体,体现的党建的大格局、大融合、大统筹、大范围和大内容。

同时,对如何看待区域化党建与城市大党建的关系,专家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以区域化党建为基础,把它提升到城市大党建的层面来认识,作为上海城市大党建的一个主干部分。二是把区域化党建包括在城市大党建之中,然后根据上海城市本身的地位、功能、结构,来构建一个更加崭新、丰富的城市大党建框架。

(责任编辑陶柏康)

猜你喜欢

上海基层工作
上海电力大学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不工作,爽飞了?
走基层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