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3-19侯计先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高教学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晋中国学我院

侯计先(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侯计先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国学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砥砺美好品行,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精神成长。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资源、实行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和创建优秀校园文化方面,通过自身实践,对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做了尝试和探索。

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实践

近年来,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与引领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又迎来了它回归和复兴的曙光。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割舍的精神命脉。现在,全社会学习国学已蔚然成风,国内许多高校也将国学请进了校园,并纳入到了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一、国学及国学教育的意义探究

(一)国学的内涵及精神

“国学”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当时“国学”的意义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相距甚远。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是为了与“西学”相区分和对峙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国学,亦称中国学,即中国学术的简称。”[1]而如今我们所说的“国学”主要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按传统的分类,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分。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国学乃集大成者,它浓缩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刘毓庆先生就有这样的论断“‘国学’是一个载体,它所运载的就是‘中国文化精神’,国学‘经、史、子、集’四科,‘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史’是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子’是中国人的思想和智慧,‘集’是中国人的情怀。四者共同构成并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风采。”[2]排在首位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在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两千年来国家钦定的必读教科书,更是世世代代中国人道德精神和理想追求的展现。“史”是中华民族的成长印记,它记录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雨沧桑,在朝代的兴亡更替中彰显着人性的善恶美丑和人们的价值判断。“子”是诸子百家思想的融汇,各派学说体大思精、自成体系,或平和、或刚劲、或质朴、或玄妙、或圆通,无不体现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集”是中国文人对生命与生活的歌唱和咏叹,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灿烂的篇章,飞扬的文采,展示出代代知识分子那种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同时也绽放出中国文学独特的艺术韵味。

这些国学典籍都经过了时间的甄选和过滤,它们的作者大多也经历了磨难的考验和厄运的洗礼,最终经典的权威玉汝于成,并保持着其永恒持久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家园中最为厚重的基石”,[3]中国的传统文化端赖这些经典构建并维系。在这里,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能找到民族精神的“根”和“魂”。

(二)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袁行霈先生曾经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其精华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4]高校是系统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虽然是面向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前提是这些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开展国学教育将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和谐发展和精神成长,更有利于青年积极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国学之主流精神的儒学,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者人也”、“仁者无忧”,“仁”是儒家理想人格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后世修身立德、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成为了全世界推选出的治世名言、黄金法则。由此可见,国学首先是教育我们如何修德、如何做人的,坚持道德自觉,与他人、与外界和谐相处,而后成为“君子”。所以,国学教育就是用“君子”的标准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崇德向善,厚德载物,关心国家,关心人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君子”的标准教育他们自强不息,博学善思,高扬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担起推动科学进步、社会发展之责任;用“君子”的标准教育他们明辨笃行,敏事慎言,安贫乐道,重义轻利,在社会乱象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判断,在身处逆境时不怨不怒、不忧不惧,淡定从容,乐观自信……

作者简介:侯计先(1977-),女,汉族,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国学汇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将会让学生在做学问、强技能的过程中同步提升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砥砺美好品行。再加之当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学生基础教育薄弱、学习自主性差、吃苦精神缺失、自我意识强烈、功利思想蔓延、心理问题频发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态和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其实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一些青年学生信仰迷失、精神缺钙。所以我们亟待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的滋养,国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最起码是医治这种病的一剂良药。

二、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依靠学校的文化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此外,地方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把传统国学跟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为此,从2008年开始,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资源

我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晋中是有名的晋商故里,晋商文化深厚而博大。李克强总理2016年1月在太原考察晋商博物馆时说,“晋商精神讲究行大道、重仁义,诚信进取的晋商精神是山西人的品德,也是华商精神的精髓”。我院依据地域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精神文化引领、校企文化融合、晋商文化渗透、对外文化交流”的党建文化模式,把爱心文化建设作为我院特色发展的“立院之魂”和科学发展的“强院之路”,把开展国学教育作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渠道。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国学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学院专门遴选出文学、历史学、哲学、书法、美学等不同专业的优秀教师,建议他们在自己的某一课程内设置国学经典研读,并鼓励他们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国学选修课。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国学意识和国学修养,学校多次提供机会让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资深专家的在线课程,还邀请省内在国学方面有建树的学者来校做报告、开讲座。在教材的研发方面,我院与邻近两所兄弟院校牵头,共同组织老师编写了通识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力求既符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又能凸显山西地域特色,让学生不仅能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濡染,还能加深对山西本土文化的了解,为最大程度地实现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某一方面有专门研究和造诣的老师也出版自己的专著,并作为自己开设国学选修课的教材,比如《走进晋商》。不断完善的师资和教材作为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为我院顺利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实行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

实行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是我院开展国学教育的又一新的尝试。首先,对于人文类的通识课程,在教学中尽量突出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的地位,如《大学语文》课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大一新生开设,为公共必修课,授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来确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并划分几个模块以专题的形式来给学生传授,有《诗经》选讲、《楚辞》导读、孔子与《论语》、《大学》之道、老庄思想、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导读等,丰富深厚的内容再加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或小组讨论,或即兴发言,或台词对白,或诵读涵咏……这样,教师讲解配合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就把刚入学的大学生们领进了国学的大门,让他们领略国学的气象并激发对国学的热情。其次,在通识课的基础上,以选修课的形式增加国学内容,并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国学教育。选修课由我院部分热爱国学并在某一领域有独特见地的老师承担,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中国茶艺》《服饰搭配与设计》《名曲欣赏》《晋商文化与大院文化》等,面向全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开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自由报选,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国学的某一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我院在国学课程方面的改革还表现在考核方式上,对学生的考核打破了单一化的做卷子形式,考试既有理论的书面答题,也有实践的口头考查,既有文学常识、经典名句的背诵默写,也有对人物事件、话题材料的体悟评论,要评论的人物可由学生自选,背诵的篇目则通过现场抽签决定。学生成绩包括平时课堂成绩、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并按相应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考核方式使考核和教学同步进行,重过程而轻结果,重平时而轻期末,目标明确且可操作性强,简单而有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自由而轻松地在实践中提升国学修养。

(三)创建校园文化,开展多样活动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国学教育的隐形课程,是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既包含和反映着师生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又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5]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对国学的学以致用。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我院注重在校园建设中融入和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因子,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文化生态中,让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滋养其身心。2010年7月,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加先生捐赠的孔子铜像在我院落成并揭幕,从那时,学院倡导学生进行国学晨读,从开始的指定读本《论语》《弟子规》到后来的学生自选书目,每天早晨都能在孔像广场听到学生的琅琅书声。学院的实训楼名为“躬行楼”,楼前铸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和“知行合一”之意,彰显出高职院校更注重理实一体,在实践中学习的特色。此外,教学楼内的百米文化长廊、悬挂于走廊过道的格言警句、定期更换的宣传栏,书画展厅、校史馆等,这些物质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刻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氤氲,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最有力的载体和最活跃的元素,学生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其情操、塑造其品格、启迪其思想。从2008年起,我院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文化节以“弘扬主流文化、崇尚高雅艺术、反映职教特点、体现培养目标”为主题,将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高校文化紧密结合。其间,我院举办过汉语言应用能力大赛、“儒道斯文”——国学经典诵读会、“恰同学少年”——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筑梦青春,圆梦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赛、“阅读点亮心灯”——读书征文比赛等。学生社团也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许多活动都融入了国学经典元素,如拂晓话剧社在端午节推出的话剧《魂兮归来》,翰墨书画协会在元旦前夕组织的迎新书画展和“新年祝福语”征集活动,公益协会则在雷锋活动日组织会员去聋哑学校献爱心。我院还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曾经邀请山西歌舞剧院、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交响乐团、山西京剧院和晋中晋剧团等文艺团体来学院演出。在把高雅艺术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也让自己的精品成果走出去,我院华韵艺术团编排的文艺节目,先后参加了年晋中市春晚、晋中市统一战线《和谐之声》演出、晋中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交响音乐会等。这些活动为全院师生提供了学习国学、应用国学的平台,大家都自觉成了国学的践行者。

每一所院校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和精神,它是一代代学人共同创造和积淀的财富。高校开展国学教育一方面是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另一方面也是在吸纳传统文化的营养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一个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和超越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

[1]张岱年.国学通览·序[M].群众出版社,1996.

[2]刘毓庆.国学的基本素质及其当代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2006(6):35-41.

[3]郭万金.经典: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J].文学遗产,2014(5):16-18.

[4]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N].光明日报,2007-6-20(011).

[5]蒋劲松.大学文化的哲学视角及本质内涵[N].光明日报,2008-3-26(011).

Culture education will help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improve the humane quality,develop a sound personality and temper better conduct,at the same time,It is conduciv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growth of vocational students.J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sinology education has don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its own practice from these aspects:updat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s,improv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curriculum system reform,optimal teaching model,creating outstanding campus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ulture education;practice

2096-000X(2016)15-0255-03

G642

A

猜你喜欢

晋中国学我院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垂”改成“掉”,好不好?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