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再探究

2016-03-19管琰琰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514

高教学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岗位职业

管琰琰(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514)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再探究

管琰琰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514)

进入新时期以来,高职语文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改革之后,其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运用所需的技能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落差。文章以应用研究的视角,从适应职业能力需求的角度,分析高职语文改革的现实困境,并从课程改革的建设环境、建设本体两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期实现高职语文在职业教育中应该创造出的实效性价值。

课程建设;高职语文;职业核心能力;适应性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形式,它特有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存在着差异。新时期的高职语文进行了多措并举的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值得借鉴与推广的课改成果,但是也有不少教学改革措施“叫好不叫座”,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效,徒有热闹喧嚣的外表而最终流于泛泛。就植根于职业教育园地里的高职语文来说,归根到底,如何与职业需求相结合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高职语文改革遇到的瓶颈分析

(一)课程目标“高大全”实则难以负重

纵览近年来的高职语文改革,在明确其课程目标上,几乎无一例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接着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性情、启蒙心智、丰富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品读鉴赏能力。这样的目标对于72个甚或36个学时的高职语文课程来说,过于“求其全”,这样“面面俱到”的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几乎无法实现。如若完全实现,则需要长期、系统的专门培养与潜移默化的多方渗透,即便如此,这样过于理想化的培养目标也非语文一门课程就能实现。

(二)游离于专业之外使学生对其接受度不高

不少院校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只是关注自身,而没有放眼到其所对应的学生所学专业的范围,没有很好地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加上语文能力的获得绝非一朝一夕,语文能力的运用也不像专业技能那样来得直接明显,种种因素导致了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热情,觉得高职语文课程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未来从事的岗位没有丝毫关系,只是摆设罢了。游离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之外的高职语文,学生疲于学,教师疲于教,一些学生仅满足于获取学分。

二、适应职业需求的高职语文改革的意义及必然趋势

(一)高职语文职业需求适应性改革的意义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应该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紧密联系,为学生立身处世、处理事务、社会交际打基础。它不仅是“语文”更是“职业语文”。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发挥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一般定位在人文通识教育上;而高职语文则要满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侧重在语文学科的应用性作用上,在“高大全”的课程目标定位上应该大胆取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语文能力”,要让学生能够“用”起来,所谓“学以致用”,为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岗位能力服务,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是高职语文课改的必然趋势

高职语文唯有改掉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面向并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才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课改之路。工具性应该是高职语文的基底,继而呈现出通用性、职业性的特征,才能够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中运用语文沟通交流、获取及传递信息的能力。高职语文要有职业的适应性,意味着不仅给予高职学生适应职场中交流表达的需要,更要使他们适应岗位和岗位外拓展或转换的需要,能够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因此,突显职业特色,是高职语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度课改的必然命题。

作者简介:管琰琰(1970-),女,安徽人,副教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主任,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职业汉语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应用汉语和高职语文教育。

三、高职语文基于职业需求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课程深度改革的环境视角分析

1.建立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二零一四年九月,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语文(征求意见)》(适用高职学生三年学制)定位高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智识教育的重要课程,是集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于一体的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要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职业生活所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样的课程目标定位比较清晰,重点加强语言文字能力和应用水平的培养,加强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训练;坚持以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身心全面发展。

2.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测评体系

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建立要与其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立课程测评体系要积极参考课程所对应的专业岗位(群)最新的人才标准。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期间,高职语文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专业“岗位认知”“岗位体验”“岗位实习”等环节之中,语文教师要定期到学生所在的实习实训单位,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职业场景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操作,帮助和督促学生做到语文能力的学以致用。要结合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和职业体验活动,发动企业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一起开发并实施项目测评,参与到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综合评价上来。例如,建立“学生口语技能训练成长档案袋”,侧重学生实习岗位的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养成,与学生职业技能基础实训相结合,与企业带教师傅一起设计契合实习岗位的口语交际内容、表达方式、仪容仪表、口语交际所产生的效果等测评指标,将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企业评价记录在案,为学校终结性评价积累“量”的资料,最终达到提高职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质”的目的。

3.建议实施职业岗位语文应用能力资格认证

针对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在职人员,与语文相关的考试有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测试。此两项由国家语委开发并统一实施,属于国家级考试,对应的测试资格证书也具有资格认定的权威性。而全面衡量语文应用能力的国家级测试仍空缺。目前,在一些省市实验推行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该项目由某社会机构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开发,旨在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其证书在就业市场上尚需企业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国家级考试层面的语文应用能力测试制度亟需建立起来,由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测试,将会对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的语文应用能力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课程深度改革的本体视角分析

1.契合专业岗位开发“活页”式教学内容

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更为显性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较得体地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能处理工作岗位中的相关文书。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是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而言,高职语文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职场要求架构教学内容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高职语文,在强调学习共性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不同“专业个性”的需求。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对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实用、宽泛与易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实际需求出发,侧重实用文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口语交际模块”,侧重选择自我介绍、即兴演讲、辩论、营销、洽谈、产品讲解等内容,培养学生在职场中应该具备的口语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在“职业素养模块”编选学生走向社会应该具备的相关职业能力的内容,如“求职应聘”“来访接待”“社会调研”“商务礼仪”“人际交往技巧”等,培养学生作为“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编写高职语文课程大纲就要按照学生专业特点开发课程内容“活页”,采用具有“专业特质”的项目、案例等。

2.为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服务

高职语文改革以培养学生职场中语言表达能力为核心,以全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为归结。将职场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能力,贯穿在应用技能的训练之中。例如,在当众即兴演讲、谈判或辩论等内容训练中实施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行政公文阅读与写作中传递对胸怀天下、关心民生、为民请命等优良传统的弘扬;在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中注意体察学生的学习个性。高职语文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以借鉴社团的运作模式向课外延伸,拓展仿职业的、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与应用活动,在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与素质教育。比如“活动策划工作室”、“文书创作社”等社团,通过组织策划社会调查实践,开展诗文诵读、辩论赛、演讲比赛,编印活动简报,征集微信节日祝福短语等活动,实施“能说会写”的语文应用技能延伸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等。

3.开发设计职业体验式的实训项目

根据职业需求编写职场中与人合作共事的听说技巧、阅读公文、校园社团招新启事与应聘信、活动策划书等训练项目,明确每一个实训任务,通过训练项目驱动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密切联系,使学生掌握口头表达及写作基础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把“组织一次工作会议”作为一个训练项目,围绕培养听力记忆、策划会议流程、拟写发言稿、撰写会议纪要等训练主题,可以开发出一连串的活动项目,学生亲历这些项目后,逐步掌握了如何记录、收集和识别信息、相关文体的写作等技能。在项目设计中要注意语文能力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践相衔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开展职场岗位的模拟,进行“任务引领”的项目训练,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例如,在物流专业实训室开展物流传输环节的语言口头沟通及书面速记的能力训练等,学做结合,使语言交流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等职场综合能力得到实际训练。

4.创新高职语文教师的职业角色

高职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性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多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有自身专业的研究方向,有的还有较深的专业研究水平。然而,就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而言,其水准不仅要“专”更要“广”。在对接职业岗位的课改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书”的单一角色,不仅要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指导者,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培养与管理中去,紧密联系校团委、学生管理事务中心、学生实习实训单位等部门,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成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引领者。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自己要先具备处理信息、科研、创造、交往、操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如何展开市场调研、制定设计方案等等。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具备指导综合实践的能力,具备语文教学能够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

[1]马树超,郭杨,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9.

[2]卢锦明.模拟公司模式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纺织服装教学,2015(8).

The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has been through a long time of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but there is a big drop between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required techniques in students'practical appli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vocational ability requir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reform,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rom two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ontology of course reform in the hope of creating effective value of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course;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e;adaptation reform

2096-000X(2016)15-0251-03

G642

A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