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016-03-19余志涛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余志涛(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余志涛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于其独特性,让师生能在无形之中被教育,陶冶情操、感化身心,实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关于这方面的分析,不仅是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还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条件。
高校校园文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从本质上来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涵盖了众多元素,是高校这方面教育者在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承载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旨在实现教育效果的相关元素的总称。有效实施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赖于发现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关于其本质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保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于其范围较广、作用形式的独特性,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其特点与作用,是研究校园文化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条件。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点
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程这种形式的显性资源,高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资源对学生产生间接作用,一般以一种不显著的形式融入在校园的每一处。就该定义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具备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范围的广泛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校园环境、研究成果、规范制度、校园舆论、社会活动等,潜藏在校园的方方面面,时时存在,处处存在,启发并感化高校学生,充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充足性;二是作用形式的内隐性,隐性思想政治资源基本借助学生自身的感悟体会,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构建积极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将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传播给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在感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作用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研究者的一大难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与特点,奠定了其一方面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第一,充分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其与显性教育资源有效结合与运用。在该前提下,有效分配并统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资源的信息传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第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前提条件。在教育开展时,教育方式的链接与相互作用,能减少学生间的落差感,其教育效果明显且深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范围较广与内隐性,可以减少显性教育形式的单一、乏味,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校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隐性特征
根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点与作用,研究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难发现其隐性特点比较显著。总的来说,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感性、精神文化的渗透性、制度文化的约束性与活动文化的实践性,推动校园文化无形中让师生收到熏陶,加强学生的具体感受体会。
(一)物质文化的直感性
校园物质文化是师生借助感官直接感受到的物质对象的总称,一般表现为教学建筑、人文景观、教学设备等,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构建的前提。校园物质文化除了具备反映高校教育理念、教育环境等作用,还承载着校园精神、修养身心的作用。所以,物质文化与其他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直感性,也就是其外在表现是真实存在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自豪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二)精神文化的渗透性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教风学风、人际关系与心理素质等,以观念的形势存在。积极的、和谐的校园精神,是鼓励师生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精神文化的本质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举止,其影响是深远的。其明显特征是渗透性,借助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气氛,让生活其中的师生体会到潜在的精神力量,感化心灵,修养身心,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
作者简介:余志涛(1979,09-),男,湖北新洲,讲师,本科,武汉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三)制度文化的约束性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主体开展一切校园活动时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及由此引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制度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桥梁,借助这些制度规范,让师生明确什么是可做不可做的,尤其是表扬肯定遵守制度的师生,处罚批评违反制度的师生,从而实现对师生的约束作用。彰显高校教育观念的制度规范,强调了师生的价值观念及处事原则,在保证校园秩序有序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制度的科学性、教育性,使其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资源。
(四)活动文化的实践性
校园活动文化是借助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表现的,例如学术竞赛、社会体验等,动态地表现了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的行为举止、心理素养、价值观念产生的作用不容小觑。与其他文化的区别在于其联系实际、提供了实践机会,在举办活动时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与修养。除此之外,借助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彰显个性的平台,激发师生的主动参与性,极易被师生所接纳。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不仅有了实际的感受,而且情感得到升华,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
三、高校校园文化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
如何充分结合并有效发挥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功能,特别是隐性思想政治资源的运用,对完善高等院校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接纳校园文化教育的渗透性,有效发挥各式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隐性知识,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方能最大化发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作用。
(一)校园物质文化——寓教于境
校园物质文化一般包括景观、建筑、教学设备等校园环境。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赖于物质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一定环境下发展。实际上,校园环境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环境优美、设计独特的校园环境一方面让高校学生始终保持愉悦豁达的心情,品味当代人的品质追求,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校教育理念,表现出独特的人文环境。
所以,需要教育者合理设计规划校园环境,创造出与高校教育理念、发展历史相吻合的独特校园环境。充分运用高校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棵树木、每一件艺术品等的教育作用,是实现校园内处处育人的重要方式。在这种环境之下,实现教化相融,无形之中熏陶了、感染了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寓教于境。除此之外,高校学生亲自参与到校园环境的规划之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对高校教育的信心。
(二)校园精神文化——晓之以情
高等院校政治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积极的价值观念,而校园精神文化在其中有重要影响。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晓之以情,激发师生的精神动力,增强师生的责任感。高等院校的发展历史、教育方针、人文风气等,是高校学生不惧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融入其中的高校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精神文化的感染和激励。
所以,教育者需要重视校园教育风气和学习风气的管理,关注高校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形成积极向上、和谐自主的校园氛围,有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感染与鼓励作用,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创造力与想象力。除此之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有效发扬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抑制萎靡、落后的校园文化。
(三)校园制度文化——动之以理
高等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有赖于秩序的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校园制度文化是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慢慢摸索形成的,反映了高校独特的管理理念与行为约束,是衡量校园行为的标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秩序保障。校园制度文化的教育作用体现在:一是校园制度是师生的共同约定,对其产生一定的约束;二是校园制度反映出高校的教育观念,投射出师生相同的价值观念。在校园规范制定并实施时,其包含的道德约束、教育人员的信仰观念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高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资源。
所以,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规范制度的系统化与人性化,让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法”可依。除此之外,提高宣传力度,鼓励高校学生参与其中,从自身出发,督促校园制度规范的形成并有效实施。高校的组织方式、评价系统、行为规范等制度一旦落实,就会引导学生在理解制度规范之后,提高对制度规范的认同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是高校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主要方式。
四、校园活动文化——寓教于乐
校园活动是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还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举办校园活动一方面充实了高校学生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积极、和谐校园氛围的形成。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另一方面有赖于主体对象的主动参与。举办校园活动,即激发高校学生的主动性,寓教于乐,是引导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
所以,教育工作者英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方式,借助生动有趣的学术竞赛、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指引高校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创造世界。除此之外,深刻了解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明确开展校园活动的目的,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性,让高校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完善自我的思想观念,实现自我精神的升华。
[1]侯长林.高校校园文化本质论[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王一川.大学“创新型”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培育[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1(1).
[3]熊勇.论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张宇.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D].吉林大学,2007.
[5]谢海燕.高校隐性德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 that is hidden in campus culture,because of its uniqueness,has educated teachers and students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which is exactly the gis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alyzing this educ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amp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hidden resource,but to making the conditions of practi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hidden resour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source;analyze
2096-000X(2016)15-0227-0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