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似莲开香自来
——谈专题片《周恩来的严与实》的“赏心效应”

2016-03-19杨星野郭翔宇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题片伟人风采

◎杨星野  郭翔宇

伟人风采

心似莲开香自来

——谈专题片《周恩来的严与实》的“赏心效应”

◎杨星野郭翔宇

伟人风采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优秀专题片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可能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似众口难调。但我却有一点愚见,需借用下“赏心悦目”这一成语了——“悦目”很简单,是说要有很好的视觉表现效果,能够取悦观众的眼球;然而“赏心”却复杂了一些,所求的是在看完片子后,我们的内心能够真正经历一次正能量的洗礼、一曲主旋律的感染、一条新心路的展开,从而拂去心尘,去重新相信这世间的真实、善良与美好。《周恩来的严与实》(以下简称《周恩来》)正是一部令人“赏心”的片子;它仿佛一碗用无可辩驳的史实、温馨动情的故事、直指人心的哲理精炖出来的心灵鸡汤,不仅栩栩传神地让我们重温了伟人风采,更散发出了浓郁的“赏心效应”的韵味,让我们为之感怀、感染、感悟。

话贴心似春拂面

正所谓“言不投机半句多”,只有彼此具有共同的话题,才能谈笑风生。与人交往是如此,专题片拍摄亦如此。《周恩来》正是借“兴趣话题”和“时代热点”双管齐下,来营造出观众愿意接受的话题氛围。全片的话题是介绍伟人周恩来如何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践行“严”与“实”二字的,十分贴当代群众的心,而且让我们不感虚假、不觉厌倦,能够津津有味地投入到片子中去认真观看,仿佛雪夜归家后热水濯足,怎一个爽字了得;又如游于三月春风中,熏熏然而身心轻松。

利用兴趣话题所带来的猎奇性效应,来调动观众的心理、吸引观众的眼球,是上佳的选择。在我们看来,“伟人”这个字眼,显得有几分神秘却又令人崇敬,因此对“伟人”的工作和生活细节,总有探秘之心。这也是人们多喜看名人传记的缘由所在。而且,这位“伟人”非同他人,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那个年代保有深刻记忆的人,包括我在内,都会对周恩来具有很真切的崇拜和敬仰之心,他的形象、他的魅力、他的风采都是珍存在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永恒定格。正因如此,我们才对他的人生细节充满了进一步了解的渴望,于是自然也就会提起十二分兴趣,去重温他的风采、走进他的世界。当然,《周恩来》也没让我们失望,我们看到了周恩来“单身赴危难”“对邓颖超也讲求原则”“为亲属立下‘十条家规’”等以往鲜为人知的细节,从而满足了我们对伟人的追忆以及好奇之心。

围绕当今时代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来进行讲述,也是较为吸引观众注目的方案。《周恩来》就完全做到了“借古喻今”。当然,那个年代也并不是“古代”,但毕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那么如何让他的所作所为能够让当代有所借鉴呢?时下正是我们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如火如荼之时,群众对“三严三实”具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内容多限于纸面而非直观;对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做到“严与实”充满了期望,但这种期望是有些模糊的,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周恩来》正是用伟人的言行来告诉群众“什么是严与实”。我们看到片中讲述的周恩来无论何时何地都严要求、讲实际,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就会恍悟什么是严与实、怎么样才能做到严与实,从而对“三严三实”有了更扎实的掌握以及更清醒的认识。不要以为群众不关心政治,实际上,他们对和自身密切相关的政治,还是上心得很。《周恩来》一片恰恰就是应时的春风,为我们及时解了痒,更解了惑。

叙用心如酒细温

有句话叫“空言无物有如无风起帆”。专题片进行叙事,决不能坐而论道、大谈玄学,而是必须要“讲好故事”。可别小瞧这“讲故事”,讲得好的,会让我们兴致勃勃,始终绷紧思维,沉浸在故事所带来的乐趣和哲理之中;讲得不好的,即使费尽了唇舌,我们还是会浑浑噩噩,不知其所以然。《周恩来》的故事就讲得极为用心,如同冬夜火炉边,小扇轻挥细温酒,悠然享受那份轻松与从容。

运用“以事说理”而非“以理说理”的讲述方式,是证得真实、取得信服的最简单形式。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在阐述道理时,却用别的道理来当作论据。如此“以理说理”是极为不讨喜的,貌似逻辑强悍、理论强大,但揭开表皮一看,只不过是“空对空”罢了,只会让人成了丈二和尚。好的方式,应该是“以事说理”,把新鲜的带着露珠儿的事实摆在你眼前,让你从中去领会感受道理,这才是王道。《周恩来》对“以事说理”的运用就极为得当。为了展示他是如何严格要求身边人的,片子并没有慷慨激昂地说“周恩来对身边人要求严,关系再亲再近也没有例外”等诸如此类的大道理,而是通过他的卫士高振普之口讲了一个小故事:周恩来因公务需离开北京,便把自己的钥匙串放在大信封里,订好,并贴上国务院的封条,才交给邓颖超,以保证遵守纪律且不影响急用。这个故事讲出来,比一千条大道理都管用,通过故事我们明白了:即使是他最亲最近的邓颖超,也要遵守规矩,从而真正牢牢记住周恩来的“严”。全片类似用故事来说理的例子很多,以事说理”的魅力尽显。

发挥解说词的引领带动作用,让解说词成为一名“好司机”,保证全片叙事始终在正确轨道之上,是高明之策。很多人对解说词总是持一种敬谢不敏的态度,主观地认为解说词是“画蛇添足”“碍事得很”,推崇“画面为王”。的确,画面是王者,但这王者也不能搞孤家寡人,只凭自己去单打独斗,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解说词等其他元素来辅佐出力的。要充分利用解说词的归纳、提炼、总结、指引等十八般武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在叙事节点上适时出现,调度叙事的正确进行。更重要的是,每一句解说词都是周恩来人生的闪光点,是对他作风、品德的高度概括,听起来令人振奋不已、荡气回肠。如“在周恩来的心目中,权力是人民给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权”这一句,振聋发聩地道明了周恩来对严与实的高度认识,仿佛在我们耳边敲响了一声警钟;又如“对事严,对人严,彰显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则似斧凿,将伟人对严与实的践行镌刻在了我们心上。

情入心若雨入夜

杜甫有诗云“润物细无声”。此句用在制片上也显得十分贴切。我们都希望面对的是和风细雨式的谆谆教导,都抵触雷鸣电闪式的声嘶力竭,盖是常情。《周恩来》表现出了极强的情感张力,将硬道理糅入了软情感之中,仿佛春夜喜雨般,不知不觉中就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声音元素和画面元素和谐互动,从而彰显出充沛的情感张力,可谓制片之道。都说专题片是一门声画艺术,如果声与画能和谐互动,便有如一对技巧高明的舞伴在翩然起舞,自然就会吸引我们;而如果这一对舞者跳舞的同时,脸上都能洋溢出充沛的感情,那我们就不仅是被吸引了,更能被这舞姿所充盈的情感所感染,这就是情感能让片子“更上一层楼”的秘诀。《周恩来》一个个充满情感表现的画面,再配以抑扬顿挫的解说音,共鸣出了对那段岁月的激情回忆和对伟人风采的击节赞赏。如当画面闪现出周恩来在密云水库劳动时,他满脸笑容地俯下身,用力挥锹铲土,仰身起来时,那真挚的笑容仿佛穿透了画面,让我们为之感动,同时解说“严是周恩来始终秉持的操守……”响起,声与画在瞬间就塑成了令人仰止的高山,折服了我们的情感;又如周恩来和蔼地与群众交谈,手臂有力地配合说话在挥舞,此时解说为“周恩来用一生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政治品格和实践取向”,更是生动地诠释了周恩来的为民情怀。

通过叙事高潮的营造,来调动观众情感高潮的同时出现,是较为独到的策划。《周恩来》中所提及的许多小故事,都如同海绵一般,蓄含着丰富的且催人泪下的情感。1961 年4月,周恩来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农民张二廷家走访。张二廷看到总理来了,手足无措。总理笑着宽慰他,并顺势坐在了他家的门槛上。这亲民的举动打动了张二廷,他大胆说出了当时食堂的弊病,这才有了随后的“取消食堂”……一个大国的总理啊,就那样坐在了门槛上和乡亲拉家常,看到此情此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泪花都会为之闪动,内心中的情感也会喷涌而出,为总理感动,为片子感动。这正是叙事高潮带动情感高潮的典型例子。全片中类似的情节很多,而每一个场景,都会让我们感动。这种感动,真实而可贵,难得而珍贵。

猜你喜欢

专题片伟人风采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庆丰收 展风采
卑微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