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与农业换班:从新生代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
2016-03-19聂洪辉刘义程
聂洪辉 刘义程
(上饶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角色转换与农业换班:从新生代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
聂洪辉 刘义程
(上饶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现有土地流转、农民退休、农民职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共识是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但又忽视了现代农业谁来接班的问题。调查发现,我国的农业换班正悄然到来,打工时从事管理岗和技术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农业接班和改造传统农业。与上一代农民不同,他们在乡村正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更注重打造农产品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和农产品深加工。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班或农业的换班,还需要各项政策、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套,要与土地流转制度、土地规模经营、农民退休制度结合起来。
农业接班;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角色转换
近年来,民工荒、土地抛荒和农业“3860”部队(妇女老人从事农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农业老龄化、中老年妇女化问题——年轻女人也不种地了,政学两界和社会人士都提出了不少建议,如农民退休制度、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及农业职业化等。除了那些强迫农民工回乡种田办法不可取之外,相关对策和建议仍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各政策之间要有协调性和配套性,任何一个单一的政策或制度都难以解决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各政策建议也不是完美无缺,农民退休制度的研究忽视了谁接班的问题,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至今存在到底是采取合作化模式,还是公司化模式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争论,也忽视了谁是农业从业主体问题。农民职业化实际上是讨论农业职业应有的地位,提高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仍存留问题待解,即谁是实现农民职业化的承担者?哪些人应以农业为职业?农业种田补贴等政策上的诱导是必需的,而哪些人又会被诱导呢?可见,以上研究之间存在鸿沟或相互脱节,并且都忽视了相同的问题。本文目的在于揭示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这场农业革命中来的机制,案例来自笔者2013年至今的中部地区农村实地调查,访谈对象是“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现在是农业合作社带头人和县农业局相关人员。调查的农业合作社类型包括葡萄合作社、养猪合作社、蔬菜合作社、柚子合作社和农业经济作物合作社。
一、角色转换与农业接班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由工业转向农业,由工人变成新生代农民,成为农业老板以及合作社带头人,背后有深刻的个人动因。当然,不是所有的新生代农民工都会回乡从事农业,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和农业接班,并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只有那些有志于农业且知识水平较高,又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才能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农业接班人。
(一)从工人到农民:新生代农民工的角色转换
笔者调查发现,中部地区农村已经出现了一群文化水平高、社交能力强的年轻人,他们用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在农村从事现代农业。他们搞特种种植和养殖,在网上销售产品,有的还正朝着农业深加工方向努力。和上一代农民有根本区别的是,他们从事的农业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高,质量好、价格高,比如,芦笋、葡萄、观赏花卉、苗圃和瓜果等;营销理念上会强调自己农产品的保健价值,销售上都会强调绿色有机的特点和健康功能,比如新生代农民工在销售芦笋时就宣传它的营养和药用功能等;还有的表现在销售渠道的拓展上,开网店在网上销售茶叶、柚子等产品,农产品电商发展势头很好。笔者调查的芦笋合作社、雷竹合作社等还成为全国、全省示范合作社。在他们的推动和示范下,带动了当地大批农民种植,帮助了当地一批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首先,返乡寻找创业机会。近几年沿海打工工资增长较慢,就业竞争激烈。中部地区很多人出去打工就是为了寻找机会和更高收入,当预期没有实现或遭遇现实困境时,就会寻找新的出路,而家乡显然是重要选择之一。流转了500亩地,小有成就的芦笋合作邹社理事长说:“在外打工的人都有‘自己做’的想法,有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或行业,我是在打工时看到工厂附近的农民种芦笋挣钱,就也回家种。这比打工自由,收入也更高。”当笔者问会不会想到有今天的成就时,他说:“那是没有,开始种菜和芦笋还亏了十几万,打工挣的钱都亏了,欠了好多债,这两三年才挣钱了。”
其次,响应家乡号召返乡创业,同时又照顾家庭,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近几年,中部地区政府一直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还专门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当家乡有创业机会和吸引人的政策时,新生代农民工就会考虑回乡创业,这样可以兼顾家庭和事业。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回乡从事现代农业或其他工作,都出于现实选择,就是为了解决家庭成员分离——与父母、与子女、夫妻分离问题。在家庭成员,特别是核心家庭的成员分离时,新生代农民工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考虑回乡创业或就业。某柚子合作社理事长原来在浙江和上海打过工,后来回乡从事农业成为当地致富典型。他说:“当时就想宁愿在家少挣点,在外打工一个月3000元,不如在家一个月2000元,一家人在一起很好。刚好,县里说种马家柚,我就回家承包了山。”笔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结婚前会选择在外闯荡历练,结婚后是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有小孩以后。不过,返乡从事现代农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住在村庄里,城市生活的经历使他们习惯了城市生活,希望在城市买房,打工后的收入积累可以使他们在家乡县城购买住房,使他们在县城居住成为现实。笔者调查发现,很多人已经买车作为交通工具了,往返于县城、村庄和田头。孩子在县城上学,父母随自己意愿在县城或村庄居住,或根据家庭需要(如在县城带小孩)选择留村还是居住县城。
最后,随隐性的农业革命的到来,农业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人们在消费方面越来越重视营养、健康和养生,对食物的消费已经不限于粮食,对水果蔬菜的需求在增加。黄宗智认为,中国正发生隐性农业革命,即中国食物消费在转型,粮食、肉鱼、蔬菜水果由8∶1∶1向4∶3∶3的比例转化,农业生产转向越来越高的比例的高值农产品。[1]这种消费革命刚好为家在农村的年轻人提供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
需要指出的是,由新生代农民工推动的现代农业换班并不是由上而下的倡导,而是由下而上的自发过程,呈内生性特点。从事现代农业的土地规模经营也是实践走在政策前面,中央的农业补贴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现代农业有帮助,但他们并不是冲着补贴而从事农业换班,而是因为家乡土地很少有人耕种,流转较为容易,“自己做”成老板和“与家人在一起”的朴素动机共同造就了农业换班。笔者的调查还发现,目前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太多,但预示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前途与希望,预示着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现代农业的承担者之一,而且也预示着自下而上的推动才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回乡从事农业都会成功。笔者从合作社理事长中发现了一些共同因素。第一,文化水平大多在高中以上,学习和社交能力都比较强。现代农业对劳动者、管理者的要求都比较高,不是以前“读不出书就去种田”的传统小农。种田没有农业知识也要有最基本的文化素质作为基础,否则,接受技术的能力会受到制约,营销理念和管理理念也会缺乏。笔者调查发现,成功转型与接班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没有上过农业院校,但他们本身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都有从农业技术人员那里学习技术的经历,或从省农科院技术人员下乡时学习求教的过程。加上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擅于思考和琢磨,最终走向了成功。第二,在打工中基本都是管理岗和技术岗。笔者发现,大多数转型成功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打工时都在企业做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在工作闲暇时,在附近乡村的菜农那里找到了灵感,发现了自己发展农业的契机。事实上,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合作社以后,仍和打工时认识的发达地区农业合作社成员有联系,有技术问题还会向他们请教,参加他们的销售网络和各种产品推介活动。不难想象,在一线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没有时间去发现和接近身边这些机会的。这也给企业管理提供了诸多启示,政府保证劳动法的执行,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休闲时间,提高义务教育年限,普及大学和职业教育。这些都是激发人们创业、创新的重要措施,虽然这些措施表面上看上去都是花钱的,甚至会带来其他问题,如普及大学教育会使大学生就业难,但问题是,年轻人不上大学也要就业,过早地将他们推向社会对提高公民素质和鼓励全民创业并无裨益。
(二)由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新生代农民工农业接班
与土地抛荒更值得重视的是,土地隐性抛荒,所谓隐性抛荒是在家的老年农民或妇女没有体力耕种土地,但又不想让土地荒芜,将两季粮食作物改为一季,而且种一季也是直接在土地上下种,不经过插秧或移栽,基本不施肥、不除草、不打药,到收获的时候能收获多少就收获多少。这种隐性抛荒是农民为了不抛荒土地而保持土地肥力采取的方法,因为土地长期抛荒后,长了野草或野树后不但失去肥力,而且耕种难度也非常大。可以说,农业老龄化为农业换班创造了条件,中央土地流转制度也是在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其实,“60后”“70后”的农民返乡后变成农民的群体仍是农业主体,不过这两个群体大多在探索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一般的养殖(养猪养鸡)为主,比较收益不是很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老年农民仍留在城里打工,成为我国老年农民工现象,并且这个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群体总数达4600万。[2]可以说,上代农民工回乡从事农业并不容易,主要是因为观念、知识水平和技术限制,小块土地比较收益也低,他们即使回乡从事农业规模经营,也只是种植规模上简单的扩大,技术水平和收益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因此,老年农民工宁愿在城市打工而不回乡种田。其背后的本质问题是,建立在小块土地基础上的家庭承包经营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而我国早已经过了温饱阶段并到了小康社会,传统的温饱型农业显然要转型为现代富裕型农业。温饱型农业主要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为目的,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以解决饥饿问题为出发点,以小农吃饱为基础。富裕型农业强调粮食作物产高质优,以大众吃好为标准,种植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为主,注重产品营销、科学管理和农业现代化。因此,两者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后者要求更高。发展温饱型农业还是富裕型农业,则取决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程度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非农劳动就业少,以温饱型农业为主;反之,社会发展程度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非农就业机会多,社会富裕,则发展现代农业或富裕农业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规模化不是简单的为规模化而规模化,不是小农的简单合作。建立在摊大饼式的规模扩大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并不利,农业规模化应该有技术内涵的提升,要建立在农学知识、农业机械化、科学育种、科学栽培等基础之上。
“80后”“90后”文化素质高,通过网络接受了新思想,不但种植经济作物,也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更注重相同面积上的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笔者调查的一个访谈对象,在广东电子厂打过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小李,2009年结婚后在家乡县城买房居住,回农村老家帮父母种植茶叶。为了改变父母茶叶卖给茶叶贩子利益较少的销售途径,在县城的家里开了一个网店,专门销售家乡的茶叶。开始父亲特别反对,认为网上销售太不可靠,但不久发现小李能赢利,后来放心地将茶叶销售交给他。小李完全改变了家乡传统的销售方式,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在,小李成了当地电子商务成功的典型,成了县城小有名气的老板,很多茶农和经销商都找他在网上销售茶叶,他现在也给本县专门培训网上销售人员,县里和市里的电视台还专门报道了他的成功事迹。在种植品种上,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经济作物和特种养殖,包括养虾、养野鸡,种植花卉、观赏性植物、雷竹和芦笋等。有的在探索产品的深加工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他们在政府补贴和帮助下,大多获得成功,甚至通过示范和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等。有的还将一个品种打造成县里的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比如,某县雷竹产业获得了“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称号。在品牌上,新生代农民工也在政府支持下有所作为。在靠近鄱阳湖的一个县,长期以来,农户养的乌鱼(黑鱼)味道鲜美,非常受省城居民的欢迎,还注册了商标,但因为单个小养殖户实力小,导致长期无检测设备,影响品牌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现在,有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和扩大养殖规模后,在已有基础上努力打造品牌和产品深加工,扩大销售途径,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除了在现代农业的种植品种、农业技术和销售渠道等与上代农民不同外,新生代农民工变成新生代农民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公司管理理念带入了农业管理过程之中。很多农业接班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有在工厂从事技术岗或管理岗的经历,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工厂的管理方式。在农业合作社管理过程,他们将工厂管理工人的方式管理雇佣的农民,既提高了雇工的收入,也节约了合作社的成本,间接提高了效益。比如,芦笋合作社邹理事长基本是用打工学来的公司管理模式管理自己的农业公司或合作社。
不过,新生代农民工农业换班也存在一些障碍。首先,很多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依靠土地生活,大多仍属于低层次兼业,小块土地的收入加上打工收入维持晚年生活,所以,他们不愿意流转土地,给土地连片带来障碍;其次,土地流转后,农民不但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这比自己种田收入要高或最少持平,而且还可以在合作社做工,两项收入相加后的总收入比自己种田高出了许多倍。但是,有些老年农民或高龄农民在合作社做工过程中,一旦学到技术就会想自己干,就会想办法收回流转的土地,甚至不惜动用下三滥手段。农民流转土地看到承包人挣钱后,悔约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新闻媒体也多有报道。不过,笔者调查发现,农民悔约收回土地后,他们自己也种不好,并不能赢利,因为他们学到的只是表面上的技术和管理,而种植经济作物要赢利除了要懂技术之外,还有销售、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环节,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他们忽视了被收益遮蔽的风险,农民悔约收回土地自己种植以后,常常因为管理和销售问题导致亏损,或者是盲目仿效导致种植面积过大,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增产不增收。这是目前合作社土地流转遇到的最大问题。第三,目前土地流转时间比较短,一般从3年到15年不等,即使是15年,合作社也没有动力去改造农业灌溉设施和提高土地肥力。因为改造农田不但投入高,花费时间长,见效和收回成本却很慢,改造农田有的要花几年时间,如果土地流转时间不长,回报时间就会很短,并且,还要面临农民随时悔约收回土地的风险。这些不确定性使土壤保持肥力、农田水库建设、沟渠和田埂硬化等都陷入困境。可以说,老年农民没有彻底退出土地、小块土地承包方式以及土地流转时间短等成为农业换班以及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无论如何,现代社会需要质量更可靠的农产品、更多元化的产品,就像黄宗智所言的“隐性农业革命”正在中国发生,中国人已经不再是能吃饱就可以了,而是要吃好,吃得健康,那么,农业革命势在必行。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组织,小农的消失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费孝通早就指出,改进产品不仅是一个技术改进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再组织的问题。[3]
二、新生代农民工角色转换与农业接班的路径
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有打工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们得到历练,丰富的城市生活,多样的机会等,不但使他们可以寻找到发展机会,也使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潜能。
(一)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现代农业对农业从业者特别是农场主或农业合作社带头人要求很高,不但需要掌握大量农学知识,还要懂现代营销手段、管理理念等。即使没有专门上过农业院校,也应该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才可能有再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才能顺利实现身份转型,甚至可以在不同身份之间切换。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一个受传统农业束缚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沃,也不能生产出许多食物。节约和勤劳工作并不足以克服这种类型农业的落后性,改造成为可能的知识是一种资本的形式,这种资本需要投资,向农民投资。[4]舒尔茨所说的投资实质就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日本农业六次现代化经历也证明农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因此,要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还要有社区学院满足农民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需要。
(二)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种权利
除了平等的公民权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合法的休息权和休闲权。笔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成功者大多是在休息、休闲过程中发现的机遇,很难想象一个工人长期在生产线上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并能在城市中发现发展自身的机会。另外,工作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并成功,但职业培训既可以提升职业技能,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其他迁移性才能。培养创业意识,可以鼓励有潜力、有意向的人去创业,甚至允许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试错,因为总有人会找到成功的门径,在此过程中,至少也可以提升其人力资本。
(三)各种政策相互配套发挥合力
新生代农民工变成新生代农民,顺利实现农业接班的各种制度要相互配套,缺少一个制度环节都将影响政策效果。首先,要尽早实施农民退休制度,解决新型农民养老保险投保率高但档次低的问题,以提高农民退休待遇。要真正让农民退休从土地中退出,中央要加大对流转出农地的农民的各种补贴。同时,土地流转费每年或每几年适度增长才能保证农业的交班,成都模式和嘉兴模式都可以试行和推广。其次,政策引导与支持必不可少。我国农业发展多次证明靠强迫命令农民的政策取得的效果甚微,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政策与补贴进行引导。各种惠农补贴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农科院也能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但贷款难仍是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之一,扶贫办的担保基金贷款缺少可操作性。最后,坚定不移地实施土地规模化政策。在工业化初期耕者有其田政策是有效的,但工业化后期则必须土地规模化,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中早就指出了法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中非常痛心的一幕,也就是,相对于英国的圈地养羊运动导致的动荡和乡村社会平衡的破坏,法国没有圈地运动,也没有导致乡村的动荡和乡村平衡的破坏,大多数法国农业史学家都庆幸“法国的明智”。由于这种“明智”使法国避免了18世纪的农业革命所带来的极端后果,从而能够保留下众多的农民。但是,法国是在行进路上停顿下来,停了一个半世纪,在接受技术新潮的同时,它的农民仍然是“农民”。[5]因此,如果小块农地适合于农业社会和工业化早期,那么,对处于工业社会中后期的我国来说,是时候转变观念了,必须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可以说,在民工荒和土地抛荒背景下,邓小平说的“农业第二次飞跃”已经到来。当然,我们要避免给农民生活带来过多的震动,应该保障其权益,土地流转在经济上不低于其种田的收入,给农民退休更多的保障。要注意的是,农业合作社也一定是建立在土地规模经营之上的,如果社员占有小块土地,收益低下也会失去合作的动力,起不到激励作用,众多小农合作的协调成本就非常高昂。据笔者调查,采取公司化运作的合作社运转比小农组成的合作社要好得多,众多的合作者难以协调,并常常陷入困境。笔者将专文论述资本下乡、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社、公司化运作的家庭农场以及各种所谓冒牌合作社的优劣,分析我国农业规模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农业应该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基本成为共识。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合作社最少都在200亩以上,多的500多亩和700多亩,规模化才能效益化和现代化。这个规模可以形成中等的家庭农场,不是小农,也不是像美国一样的大农场。因此,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具有现代素质的新生代农民为体,以多种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农业现代化,以及以中农的家庭农场形式为主的规模化农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农民合作社,也可以形成“公司+农户”等诸多模式。让农民退休而不是终身从事农业,是影响我国农业道路选择的重要问题。具有现代意识、有技术、懂管理和善于经营的农村年轻人是农业转型的担当者。主要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农村出去的大学生,二是在城市打过工并且从事过技术岗或管理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先在县城买房居住再回乡从事农业,或者回乡创业后再在县城买房居住。他们是生活在城市而工作在农村的一种新型农民。
[1]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法律出版社, 2014:7.
[2]无奈的“延迟退休”:中国50岁以上民工达4600万[DB/OL].http://news.qq.com/a/20151023/049650.htm.
[3]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11.
[4]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75.
[5]H.孟德拉斯.农民终结[M].李培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
Role Conversion and Agricultural Shifts: From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the New Generation of Farmers
Nie Honghui LiuYiche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 Rao Normal University)
ract: The researches onexisting land circulation, farmers’ retirement, farm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land scale management are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gnored the modern agriculture to the problem of succession, namely the futur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in body should be the problem of who. The survey found that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shift is coming quietly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succession who transfor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Unlike the oldergeneration of farmers, they are engaged in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count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ke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 expand marketing channels and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implement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hift of succession of agriculture, we nee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policy and system and form a complete set, with the scale management of land circulation system, land, rural retirement system, especially for elderly retired farmers and exiting land.
rd: Agriculture Succession;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New Generation of Farmers; Role Transformation
D412.6
A
1006-1789(2016)03-0038-06
责任编辑 曾燕波
2016-03-15
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SH037。
聂洪辉,上饶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阶层、农村问题;刘义程,上饶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阶层、农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