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员舆情引导探析
2016-03-19陈明明
陈明明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员舆情引导探析
陈明明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要:在新媒体广泛应用下,学生党员舆情发生新的变化。对于一些学生党员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欠缺适时地引导教育,学生党员身上呈现新的思想问题和价值理念困惑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和解答。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对学生党员进行舆情引导和教育需要深入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党员;舆情引导
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用户数量呈爆发性趋势增长,新媒体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网络信息产生的便捷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多样性已经极大地影响了青年学生的生活。多元思想和文化通过多样化平台自由传播,一些庸俗、糟粕的思想和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学生党员的生活和理念之中。有效地进行舆情引导,教育学生党员明辨是非、客观看待社会现实,坚定理想信仰,尤为关键。
一、目前学生党员中日益凸显的舆情特点
1.大多数学生党员对于网络舆论轻鉴别、急评价,对于一些热门事件盲从的情况较多,价值观偏颇。由于周围群体喜欢借助论坛、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随意表达观点、情绪等多样化舆论内容,学生党员在同龄人的影响下尝试多变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都呈现多样性,带有明显的从众心理。庞杂的舆情信息给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和身心健康带来强烈的冲击。
2.学生党员在舆情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互动性需求,渴望寻求自我个性化、情感化网络社交和生活模式。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单一、无生动趣味性,更缺少互动交流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使用和需要。因此,即便是重要的通知、新闻,只要是出现在纸质材料上,许多学生会出现自动屏蔽、忽略不计的情况,关注度降低。采用传统媒体组织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学习,效果往往不佳。
3.长期在网络与智能手机使用中的学生党员,更倾向于在自己捕捉的舆情信息中探索自我成长的迷茫和困惑,在舆情引导教育相对滞后的现有情势下,使得学生党员不能及时调整思想偏差,甚至逃避现实,无原则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行动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扮演各类言论先锋角色,重视使用自己的参与权和表达权,经常不设防地被一些负面信息和消极情绪绑架。
二、学生党员在舆情处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舆情信息鉴别能力较低,政治敏锐性不高
学生党员的党龄较短,理论素养基础不牢。党性不坚定的部分学生党员面对新媒体传播的数量繁杂信息内容的缺乏引导梳理,迷失在网络上意见交错的各种评论上,将偏激和片面的看法作为事实真相和主流价值观,导致学生党员群体先进性下降。目前高校党支部在网络舆情上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适时的引导教育,长时间易动摇其信念,政治敏锐性降低。
(二)理想信念缺失,思想中缺乏精神支柱
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中多元文化传播频繁,使学生党员更注重自我发展感受和利益,妨碍了思考能力的发展,减缓思想成熟的步伐。在社会转型期成长的90后学生党员,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变更和转换带来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价值观念发生动摇,尤其缺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意识,导致信仰迷茫和缺失,缺少心理安全感,心理失衡后导致消极厌世。
(三)舆情引导教育略显生硬且不及时,呈现的思想问题和价值理念困惑不能解决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员舆情发展变化快,对于一些学生党员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党支部不能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对一些社会现象带来价值理念困惑等。大学校园网络服务完善,网络舆情在同学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各种消息的快速传播极易造成群体性的情绪波动,严重影响学生党员思想和心理状态的稳定,易发生集会等群体性事件。舆情分析、引导不适时,总体呈现滞后、简单、被动、有限的情况,亟需正面积极理性地引导,并建构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体系。
三、关于学生党员舆情引导的路径探析
学生党员是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和骨干分子,在校受教育时间短,加入党组织时间不长,缺乏党性锻炼,过度追求时尚事物而精神空虚,缺乏信仰引领,喜欢网上追求符合个性的生活方式和新鲜时尚事物,易受社会不良倾向和各种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有效应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结合现实,从理念、主体、客体、方法、环境等要素入手,探讨利用网络舆情,创新学生党员引导、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引领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坚定理想信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需在理念态度、内容形式、方式方法、计划性和主动性、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教育者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新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学生党员运用新兴媒体能力,加强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引导,鼓励他们在信息时代担当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先锋,自觉在舆情传播中弘扬正能量,在促进校园舆情良性运行中积极发挥作用
作为广阔的交流平台,新媒体在保持信息畅通、舆情通达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对学生党员进行定期而高效培训,主要关于新媒体应用的基本知识,校园媒体平台上活动的发起、交流等功能发挥,以及一些简单的媒介作品制作等媒介素养领域知识,还包括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研判能力的培养等。如我校近年在寒暑假前后、学期内新媒体部门会议都会组织各班级负责新媒体平台工作的学生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党员和学生干部经过诸如此类的媒介素养培养后,就会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带领同学们运用自如的融入到新媒体舆情引导中,促使大学生群体拥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在培训和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党员对重大问题和原则问题的敏感性,鼓励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树立较高威信,使党员在群众中拥有鲜明响亮的话语权和权威性,有利于舆情引导作用发挥。
(二)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创新学校及相关部门公共信息源的活动发起方式和互动方式,创建媒体实际应用中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模块,迅速及时更新广大学生关注度的内容
重视线上吸引,充分利用色彩搭配,使不同板块、重要栏目、重要信息等内容的颜色和谐而突出,造成色彩上的冲击力以吸引学生青年学生的关注。加强线下互动,尤其加强在学校和团委等部门的官方微信、微博中留言区域管理,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在主流思想引领方面,坚持党组织的正确引导。结合校园文化生活需要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原创中凸显创意,如“真诚与爱”微电影大赛、“感恩生命”话剧等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塑造人物形象和创作作品,综合运用动漫、微电影、歌曲、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党员先进思想等元素,老师在这个交流过程里对学生党员的文化作品“零距离”进行引导。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创新学生党员舆情引导、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抓好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实践教育环节,强化党性教育。
(三)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建立舆情引导机制,设置监督管理的“把关人”
第一,加强网络把关制度,重视学生党员的信息接受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对发布的内容进行甄别和筛选,删除有害成分,有效引导舆论发展。第二,多管齐下,建立和培育权威的基层党员网络媒体,丰富网络宣传阵地的宣传方式,提高青年学生的参与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喜闻乐见的网络舆论平台,给予学生党员发言权和话语权,如围绕某一热点新闻进行讨论,这不仅为学生党员思想的进步和发展打造了沟通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对自我认知以及对自身存在的认可,使网络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就地消化,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例如在前段时间团学苏刊微信公众号中,《太阳的后裔这么火的原因你知道吗》阅读率和点赞率超高,因为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被解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片”,引起很多青年学生的热论。这篇微信文章从敬业、友善、公正、民主等几个角度结合剧情和大家讨论了在韩剧中我们都应该看到些什么,观点独具匠心且深入人心,无疑对青年学生思想引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高校应积极组建由优秀师生组成的具有高素质、高觉悟的舆论引导队伍,担任舆情理论宣传员、分析员、监督员、疏导员和媒体评论员等,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充分发挥校园舆论领袖作用,帮助青年学生答疑解惑,进行思想上的触摸,成为学生想得起、找得到、信得过的贴心人。在网络舆论确立引导权威,坚持正面的引导方针,以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形成的新媒体环境下正面的舆论核心,更好地引导学生党员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四)营造网络文明氛围,倡导绿色的校园舆情环境,培育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加大对官方网站、公众号管理和服务力度,注重工作开展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如我院学生党支部通过班级微博、微信群带领学生党员、团员学习《敢问路在何方-跟李希光老师走“一带一路”》,以独特视角向学生解读“一带一路”理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充满趣味性,这样引导教育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接受。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就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通过网上微调研、在线讨论找准同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如开展的我院在微信上发起并开展的“讲述我的生命故事”“听春·三行情诗”等具有正能量和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活动,充分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净化网络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从而促进凝聚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汉杰,黄琬钦.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14(4).
[2]刘治军.网络舆情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管理和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3]宁莹莹.“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5(7).
[4]赵静.新媒体下发挥大学生党员舆情引导作用的机制研究[J].魅力中国,201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220-02
作者简介:陈明明,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毕业于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As the new media was widely used,the public opinions of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have new changes.Some student party members concerned about the focus and social hot issues,which is lack of timely guid原ance and education,and new ideas and confusion in the value concept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ossess have not got a good solution.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how to guide and educate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needs deeply thinking.
Keywords:new media;student party members;public opinion 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