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2016-03-19李耕砚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

李耕砚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李耕砚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文章以湖北经济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为例,首先介绍该校大英教改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再对学生选修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结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需求,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通识教育

一、改革背景和理论基础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

2004年初湖北经济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18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十年来该校的大英教改历经多媒体教学、分级分课型教学、网上择师等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凸显财经特色的校本课程,也为了使大英教改向纵深发展,减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发挥大学英语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该校于2014年秋季开始新一轮大英教改,即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将两年的大学英语必修课改成“1年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后续阶段的通识公选课程”。在此之前,大学英语教师们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又通过校外调研、校内研讨等方式设计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并初步设定了第一轮选修课程。2015年秋,随着新生入校和二年级学生停上大英必修课转而按照选修课程表上课,新一轮大英教改全面实施。

2、大英公共选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湖北经济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学校通识选修课程的一个部分。“通识教育”是由“general education”翻译得来,它也被译成“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李曼丽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给出了如下定义:“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各个高校都设置了符合校情和学生需求的通识选修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更积极、更包容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体验人生,用审辨式的思维角度来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的各种现象,切实履行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英语教育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学校通识选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类公选课程(或称后续课程)兼具功能性和人文性。英语“作为表达思想,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有表意、表情、文学和美学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英语都被作为简单的交际工具而“重功利轻人文,急功近利”[2]。一旦功利主义成为教育的指挥棒,实用性成为潮流,可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文精神的大衰落,国民中物欲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冷漠化倾向、躁动化倾向、无责任倾向、虚假化倾向日趋严重”[3]。虽然不少高校都认识到英语教育要加强人文教育,但是有的学校认为自己是高校不是培训学校,全面否定应试类课程,也有老师认为“新东方的应试教育有一定的可取之处”[4]。笔者认为校情不同,生源不同,学生的外语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大学英语课程尤其是公选课程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照搬其他院校的做法。作为省属普通高校,湖北经济学院的公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本着这一宗旨,我们设计出第一轮英语类公选课程。

二、 第一轮学生选课结果统计与分析

2015年6月,为实践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在外国语学院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和推广。

外国语学院计划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26门、83个教学班,经过学生两轮选课,实际开课20门、64个教学班,共有选课容量4050人,实际选修人数达3780人次,开班率与选课率分别达到77.11%和93.33%。其中,实际选修人数达到选课容量75%以上的课程共有16门,选课人数2531人,分别占总开课数量和总选课人数的80%和66.96%。

在所有课程中,拟开班数大于2的有“大学英语-中级读写译”(11个班),“大学英语四级训练”(8个班),“大学英语-中级视听说”(8个班),“中级英语口语”(5个班),“古希腊罗马神话”(4个班),“英美歌曲欣赏”(8个班),“雅思训练”(3个班),“中国文化概况”(3个班)等8门课程。选课结果是“中级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四级训练”和“中国文化概况”全部选满,其他5门课程都有1-2个教学班因为选课人数太少而取消。“大学英语四级训练”8个班在选课之初就被一抢而空,410名学生中,409人都是2014级的学生,占比99.76%;“大学英语-中级读写译”计划开班11个,实际开班9个,实际选课人数510人,其中2014级学生503人,占比98.63%;“大学英语-中级视听说”计划开班8个,实际开班6个,在320名选课学生中2014级学生有305名,占比95.31%;选修了中级英语口语的5个班共计250人中包括了217名2014级学生,占比86.8%。全校2014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含艺术专业)共3680人,其中1434人选修了以上四门课程中至少一门,占比高达38.97%,反映出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认可度较高,基本符合选课前的预测。

在选课结束后的非正式访谈中,学生反映“大学英语四级训练”课堂供不应求,在选不上的情况下,有些学生转而选择了“大学英语-中级读写译”,甚至有51名2014级学生选择了“大学英语六级训练”课程,其中不少人并未参加四级考试,反映出部分大二学生在英语四级的压力之下有坚持英语学习的强烈需求。

在取消的课堂中,除了少部分课程是同头课班级较多,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更大、甚至供过于求以外,有些课程的取消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英语报刊选读”,“英美社会与文化”和“英美文学欣赏”三门与英语文化紧密联系的课程在之前的问卷调查中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在只有一位老师开设一个教学班的情况下也没达到最低选课人数的要求,其结果值得思考。即使如“古希腊罗马神话”这样已经开设多年的选修课程在学生第一轮选课中也不理想,通过第二轮选课,才实现四个课堂中的三个成功开班。在强调培养学生通识教育的前提下,在实用主义之风从社会吹到大学校园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化类课程不仅需要英语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校特别是各个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和院系领导的共同努力。可喜的是,根据2015年12月的最新选课结果,9月份开课情况不够理想的“英美社会与文化”,“英语报刊选读”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等课程将在2016年2月底全部顺利开班。

三、构建有经院特色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改革无定法,各个高校只有切实考虑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并且避免跟风和形式主义,才能找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改革之路。通过对两个学期选课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我们对如何构建有经院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1、完善现有后续课程体系

在完成一年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的前提下,目前有“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ESP类”和“考试培训类”四种类型、33门课程(不含二外)供学生选择。通过这两次选课,有些课程面临教师不愿上、学生不愿选的情况。因此,建议在两到三年内淘汰这样的课程,并逐步增开学生有兴趣学、教师有兴趣教的课程,实现英语类公选课程的动态管理。目前有多位教师反映出开新课的意愿,建议相关教师明确提出开课计划,具体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开课的对象,开课的学期(如秋季开课或者全年开课)等,经外国语学院审核后统一上报学校审批,原则上力争实现成熟一门、开设一门,既保护教师的开课热情,又保证合理的教学秩序。此外,每门课程设置课程负责人,并为四个课程群设置课程群总负责人,逐步实现课程负责人制定教学大纲,协调同课头教师的授课进度,安排期末命卷和试卷验收等具体工作,课程群负责人协助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承担该类型所有课程的大纲审核以及期末试卷审核、验收等工作。

2、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选课

目前高校都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目前不少新生习惯了由老师和家长安排学习,缺少独立制定学习计划的决策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新生入学之初,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要结合学院设计的“大学英语导学”课件向学生介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情况,重点介绍英语类公选课程,让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有一定了解,到大一下学期实际选课前,再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疑问作个别解释或者在线答疑,努力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力争做到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

3、鼓励教师敢于创新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5],突出学生需求的同时,应重视教师的角色。目前几乎所有的大英课部教师已经投入到这一轮开设多样化英语类公选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去。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教师们面对诸如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自身教学成就感不足等问题和担忧,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尝试,不尝试就永远没有机会”。公选课也可以像必修课一样组成教学团队,并且已经有老师开始尝试。比如“四级训练”和“中国文化概况”两门课程已经各自组成教学团队,团队中的老师们发挥自身优势,按教学计划分别负责部分授课内容,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让学生最大限度获益。“中级读写译”和“中级视听说”也已通过QQ讨论组商讨课程进度,分享教学经验,缓解教学压力。为了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学院一直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短期培训,工作坊等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希望学校能进一步采取政策,鼓励更多有热情、有计划的教师将现有的课程上得更好或将更好的课程引入现有的后续课程体系。只要重视创新,敢于实践,师生齐心,就能顺利推进这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5-18.

[2]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A]. 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1-57.

[3]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A]. 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38-146.

[4]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A]. 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47-154.

[5]王守仁. 当代中国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4):1-4.

(责任编辑:王德红)

A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English Follow-up Course System

Li Gengya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430205, Hubei,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esent reform,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sult of students’ opting for English elective course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and needs analysis, it offer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follow-up courses,gener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项目:湖北省2014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4B127)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李耕砚(1980-),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2-0086-03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大学英语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