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外交的亚洲转向研究
2016-03-19苏太华
苏太华
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外交的亚洲转向研究
苏太华※
独立后初期,菲律宾依然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始终奉行“美国第一”的外交战略。马卡帕加尔总统上台后开启了菲律宾外交寻求回归亚洲的政策,迅速调整了菲美关系,并大力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追本溯源,民族主义的崛起是菲律宾外交转向亚洲的最主要动因。同时,寻求自身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也成为影响菲律宾外交转向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卡帕加尔政府给其后的菲律宾外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丰富的遗产。
马卡帕加尔;外交转向;民族主义;安全考量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战后菲律宾外交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菲美关系演进的一般研究①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在美菲“特殊关系”方面,由法兰克·格雷主编的《美国与菲律宾》(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这是一本由美、菲两国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美菲“特殊关系”不同方面的论文集。此外,代表作有斯坦利·卡诺的《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利坚帝国在菲律宾》(New York:Random House,1989)和H·W·布兰德斯的《走向帝国:美国和菲律宾》(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这两本书都记述了自马尼拉海战到马科斯政府时期以来美菲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有关菲律宾外交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现得较大陆更早一些,有陈烈甫的《菲律宾对外关系》(中国台北:正中书局,1977年版)、怀静茹的《菲律宾对外政策1946~1984》(中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等都详细论述了战后菲律宾对外政策的演变。中国大陆对菲律宾较早研究的有尤波辉的《菲律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梁上苑的《菲律宾》(三联书店,1950年版)等。,而对处于菲美关系转向的关键时期——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外交的研究则相对少见。战后初期,菲律宾历届总统一直把菲美关系作为菲律宾对外关系的基轴。这种“特殊关系”②JULIAN C.MADISON,JR.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hilippines,1961~1965:Was There a“Special Relationship?”,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96,pp.145.给菲律宾社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民族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且强有力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强烈呼吁菲律宾实行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转向亚洲”的外交政策,马卡帕加尔在其任期内遂发起了一次寻找亚洲民族国家身份的外交运动。
一、前马卡帕加尔时代的菲律宾外交政策——以美国为基轴
菲律宾这个新兴国家在取得独立伊始立即奉行追随美国的外交方针,以菲美关系为基轴加入到美国的安全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在马卡帕加尔执政前的15年,菲律宾外交政策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美国为菲律宾提供战后经济援助、商品输出市场和各种军备,菲律宾则以供给美国优先使用自然资源、优惠的资本输出市场和军事基地来作为回报①怀静如:《菲律宾外交政策:1946~1984》,中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40页。。
菲律宾第一任总统哈罗斯在就职演讲中这样说道:“其他的殖民地是从没落的列强手中独立出来,而美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所以菲律宾这只小船要紧紧地跟随美国这只大船。”②W·SCOTT TOMPSON,Unequal Partners,Lexington,Massachusetts D.C:Health and Company,1975,pp.6.可以看出菲律宾政府对美国既畏惧又依赖的心理,而接下来菲律宾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特殊关系”变成相互依赖。除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菲律宾更希望在军事安全上得到美国更多的庇护。在菲律宾独立的过程中,菲律宾的政客普遍希望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在军事上希望加强与美国的联系,这样既可以实现民族自决的愿望也可以避免强邻的威胁,因此,菲律宾积极甚至主动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军事同盟协定,包括《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菲律宾俨然成为美国战后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的麦克塞塞总统和加西亚总统也很满意菲律宾这样的定位,一方面,这意味着菲律宾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美国在处理东南亚问题上也不能忽视菲律宾的作用;另一方面,菲律宾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更频繁了,离孤立的时代渐行渐远。但是,随着冷战的加剧,菲律宾不可避免地卷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可见同盟条约是一把“双刃剑”,它间接地加剧了菲律宾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国内民众的反美情绪在不断地蔓延。
菲美关系从一开始就蕴含了不稳定的因素。首先是结构的不稳定。菲律宾刚刚独立,就同美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其中包括《贝尔贸易法案》《美菲总关系条约》和两个军事协定——《美菲军事基地协定》和《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定》。美国政府的意图是希望通过这种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格局,在政治和外交上使菲律宾与自己保持一致的政策立场,强化两国之间的主从关系。由于菲美间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差距,菲律宾依然保持为美国的“殖民地”,所以菲律宾虽然独立了,但是它的主权范围却被美国严格地限制了③FIFIELD.RUSSELL HUNT,The Diplomacy of Southeast Asia 1945~1958,New York:Harper&Brothers,1958,pp.60.。弗兰德斯·阿尔钱德勒的《菲律宾与美国:塑造新的关系》④FERNANDEZ ALEJANDRO M,The Philippines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Forging of New Relations,Quezon:Philippine Union Catalog,1977.一书指出,菲律宾自独立以来一直是美国“自由”理念在亚洲的展示平台,但事实证明这很不切实际,因为亚洲国家不把菲律宾当作完整的主权国家看待,而认为其是美国的“仆人”。其次是,菲美关系中存在着更多的反动因素,与菲律宾民众的意愿背道而驰。美国积极支持菲律宾的专制政权,以罗哈斯为首的第一届菲律宾政府成员大多是亲美派系。在美国的操纵下,刚成立的政府在镇压国内民主运动方面毫不手软,许多进步人士和二战时人民抗日军的家属被杀害,这些暴行加重了菲律宾人民的反美情绪。
二、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外交转向的实施——回归亚洲
在马卡帕加尔上台之后,菲律宾与美国之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1962年集中爆发的战争赔偿问题、不平等的经贸关系问题、美国投资带来的资本侵略问题⑤MARTIN MEADOWS,Recent Developments in Philippine-American Relations:A Case Study in Emergent Nationali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5,pp.509.和围绕美军事基地持续争论问题等,这些都加速了菲律宾对“特殊关系”幻想破灭的进程和外交政策调整的速度。在国内反美情绪高涨的影响下,如何恰当地处理菲美关系是摆在马卡帕加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对美关系的调整
首先,马卡帕加尔在1962年宣布将菲律宾独立节从1946年规定的7月4日改为6月12日①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独立革命领袖阿吉纳尔多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菲律宾独立。,这个日子具有特殊意义,这个改变得到菲律宾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被视为外交调整的开端。这种象征性做出的改变标志着菲律宾开始脱离以美国为中心,驶向亚洲外交和友谊的轨道。马卡帕加尔说这一改变的宗旨是为了“未完成的革命”②President Macapagal’s Address at the Conference of Heads of Governments of 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Republic of Indonesia and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July 30,1963,Manila.,这样能同广大的亚洲地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历史文化的命运共同体。就在不久之后,他又发表演讲说道,“我们对政策的一个重新定位……菲律宾已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共同体”③MAN MOHINI KAUL,“Philippine Foreign Policy:Retrospect and Prospect”,India Quarterly: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76,pp.35.。紧接着,当美国拒绝为战争损失补偿增加拨款时,他决定延迟甚至后来取消了对美国的友好访问。其次,马卡帕加尔单方面废除《美菲总关系条约》。《美菲总关系条约》是在菲律宾独立的那一天由菲律宾总统罗哈斯与美国首任驻菲大使麦克纳特签订的,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表面上披着“自由、平等”的外衣承认菲律宾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在实质上是把菲律宾变成了美国的附属国。条约里甚至连内容都极其苛刻,比如“菲律宾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美国将全权代表菲方利益”和“菲律宾政府将承担美国殖民政府时期的全部债务和义务”等。这样“儿戏”④M.QUEZON,Good Fight.New York:Appleton Century Press,1946,pp.151.的独立条件在当时不得人心。尤其是条约和几个协定中涉及到的经贸问题是战后一直以来菲律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它最大限度地掠夺菲律宾的资源,严重影响到了菲律宾的民生问题。为了给困难重重的菲律宾经济寻找出路,马卡帕加尔决定对外开展多方位经济外交,与许多国家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二)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与亚洲国家关系的发展
1.菲律宾“亚洲主义”⑤USHA MAHAJANI,“The Development of Philippine Asianism”,Asian Studies,August 1965,pp.211,pp.222.思潮的发展
随着对美关系做出的调整,尤其是在经贸方面,菲律宾越来越重视同邻国的关系。为了改变菲律宾在国际上的形象,马卡帕加尔政府在“回到亚洲”的口号下与东南亚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菲律宾的“亚洲意识”在这个时间段显得很强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是一直以来挣扎在过去的民族主义的结果”⑥USHA MAHAJANI,“The Development of Philippine Asianism”,Asian Studies,August 1965,pp.211,pp.222.。“亚洲主义”意味着菲律宾要承认它是亚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地理因素,菲律宾与亚洲国家存在地缘政治关系;第二,历史因素,菲律宾同亚洲大多数国家都有被侵略的历史。基于这两方面的认识,马卡帕加尔在与亚洲国家互动方面不遗余力。1962年10月,马卡帕加尔在马尼拉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说,表明要同邻近的东南亚和大洋洲各国建立更多、更广泛的联系,还要同日本、西欧和拉丁美洲加强经济联系。
2.“马菲印多”⑦JOSE MA SISON,“Prospects for MAPHILINDO”,Eastern World,June 1964,pp.9.计划的提出
这是东南亚地区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其过程也比较曲折,但在促进东南亚合作方面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最初在1963年4月召开的东南亚联盟3国外长会议上,菲律宾提出建立一个拥有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体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因为没有东南亚大国印度尼西亚的参加,东南亚联盟很难在这一问题上有所建树。马卡帕加尔也意识到这并非长久之计。为了促进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良性发展,菲律宾率先提出“马菲印多”计划,希望在“泛马来民族主义”口号下与印度尼西亚联合起来,最好是能组成一个共同体。于是马卡帕加尔向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马来亚总理拉赫曼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到马尼拉举行会谈。1963年8月,3国领导人在马尼拉发表成立“马非印尼联邦”的宣言,旨在加强3个马来民族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对内加强经济与安全合作,对外能抵御大国的介入及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但是,由于各自的利害关系未能得到有效的均衡,3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这个计划最终失败。然而,菲律宾尝试融入亚洲的决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为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针对沙巴主权争端及“马来联邦”①G.F.ZAIDE,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History,Government and Civilization,Manila:Rex Book Store,1963,pp.336.构想的提出
沙巴主权归属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它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在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之前,菲律宾就已经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了领土要求。菲律宾在此前对沙巴主权的争议虽有抗议但几乎没有进行过外交活动,直到英国将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的活动提上日程,菲律宾才决定进行外交活动。马卡帕加尔总统在解决沙巴领土争端时又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成立“马来联邦”的构想,即成立一个由马来亚、新加坡、文莱、沙捞越、沙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组成的共同体,在这个框架下,每个国家的内政自己负责,但在外交和安全防务上要联合起来,以便使沙巴争端带来的矛盾降到最低。可见,马卡帕加尔不仅要菲律宾参与到亚洲事务里来,还想要把在亚洲事务中的话语权握在手里。不久之后,菲律宾、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举行三方会谈讨论沙巴主权问题,菲律宾表示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在当时并没有多少国家响应这个提议,而且背后大国的干预因素也只多不少,最终这个计划还是夭折了。
三、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外交转向背后的动因
(一)菲律宾民族主义的发展及推动
关于“民族主义”这个概念,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为基础的意识形态运动,是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残酷殖民的亚非拉地区发展起来的。菲律宾的民族主义运动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它始终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主线,反抗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最终在二战后迫使美国当局承认菲律宾在其限定的主权范围内独立。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始终是以反美斗争为主线展开的,它在经济和外交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影响最为深远。
1.民族主义运动下日益凸显的美菲矛盾
从菲律宾独立以来,美国与菲律宾之间就已经积累了很多矛盾,到马卡帕加尔执政期间,许多问题凸显出来。首先是经贸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经济法案——《贝尔贸易法案》②金应熙:《菲律宾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38页。,它在菲律宾独立当天与《美菲总关系条约》同时签订,规定美菲之间为“自由贸易”,使菲律宾继续成为美国的原料进口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另外还有规定写入菲律宾宪法的使美国公民和公司享有同菲律宾人“同等权利”条款。这样的经贸协定使菲律宾始终带有一种“半殖民主义”的色彩。而到马卡帕加尔时代,不断有民众游行示威甚至与警察发生武力冲突来表达撤销该法案的意愿。其次为美国资本输出问题,例如,美国联合水果公司在菲律宾大肆圈地7000~8000公顷,这件事被揭露以后,在菲律宾国会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香蕉争论”事件③MARTIN MEADOWS,Recent Developments in Philippine-American Relations:A Case Study in Emergent Nationali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5,pp.309.。后在马卡帕加尔示意下,菲律宾将美国联合水果公司的租地申请搁置下来。再者就是战争损失赔偿问题,二战以后,菲律宾损失惨重,美国通过《复兴法案》对菲律宾进行援助,但是,《复兴法案》是同《贝尔贸易法案》捆绑在一起的,美国尽可能地削减了赔偿金额。马卡帕加尔总统上台以后,由于经贸摩擦,美国否决了对菲律宾战争损失赔偿的两个提案,决定停止向菲律宾赔偿,从而直接导致马卡帕加尔取消了对美国的访问。第四,美国军事基地问题。美国与刚刚独立的菲律宾签订了《美菲军事基地协定》和《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定》,其中,美国军事基地面积占到菲律宾总面积的1/7,美军在基地享有包括司法权在内的各种特权,不断有美军枪杀平民的暴行发生。在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菲律宾人民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罢工进行抗议,要求美军撤出菲律宾,反美情绪不断高涨。
2.外交领域民族主义的发展
比起加西亚“菲人第一”的口号在经济领域的民族主义表现,马卡帕加尔更多地是在外交领域扛起民族主义的大旗。就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着重谈到他对外交变革的想法,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菲律宾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使菲律宾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运动领袖苏加诺就曾在马尼拉的演讲中直言不讳地批评菲律宾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因此,在民族主义者看来,菲律宾必须迈出重回亚洲的脚步,逐渐摆脱美国的阴影。时任菲律宾驻美大使洛佩兹认识菲律宾民族主义是“一种逐渐觉醒的意识”①“Turn to Asia”,The Manila Times,April 11,1964.。但是,菲律宾社会各阶层对马卡帕加尔的民族主义外交有着不同的理解。菲律宾官方的解释是:如果菲律宾想要在亚洲的国际舞台上成为领袖,就要首先学会如何与亚洲国家相处②JULIAN C.MADISON,JR.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hilippines,1961~1965:Was There a Special Relationship?,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96,pp.145.。
(二)冷战背景下菲律宾安全困境的考虑
1.越南战争对菲美同盟的影响
越南战争对东南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二战之后美国投入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同时也是对菲美同盟关系的一次严峻考验。当时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法国在越南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挽救法国的危局,更为了阻止“红色亚洲的威胁”③美国国务卿杜勒斯1954年3月29日在纽约海外记者俱乐部发表的题为“红色亚洲的威胁”的演讲,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签订的序幕。,美国国会进行了激烈争论。最终国会形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美国不单独介入印度支那事务,必须进行“联合干涉”,这意味着要把菲律宾、韩国和英联邦亚洲成员等美国在东方的盟国都拖入这场战争中。随着美国“联合干涉”方案的抛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被提上日程,并最终敲定,菲律宾与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和巴基斯坦8国于1954年9月8日正式签订该条约,它标志着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而它对于菲律宾的意义在于菲美同盟的进一步强化。由于同盟条约的掣肘,菲律宾被绑到美国的战车上,被迫卷入越南战争,这无疑对菲律宾脆弱的国民经济来说是雪上加霜,增加了菲律宾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即使签订了条约,也不代表菲律宾就充分认同条约的内容。到后来就出兵越南问题,马卡帕加尔依然很谨慎地进行调度,分别于1964年7月和1965年3月派遣了经济技术小组和医疗小组约100多人前往越南战场。随着越南战争的扩大,美国要求马卡帕加尔派遣更多的军队,而这一要求被菲律宾参议院否决。
2.菲律宾自身安全的综合考量
菲律宾外交转向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冷战的大背景下。二战结束后的初期,菲律宾民众由于遭受过日本残酷的殖民统治,普遍认为日本为菲律宾的潜在威胁。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的政策由压制日本转为扶持日本,这一改变激起了菲律宾的强烈反对,在美国施加压力和斡旋之下,菲律宾最终妥协,与日本由敌对走向和解,甚至成为潜在盟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使刚独立的菲律宾政府感受到巨大的威胁,立刻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这与美国的冷战政策不谋而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菲律宾不仅依靠与美国签订各种军事同盟协定来保障自己的安全,而且还与除美国之外的亚洲其他“自由国家”进行了更广泛的合作。菲律宾主动提出成立类似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太平洋公约组织”④于群:《太平洋公约组织的策划与破产》,《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第49页。构想被美国接受,另外,在《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签署的同时,由于东道主菲律宾的坚持,与会各国同时签署了由菲律宾单独起草的《太平洋宪章》。在更多的时候,菲律宾为了自身安全的考虑,表现出了更加积极主动的一面。鉴于菲律宾正与美国陷入各种经济纠纷中,同时为了应对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马卡帕加尔积极地与东南亚各国和大洋洲各国建立更多联系,加强与日本、西欧和拉丁美洲的经济联系,尤其是日菲关系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两国贸易额迅速增长、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菲律宾在追随美国的政策上有所松动⑤金应熙:《菲律宾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31页。。
四、马卡帕加尔留下的菲律宾外交遗产
(一)对菲美关系的持续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菲律宾外交政策受美国的影响开始减少,逐步独立地制定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政策。首先,几经波折,通过马科斯总统和菲律宾国会的共同努力,菲律宾于1968年年底撤回了赴越南参战的全部军事人员;其次,马科斯总统和科拉松总统分别通过与美国政治协商,最终为菲律宾收回了桑莱岬美国海军基地和苏比克海空军基地,这对于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关于军事基地问题的谈判而言是具有突破性的一步;最后,在经济方面,对于期满的带有殖民色彩的、不平等的《劳雷尔—兰格雷协定》,1974年之后不再执行,美菲双方也反对用类似条约代替。这些致使美菲关系发展到一个冰点。
(二)对菲律宾与亚洲国家关系的持续影响
菲律宾在逐步摆脱美国控制的同时,还努力地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1967年8月,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发表了“曼谷宣言”①金应熙:《菲律宾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57页。,筹备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菲律宾再次扮演了发起人的角色,还积极推动实现了与马来西亚关系的正常化。日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1983年5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到马尼拉进行正式访问,马科斯在欢迎词中指出,菲日关系是“维护亚洲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苏联〕弗·格·莫罗佐夫著,施纯谋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菲关系》,《东南亚研究》1986年第1期,第78页。。
(三)菲律宾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是菲律宾外交调整带来的新突破。早在马卡帕加尔政府时期,已有人主张菲律宾与社会主义国家开放贸易,主张购买中国的大米用以解决菲律宾的粮食危机,同时也有少数政治家、记者和学者到中国和苏联访问。1975年,马科斯总统夫妇访问北京,菲律宾与中国正式建交,随后的科拉松·阿基诺和菲德尔·拉莫斯两位总统也都在总统任职期间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互动是菲律宾领导人在马卡帕加尔时期做出外交调整的基础上的一个突破自我孤立的大胆尝试,这种尝试后来被称为“发展外交”③1969年1月2日,卡洛斯·罗穆诺被马科斯总统任命为菲律宾外交部部长,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了关于菲律宾外交新方向的演说,被媒体称为“发展外交”的缘起。。
结语
马卡帕加尔就任总统之时正值亚洲局势发生急剧变化之际,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和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印支3国取得了抗美斗争的胜利。在菲律宾国内,由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所引起的民族主义潮流喷涌而出,马卡帕加尔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调整菲律宾的对外政策,从对美国关系和对亚洲国家关系两个方面同时着手,采取不同的政策,以期达到同样的目的——“把菲律宾的命运从西方转移到东方”④E.D.SOLIDUM,Philippine Perceptions of Crucial Ensues Affecting S.E.As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Vol.22,1982,pp.538.。
马卡帕加尔做出的外交调整是战后菲律宾外交走向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水岭,继任的各位总统都沿用着他所尝试的外交模式,直到现在,菲律宾领导人更加希望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建立更广泛的安全机制,而不是简单地仅仅依赖美国。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马卡帕加尔所做出的外交调整是“有限的外交调整”,菲律宾官方也否认外交改革是“远离美国”,而只是想要通过发展民族主义外交改变其国际形象。突破美菲“特殊关系”、发展民族主义外交和建立更广泛的安全机制成为菲律宾外交方向的主旋律。
(责任编辑:杨 超)
The Asia-oriented Foreign Policy of the Philippines in Macapagal Government Period
Su Taihua
Early days after Independence,The Philippines has still maintained the special tie with the United States,and continually followed the“the US first”foreign strategy.After the Macapagal came to power,the Asiaoriented foreign policy has been start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United Stats has also been adjusted which allowed it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Asia.Ultimately,the rise of nationalism is a main motivation that caused the Philippines to adjust its foreign policy toward Asia.Meantime,concerns of own security,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re all the factors affected its foreign policy.Therefore,the Macapagal Government has left deep imprint and rich heritage to future foreign policy in the Philippines.
Macapagal;Adjustment of Foreign Policy;Nationalism;Concern of Security
D83/87.341.9
A
1003-2479(2016)04-0016-06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