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管理学互动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
2016-03-19李国梁
李国梁
(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地方本科高校管理学互动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
李国梁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不断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以互动教学改革来创新本科专业特色,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管理学作为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达成地方本科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地方化、特色化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广西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区域特殊专业建设的定位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从情感互动、课外互动平台、互动内容生活化、经典原著选读与引导、管理知识拓展的娱乐化等方面进行多元、深层次的互动教学改革探索,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理学;教学改革;互动教学;互动效应
地方高校通常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其发展定位自然决定了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管理学作为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通过互动教学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实践管理能力,实现“区域性”“地方化”和“特色化”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各地方本科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尽管不少教师以案例讨论、小组研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的改革实践,弥补了传统教学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等的不足,但实践中却又陷入了新的误区:一是注重互动形式,轻视互动内容。多侧重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热情高涨的课堂氛围等繁多的互动方式,而忽视教学内容的互动,扭曲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目的的关系[1]。二是互动机会的相对剥夺。原本创新的互动形式,却在地方高校的大班教学条件的限制下,无意识地将互动课堂演变成少数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1]234。三是互动形式程式化。互动教学在本质上应该是个性化的,师生的角色、地位也是对等的。然而,教师按照书本逻辑、线性延伸的知识点而预设的课堂,学生主体却演变成教师表演的配合者,忽视了培养学生多元、立体的思考、应变能力。为此,本文结合广西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区域特殊专业建设的定位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并基于笔者近年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多元、深层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突出管理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体验的有机融合,侧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具体如下:
一、情感互动
人是“社会人”,情感是人们社会互动的产物,它直接影响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态度和行为,决定其社会互动的频率和参与度。为此,要提升互动教学的互动效应,必须在师生、生生之间架起情感互动的桥梁。
师生的情感互动,取决于教师所引发的行为,这就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而教师要善于发出这一正向的“情感作用力”。第一,转变单向知识传授模式中固化的“师道尊严”观念,学会理解、宽容学生的过错(如迟到、早退、小动作等),时常称赞、鼓励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尊重学生人格,以言传身教的智慧与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赢得学生的青睐和情感回馈。第二,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与学生工作的职能分工,把对学生生活与成长的关注,从任课教师的职责中无形地剥离开来,从而造成师生情感的缺口。为此,课堂上管理学显性知识的互动交流与分享,虽能耳濡目染,增进其学识;但笔者基于多年班主任的学生工作经验,从管理学视角,就生活琐事、同学关系、班级或宿舍管理、校园热点问题等隐性知识,与学生交流、探讨与指引,或借助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分享管理体验、人生格言、名人成长经历等,更能启迪人生,春风化雨,弥补其间教师关爱、关心的不足。
赋予学习小组任务或作业,是提高学生互动频率,促进生生情感互动的有效方式,但如果不予以规范,就会使辩论、小组专题研讨、案例讨论等互动形式陷入困境:一是“搭便车”现象严重;二是少数优秀学生因不堪重负而不愿参与互动活动;三是生生互动缺乏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交互效应较低。对此,笔者在组织生生互动活动时,做了如下努力来提高其互动效应:第一,以学生性别、个性特征及特长为标准,由教师与学习委员、班长共同协商,精心组建学习小组。第二,在汇报小组研讨成果之前,教师以简要询问方式,检验各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研讨活动情况及其贡献,以避免“搭便车”。第三,汇报结束后,从其他小组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同学,就所汇报的成果进行提问,或者质疑其观点,以提高学生对互动过程的关注度。第四,在案例讨论时,以限时、限次为原则,训练学生即兴发言的思维和概念技能,提高互动参与率。第五,私下鼓励平时思维活跃、擅长表达的同学,扮演“唱反调”角色,以激荡课堂思想交锋与观点争论。实践表明,生生互动中原有的各种弊病被消除,各小组不仅在专题研讨、案例讨论、辩论中相互竞争,交互影响,高频的互动更促进了同学间情谊的升华。
二、搭建课外互动教学平台
互动教学,以学生参与方式取代了抽象理论知识单向性传授的课时安排,因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占据课时多,教师主导地位发挥的课时必然就少。但高度抽象化、实践性强的管理学教学内容,在不断简化、压缩教师的理论讲解课时之后,简单地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极易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参与过程形式化现象。为此,搭建课外互动教学平台即管理学课程QQ群(以班为单位),突破互动教学的时空限制,来弥补教师理论指导的不足。这种虚拟平台的师生互动形式,极大地拓展了互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一)教师主导课堂的转换与延伸
理论越辩越明,但缺乏教师适当引导的理论思辨却极易陷入误区。任何管理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烙印,其实践价值和历史局限也往往是并存的。但是,因知识积淀不够,学生对这方面的正确认知,要更多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解析与指导。例如,笔者以“科学管理理论在今天是否适用”为主题开展的辩论会,期望以理论思辨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然而,缺乏教师对正反双方破题立论观点的指导,双方辩手仅仅从辩论技巧上展开角逐,而忽视了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适用条件、具体应用案例,泰勒的理论主张及其成功实践、人性假设等管理学中的相关内容,不仅脱离了理论思辨的教学目的,甚至还有辩手闹出误解泰勒制、曲解管理假设的笑话。有了前车之鉴,笔者以转换和延伸互动课堂的课程QQ群来弥补课时的压缩,借助课程QQ群互动平台,对正反双方的开篇立论给予持续修正、指导,确保辩论方向符合教学目的,并审阅攻辩、驳论、总结陈词等论据资料(如:科学管理理论的主张、实践案例、应用误区、管理目的等),还指导正反双方如何正确阅读、领会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等原著精髓,或者批判其人性假设、技术预期等缺陷。实践表明,经过指导后,辩论会使同学们能够从正反对立视角、理论工具与实践应用两个层面深刻理解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伟大价值及其适应条件,还进一步激起了同学们阅读管理学经典原著的热潮。
(二)拓展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参与互动,因个性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思维敏捷,善于言辞,因而课堂表现较活跃;有的则勤于思,但讷于言,因而不在乎课堂形式层面的互动,而直接跨跃到更高境界的思想、精神层面的互动,默默地与教师、同学在思想交流中产生心灵沟通、观点碰撞和思想共鸣。为此,QQ群互动平台的匿名性,语言和思想的系统组织、文字化表达等特征,正迎合了那些含蓄、羞涩却很有思想见地的少数学生的需求:他们常常就某一管理原则、原理向老师寻根究底;或者针对课堂互动中的发言予以评论,甚至批判;基于某一管理思想而期望老师推荐系列书目来研读;抑或是真诚地指出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互动形式上的不足,并给予老师诚恳的建议或鼓励,更有甚者以匿名方式质疑、挑战老师的学术权威。这种虚拟的师生互动新形式,不仅弥补了课堂互动的机会公平,更是展现了学生被“木讷”所掩饰下的思维能力,使互动过程充满个性化。
(三)总结课堂互动的亮点,将表扬文字化
常用表扬和赞美,不仅能强化师生情感互动,更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即兴的口头表扬,通常简短而难以重现,表扬内容缺乏具体性、完整性,激励效果持续时间差。为提升正面激励效果,每次课结束后,笔者都会借助QQ群互动平台,以文字方式,系统而具体地总结学生每次课堂上的互动亮点或进步表现,如:观点提炼、语言表达,案例讨论的新视角、理论工具或深度,课堂氛围,小组研讨的创新方法,PPT制作等,再次给予公开表扬,并附上多样化的“点赞”图片,还为下一次的互动问题或小组汇报提出希望和鼓励。这种文字化的激励方式,弥补了口头称赞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强化他们对互动教学的情感投入。
三、互动内容生活化
管理学的互动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管理技能的习得,因而在互动中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以致用机会非常重要。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互动内容的教学创新,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身边、体验,来看管理、学管理、用管理,实现管理理论知识的“生活化”“体验化”。
(一)案例选择地方化
案例讨论是互动教学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不限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更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过程。但远离、甚至缺乏生活体验的案例研讨,往往将学生无形地束缚在知识、信息层面的低水平互动层面,大大削弱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基于广西地方案例资源,从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来寻找那些学生有过体验的管理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和参与能力。对此,笔者在“责任原理”章节中,选取《广西贺江水体污染事件》来探讨企业、政府的责任问题;在“决策”章节中,选取《广西多地下达“禁桉令”,速生桉何去何从》《南宁双层公交车被限高框削顶》,探讨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在“组织文化”章节中,选取《广西桂柳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探讨组织文化的基本框架及其建构过程;在“分权与授权”章节中,选取《南宁:简政大放权,“特区式”崛起》来探讨分权与授权的区别及作用;在“控制”章节中,选取《给“任性电驴”套上“缰绳”》,探讨南宁市交通部门消除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的控制策略;在“领导”章节中,选取《柳州市公推公选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探讨领导特质、领导行为的时代变迁,以及领导干部选拔方式的变革。这些地方化案例,相当部分学生都亲身体验过、感受过,极大地激发师生情绪变化,思维、心理反应,感受深层次互动效应。
(二)专题研讨生活化,问题解决体验化
专题研讨,是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特定专题进行充分课前研究,然后在课堂交流与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2]。然而,正如德鲁克先生所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因而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专题研讨,无疑是纸上谈兵,更无从验证其研讨成果。对此,笔者让学生探讨大学日常生活中各种体验过的管理问题,将理论与自己生活体验有机融合,即:以“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专题,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班级文化,提升大学班级凝聚力和学习氛围;以“班长的角色定位”专题,聚焦同学们对班长的角色期待,更好发挥其班级的领袖作用;以“我们是这样应用目标管理理论”“我们是这样进行决策”专题,分享班干、学生会干部、社团负责人成功的学生工作经验,促进学生隐性管理知识的共享;以“90后的需求特征与激励对策”“强化理论视角下广西大学奖学金制度”“公平理论如何指导我的健康成长”等专题,揭示这些90后孩子们的需求结构特征与期望,探究他们自己学习、成长的原动力。这些生活化、体验化的专题研讨,不仅将管理学理论知识自然地引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更好地思考管理问题,操练他们独立解决班级管理、自我成长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实践技能,更是以自身问题的解决成效直接验证其实践价值和意义。
四、经典原著选读与引导
管理学教材,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参考和依据,但教材所摘录、转引或解析的各种管理观点,管理原则、原理和方法等知识,不可避免地与其经典原著产生“剥离”,在学生学习“惰性”驱使下,往往会误导、甚至扭曲他们对这些理论的正确理解与应用[3]。为此,笔者列出管理学经典原著书目,要求每位同学从其中选取1-2本来研读,品味管理学大师深邃的管理思想,防止陷入断章取义或者人云亦云的误区。但是,对于大一学生而言,高度抽象化的管理学经典原著往往枯燥而乏味,要么毫无雅趣不愿读,要么因晦涩而看不懂、读不下去,因而教师必须提供适当引导,才能吸引他们正确研读。首先,教师以揭示教材知识体系中转引、摘录理论观点与原著完整表述的区别,抑或是矛盾、误解,或者揭示原著中的成功实践与该理论推广应用的巨大差距,甚至扭曲理论工具以谋求资方、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从原著中寻求全面、正确的解答;其次,指引学生善于从作者生平,论著的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理论观点的假设前提、实践价值与适用条件、历史局限及其在管理思想演变中的继承与发展等视角进行研读。最后,辅之以随机提问,来督促、引导学生研读,或者以辩论、讨论和质疑,教师综合点评等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深刻感悟经典作家在揭示管理规律、寻求真理的艰辛历程中所展现的坚毅、执着品格与科学精神。
五、管理知识拓展的娱乐化
以轻松、活泼的娱乐方式互动,更能激发90后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度。因课时稀缺,教师大多仅限于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基本的管理学理论框架体系,培养其如何洞察、揭示问题的管理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但在浩如烟海、又不断推陈出新的管理学理论体系中,如何指引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来拓展管理知识、提升管理技能却常常被教师所忽略。显性知识的网络搜索能力逐渐取代识记能力,正式的课堂互动难以激起90后学生对它的兴趣和求知欲,但时下流行的各类益智答题竞赛娱乐电视节目,却能让他们趋之若鹜。为此,笔者模仿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娱乐节目,组织管理学常识的“一站到底”答题竞赛:首先,由教师与四位同学共同精心开发管理学基本知识竞赛题库,制定比赛规则,并从各学习小组中选拔参赛选手;其次,安排两节课的选手答题对决,并在决出最终擂主后,继续观众答题环节,让其他同学参与抢答;最后,教师总结、综合点评,并给参赛选手、擂主、抢答同学颁发奖品、纪念品。这种学习的娱乐化过程,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较好地考量了他们对管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拓展了知识视野,无意识地习得大量教材之外生活化的管理常识。
(责任编辑:邓远美)
[1]蒋永甫.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233.
[2]唐春红.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2):30-31.
[3]蒋永甫.发展与改革: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2.
The Exploration of Manage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Reform in Local Colleges
LI Guo-liang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In recent years,many local college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and creating major specialties by innovat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reform,focusing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Management as a basic and core curriculum for undergraduate majors,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ultivating localized and featurized managing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combining regional specialized major construction position of Public Affaire Administration and its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practice in Guangxi University,from the emotional interaction,interactive platform out of class,interactive content to life,selected readings and guide of management classics,entertainment of management knowledge expansion and so on,is practicing exploration of multiple,in-depth interactive teaching reform,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interactive teaching;interactive effect
G420
A
1671-9719(2016)7-0058-04
李国梁(1977—),男,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导力开发。
2016-04-13
2016-04-29
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地方资源的《现代管理学原理》互动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4JGB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