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壁垒分析与对策

2016-03-19

高教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肇庆应用型协同

李 妍

(肇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壁垒分析与对策

李妍

(肇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国家急需创新型人才,地方高校在现有办学情况下需要大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文中重点分析了学校目前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壁垒,并结合壁垒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与特色发展。

创新人才;地方高校;壁垒;发展

地方高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给,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1]。省属高校占了我国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所属省区。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2]。

地方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立或者合并升格而成的,它与原有本科大学的不同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差异;二是缺乏本科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的积累;三是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还未形成特色的办学思路[3]。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行各业急需创新人才,肇庆学院作为一所广东省属的地方普通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现状,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施中面临哪些壁垒,如何突破壁垒来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与特色发展,是目前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壁垒分析

如何理解创新人才,不同研究者的看法有所不同,按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平旭教授的观点,认为“创新人才是指拥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高境界的思想道德素质、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求的精神、不断学习和终身修养的能力和意识的人”[4]。

肇庆学院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现有的培养方案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兼顾平衡。但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缺乏创新,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现有培养方案仍以传统培养模式为主,教学计划仍然参考研究型大学对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安排,与行业、企业、职业存在脱节的现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培养方式的单一也不利于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二是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偏少,结合理论课程开展的企业见习和课程设计较少,毕业论文选题需加强应用性与创新性等。三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相对滞后。由于师资不足,学校存在因人设课和一人多课的现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匹配,如缺乏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开出不足、选修课偏少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引进的师资大多是博士毕业后直接任教,具有相关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较少,导致教师对社会发展、专业定位缺乏预见性,只顾闭门造车,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未成体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不能把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教育学生开办企业。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维和创业素质的教育[5]。肇庆学院的创业教育现在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习实践活动、创业讲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倾向于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还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学分按要求进行创新的行为居多,主动引导和自主创新的过程偏少,而且师资队伍的创业教育资质与水平也有待提升。

(三)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我国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方法主要以“填鸭式”为主,缺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阻碍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养成,打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创新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次,教师教学手段不够丰富,虽然都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但课件制作水平较低,仅限于文字、静态图片,缺乏动画、仿真模拟、视频等资源的利用。再次,随着通识教育的引入,专业课程学时有所减少,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讲课速度有所加快,很多学生难以适应,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适应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四)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学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采用行政的管理手段,未能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首先,教学管理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如要求采用统一的考核方法来培养学生,这种理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次,各部门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沟通,同类教学资源需要整合与共享。最后,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亟待加强,教育管理决策上,需进一步突出学术特色。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研讨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地方高校,必须保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契合,让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我校坚持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兼顾学生就业需要和长远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

(一)强化调研与交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高校的办学越来越走向开放化,为了准确预测社会人才需求,需要加强几个层次的调研与交流。首先要时刻关注国家战略发展规划,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寻找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我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国家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在我校第三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并配套制定了《肇庆学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形成了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办学发展思路,为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其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使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及用人需求来设置专业,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按照企业的工作需要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了配合我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学校启动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求各专业负责人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将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进行有效对接,而且重点加强了创新创业模块。再次是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交流,在坚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与时代同步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紧跟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学校下属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每年定期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优秀骨干教师校外考察、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最后,要强化多元化的交流,既要加强校领导、中层领导的交流,也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交流并举,架构多形式的短期和长期的交流。学校每年要求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国外或境外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国内访问学者进修一般为期1年,出国或出境进修时间为3-6个月;另一方面,为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准备出台文件要求教师完成为期1年的企业实践,使教师的专业能力符合行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推进协同育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实效

国家大力倡导协同创新,高校的协同育人之路势在必行。一个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协同政府、产业、企业、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这是目前经济新常态下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实现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是以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结合行业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应用及创新能力的需求,构建特色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校地、校所、校校合作的形式开展协同育人[6],将实践与应用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合我校师范的办学特点,“肇庆地区乡村卓越教师U-G-S协同育人平台”被认定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为了提高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协同育人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一是扩大协同体系的范围,增加协同单位的数量,提高协同单位的质量,形成多元化的协同体系;现有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仍然是在二级学院或者专业的层面,通过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切入点,这就需要协同大规模、有实力的企业,根据专业不同可以协同一定量的科研院所、职业学院,在学生实习的基础上,深化协同育人的实效,配套制定合理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实习考核指标、学分互认标准、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等,将学院层面的合作升级为学校层面的合作,形成跨专业的协同育人平台,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二是通过协同体系的资源大力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实现从创新意识到创新行为的全方位培养。利用企业资源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同时借助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平台,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

(三)积极引导与科学考核相结合,调动教师投身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二级学院是实施教学、组织科研活动的基层单位,随着国家逐步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学校会逐步把组织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7]。一线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体,学校需要出台配套措施加以激励,引导教师增加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首先,需要扩大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涵盖的内容,除了教学与科研以外,为了鼓励改革与创新,也需要相应增加创新部分的考核,构建“教学+科研+创新”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具体执行时,学校对三项内容规定所占比例范围,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各项工作所占具体比例,这样可以有所侧重,教学能力突出者可以加大教学所占比例,科研投入大者可以增加科研所占比例,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同时,在创新部分也应涵盖教学改革创新与科研创新。其次,进一步强化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学校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多少,但对体系内容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例如教学工作不应该是上课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质量指标,应该遵从办学理念“以质立校”进行评价体系的设计。科研工作上,在重视论文、专利、项目、著作等成果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应该体现教师进行社会服务、实现成果转化的工作量,鼓励教师进行应用研究,实现社会价值。学校2015年重新修订了《肇庆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尤其是放宽了对于横向经费的使用;为了鼓励教师从事创新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学校与肇庆市高新区共同组建了“高新区产业创新研究院”,作为高新区企业与肇庆学院之间的联系纽带。最后,进一步体现考核体系的激励作用。考核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质量的提高,为了发挥激励作用,需要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坚持评价的公平公正,切实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自2011年起实施岗位聘任、定岗定编,根据《肇庆学院岗位聘用期满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规范了教师岗位职责,学校下一步将针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四)完善学校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学校的发展与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尤其在硬件建设与使用上,应该科学统筹,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首先,需要将现有各二级学院的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与管理机制;2014年学校出台了《肇庆学院关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了相应的资源共享制度体系。其次,在管理过程中,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所有资源以网络形式进行共享管理,使用中可通过网络实现预约、仪器状态监测等,各二级学院仪器管理要落实到人;对于实验室管理,学校2015年制定了《肇庆学院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肇庆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规划与信息化建设。再次,不仅应该推进校内资源共享,而且应该实现校内资源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共建实验室,获取行业检测资质,进而提高学校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最后,配套制定相应的共享与服务制度,使管理更加高效、透明、公开。为了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学校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文件精神,正在制定我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实施细则,逐步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与服务。

三、结语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升现有地方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需要从学校顶层设计出发,积极改革体制机制,注入创新教育思维,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与实效反馈,尤其是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善创新”的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肇庆学院作为粤西的地方本科高校,需要立足粤西、面向广东,冲破创新人才培养壁垒,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夏璐)

[1]李燕.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谈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当代教研论丛, 2014(3):15-16.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Z].(2015-10-21).

[3]陈梦迁, 曾宝成.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管理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6): 64-69.

[4]平旭. 德育视野中的创新人才培养[J]. 江苏高教, 2001(2): 52-54.

[5]刘畅.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阈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 63-67.

[6]招建贞.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 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1): 355.

[7]黄陈跃.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探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19): 11,25.

Research on Barrier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y

LI Ya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526061, China)

Our country starv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thu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y must be improved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The orientation of Zhaoqing University was to train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Under the lead of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barrier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ly the university could enhance operational level and realiz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alent;local university;barriers;development

G648.4

A

1671-9719(2016)7-0055-03

李妍(1978-),女,黑龙江肇东人,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2016-04-06

2016-04-24

猜你喜欢

肇庆应用型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肇庆学院封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