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长效保障机制初探

2016-03-19眉山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牟刚俊

关爱明天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关工委关心

眉山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牟刚俊



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长效保障机制初探

眉山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牟刚俊

要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保障机制,首先需要理解其科学内涵,特别要从“长效”“保障”“机制”三个关键词来理解认识。一般说来,“长效”即长期有效;“保障”即维护或维持;“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时代赋予关工委薪火相传的千秋伟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工作规律和探索长效保障机制,确保这一工作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不断探索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保障机制,为这一伟大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是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保障机制,首先需要理解其科学内涵,特别要从“长效”“保障”“机制”三个关键词来理解认识。一般说来,“长效”即长期有效;“保障”即维护或维持;“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机制通常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这是基础和前提条件;二是要有推动制度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这是使制度常态执行的保障条件。机制与制度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仅是机制的外在表现。长效保障机制,即能长期维持制度正常运行和发挥预期功能而不断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的机制。

长效保障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需与时俱进,随时间、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发展。长效保障机制,不是单一的,而是系列的,需要按总体工作和相关任务,特别是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任务,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系列长效保障机制。如同企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系列关系。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长效保障机制,由关心下一代总体工作长效保障机制和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相关任务的长效保障机制所组成。

要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建立系列长效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我市各级关工委经过近些年的实践与思考,初步探索总结了整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六大长效保障机制”和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这一相关任务的“五大长效保障机制”,今后还将继续探索建立“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关心下一代宣传等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相关任务的长效保障机制,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关心下一代系列长效保障机制,为整个关心下一代事业常态化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我市探索总结的关心下一代系列长效保障机制中,比较成熟的是整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六大长效保障机制”和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这一相关任务的“五大长效保障机制”。

关心下一代工作“六大长效保障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我市整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六大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始于2007年,经过全市各级关工委近9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完善,并收到明显效果。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组织保证机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做到市、县(区)、乡镇(街道)关工委均由党委1名分管领导任主任、1名老同志任执行主任、3名以上老同志任常务副主任或副主任,市、县(区)关工委办公室均解决1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编制。全市128个乡镇、3个街道、1192个村、158个社区、432所学校、590个设党委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健全了关工组织,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关心下一代组织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关工组织2503个,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达6万多人。同时,从今年开始在市委和六县(区)委党校中青干部培训班开设关心下一代课程,超前提高年轻后备领导干部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代代相传。

二是目标考核机制。我市于2007年在全省率先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目标考核体系,考核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实现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的根本转变,争取了工作的主动权,做到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工作常抓常新。

三是表彰激励机制。自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两年一次高规格表彰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大会讲话并亲自颁奖。受表彰的有区县党委政府、市级相关部门、“五老”、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有效激励和调动了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经费支撑机制。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关工委每年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市级30万元以上,县(区)级10万至20万元,乡镇(街道)级5000至3万元。各级关工委都有办公场地,市和县(区)关工委办公室均新配置了一辆价值10至20万元的工作用车,解决了关工委年迈老同志下基层工作调研挤公交车的困难和不安全隐患,深受老同志们的称赞。

五是齐抓共管机制。明确关工委成员单位的职责,并将履职情况作为目标考核和评先表彰的依据。关工委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推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

六是制度规范机制。建立健全会议、调研、联系点、督查、档案管理、涉老组织互通情况和关心“五老”等各项制度规范,并一以贯之,保证了关工委各项工作持续有序运转。

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五大长效保障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3年11月,我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成立。它将伴随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长期并存,特别是年年都需要筹集资金,面临的工作难度很大,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适应完成这一难点任务的需要。经过全市各级关工委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建立了我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五大长保障机制”,并初见成效。

一是党政主导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宣传动员筹集关爱资金,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我市各区县党政领导亲自到企业宣传动员并筹得善款;2015年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市财政每年给予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长效支持基金会的发展。

二是“五老”主动作为机制。“五老”主动发挥余热,尽心尽力宣传动员募捐,特别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亲自动员效果更佳。如,2013年底,市关工委几位老领导亲自在召开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献爱心会上宣传动员,当场即筹得善款130万元。

三是互助互利机制。关工委有针对性地与实力爱心企业建立长期互助互利关系,关工委长期尽力为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企业长期尽力为关心下一代捐资献爱心。如,2014年以来,市关工委与眉山金府房产联姻共同发展。市关工委已为企业协调解决三项发展难题,企业为市关工委基金会一次性捐善款100万元,并签订今后企业每销售一平方米住房捐资6元的长期协议,仅去年即按住房销售面积兑现捐款37.2万元。

四是激励机制。市党委、市政府和眉山日报、眉山电视台等,高规格表彰宣传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业绩和善举,营造关心下一代公益事业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主动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五是公信机制。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监事会加强善款的管理使用与监督,严格按《条例》和《章程》管好用好每笔善款,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使用合法有效、公开透明,让党政、青少年特别是捐资人放心满意,增强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的公信度。

实践证明,我市初步探索建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长效保障机制,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管用。哪个地方和单位的系列长效保障机制落实了,那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工作就顺利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我市初步探索建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系列长效保障机制,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管用。哪个地方和单位的系列长效保障机制落实了,那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工作就顺利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关工委关心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开心与关心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
关心下一代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
关心下一代
紧紧把握关工委基层建设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