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校园欺凌行为为何屡屡上演?
2016-03-19
关爱明天 2016年1期
热议校园欺凌行为为何屡屡上演?
校园欺凌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由于社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小学校中的欺凌事件也时有发生。上海、天津、广东等地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趋高,暴力程度有所增加,通过各类媒介的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校园欺凌行为通常具有非均衡性、隐蔽性、持续性的特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往往难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遭受欺凌,或是低估了其发生率及危害,从而影响了对欺凌行为的积极干预。特别是当前社会文化中存在对青少年“过度保护”的倾向,使得学校和社会对于少数学生的欺凌行为缺乏必要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的严峻性。欺凌行为不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还对学校纪律和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为保护学生人身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应当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消除日益多发的校园欺凌现象。
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涉及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预防和消除校园欺凌需要整个社会通力合作,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履行行政立法职能,研究制定反对校园欺凌法的法规,就校园欺凌行为的性质和范围,学校、社区、家庭在消除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制度等内容作出规定,为消除校园欺凌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违纪和越轨行为,教师应当履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义务。教育立法应当赋予校长和教师必要的惩戒权利,通过他律机制,引导和规范学生发展,预防、消除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此外,还应在中小学校开展普遍的反对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行动,培养和提高师生处置与应对校园欺凌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