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自媒体中的自我形象管理
——基于新浪微博的调查
2016-03-19任凯
任 凯
(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 调查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自媒体中的自我形象管理
——基于新浪微博的调查
任凯
(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微博形象中的形象管理重视程度差异较大、“职业形象”不够清晰、“专家形象”数量极少、“个人形象”缺乏鲜明特征等问题。高校辅导员可以从形象管理意识的觉醒、运用好形象管理中的理想化技术、做好微博内容管理和信息整合,成为“主题信息源”、加强和学生、辅导员同行以及专业人士的互动等四方面加以改善。
高校辅导员;微博形象;形象管理
近年来,新浪微博这个社交媒体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和载体。辅导员在新浪微博上注册账号,发布微博内容并形成传播,这些展现在新浪微博中的辅导员形象,比传统的辅导员形象具备了在线的、互动的、公开的时代特征和媒介特征。但在现有的辅导员与微博关系的研究中,多是某地或某校辅导员使用微博的用途、方式以及如何实施话语权影响的研究等,研究落脚点常集中于如何运营好微博和如何提升网络媒介素养,辅导员的新媒体形象管理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相应的数据和实证分析。因此,以形象管理的视角来观察高校辅导员在新浪微博中的实际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真实、更有效地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用印象管理理论解释了我们根据什么来表演、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表演以及怎样去表演的问题。他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印象管理的努力,印象管理能帮助实现人际间社会互动的顺利进行,使得社会生活系统化,社会世界秩序化。6在社交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语境下,学者们依然认为,虽然社会互动中个人形象呈现的前台和后台的界限变得模糊,文本呈现和信息控制力度也发生变化,但形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在扩大和加深,表演者“给予”和“流露”的信息会形成一个在线的角色印象,甚至固定成一个在线人格。这些理论为研究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中的形象管理提供了理论阐述的思路和框架。
一、高校辅导员使用新浪微博的现状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辅导员”,显示相关信息有5021条结果(截止2015年4月21日下午3点,以下微博统计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以该时间为准),其中实名认证过(即带“V”)的辅导员账号有998个,剔除其中的非高校辅导员和已经担任领导岗位的前辅导员的信息后,可以确定的高校辅导员账号有698个。之所以要调查实名认证过的高校辅导员账号,主要是考虑没有实名认证的辅导员账号数量太多,无法统计完整,同时这些账号真假难辨,影响到数据的客观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些以辅导员身份而被认证的辅导员账号,更应该承担起辅导员职业形象的塑造和管理。
对这些微博账号进行统计和梳理,粉丝数超过1万的有17个,占样本的2.44%;粉丝数大于等于5000小于1万的有19个,占样本的2.72%;粉丝数大于等于1000少于5000的账号,有240个,占样本的34.38%;粉丝数大于等于500少于1000的账号,有184个,占样本的26.36%;粉丝数少于500的账号占到样本的34.1%。
从更新速度看,从开通微博到现在,微博数量超过1万条的有6人,分别是:@鲍金勇、@树人江、@廿几喵、 @肆菇凉Nelly、@--爱尔兰咖啡--王静--、@容志豪老师。其中开通微博最早的是@鲍金勇,开通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新浪微博在2009年8月内测);微博数量最多的@树人江,有15355条,平均每天发布9.1条。
从微博账号所在的地区和所在的高校看,所在地区来自于除西藏、宁夏、青海、香港、澳门、台湾等以外的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有299个高校,从各地区开通账号的人数和高校数量看,天津市的辅导员微博账号数量最多,有118个,广东省的高校数量最多,有32所。高校当中,辅导员开通人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民航大学(99人),商丘工学院(22人),甘肃农业大学(15人)。
以“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例,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10名辅导员,显示只有1人开通实名认证微博,粉丝数有1359个。获评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的39名辅导员,显示开通微博的共有3人,其中实名认证过的有1人,粉丝数有2903个。
在具体的微博维护方面,选取@鲍金勇和@来治你的欣欣两个账号在2014年微博内容进行样本分析。
@鲍金勇老师认证信息是“职业规划师,华南农业大学辅导员,《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作者”,在粉丝超万人中微博开通时间最早,粉丝数有2万人。@鲍金勇老师2014年发表微博总量为1247条,其中原创408条,转发839条,转发量最多的一条微博是由他自己发起的话题为“给2014级大学新生荐书”、并且推荐书名可以抽奖的内容,转发量是124条。整年的微博内容中70%是有关工作的校园讲座、招聘、工作感悟、课程及作业等信息,10%有关个人生活记录、朋友交往、心情等信息,20%是转发有关社会财经新闻、名人演讲、励志文章等信息。在网络流行语使用方面,使用“且行且珍惜”5次,“也是醉了”1次。
@来治你的欣欣老师认证信息是“珠海艺术职业学院辅导员”,在辅导员微博中粉丝数量最多,有9万人。@来治你的欣欣老师2014年发表微博总量为314条,其中原创92条,转发222条,转发量最多的一条微博是由她自己发起的话题为“奔跑吧海经”、关注微信号有抽奖的内容,转发量是22条。整年的微博内容中70%是转发网上的搞笑类、感情类、旅游类等休闲娱乐信息,28%是有关个人心情、生活片段等个人信息,有关学校工作的信息不到2%。在网络流行语使用方面,使用“不约”1次,“也是醉了”4次,“萌萌哒”1次,“有钱,任性”1次,“我读书少”1次。
二、高校辅导员在新浪微博中自我形象管理的现状
戈夫曼认为表演是被有意或无意地设计出来的,用以给他人制造一个“我们是谁”的印象,这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从好的方面讲,目前还未见到有关辅导员在微博发表不当内容而被批评的案例报道,这说明辅导员在使用微博时一般都能考虑到职业要求和道德底线,这跟实际中对辅导员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相关要求符合。通过综合分析辅导员在微博中的表现,发现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职业形象的构建以及他人对其形象认同的实现。
(一)对微博形象重视程度差异较大
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早已超过10万人,而在新浪微博上实名认证过的辅导员连1%的比例都不到,包括“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开通微博的人数都如此至少,这确实出乎意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近两年由于受到微信的冲击和国家对于互联网的治理,微博的活跃度有所下降,这或许导致了辅导员和学生群体对于平台的大量转移,一些辅导员可能没有开通过微博,直接使用微信,但至少说明大量的辅导员对于这个平台的重视和利用并不够。从微博的运营效果上看,微博粉丝从几百到几万差距明显,与微博上其他的“大V”相比,辅导员微博的粉丝数要少很多。同时,辅导员微博中跟粉丝的互动情况差异也比较大,比如@南华大学-郑宇老师的微博,每次都有粉丝留言,所有留言他都会回复,像这样认真经营微博的辅导员比较少。从男女性别上看,女辅导员生产或转发的休闲、娱乐、旅游等类信息较多,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男辅导员的微博账号明显多于女性辅导员的微博账号。
(二)微博形象中的“职业形象”不够清晰
目前已认证的高校辅导员微博中粉丝数超过1000人的比例占到66%,这表明大多数辅导员微博已经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但查看他们的微博,可以发现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讲,使用微博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微博定位有很大的随意性,微博内容多是工作之余的个人生活信息、明星新闻,还有在网上流传的名人演讲、励志文章或是“心灵鸡汤”式的语句,有关工作的也只是一些活动通知和宣传,且所占的比例也不多,更新的频率也不固定。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来考察,发现绝大部分的辅导员微博没有输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发和提供的这类信息也较少。搜索“马克思”、“党和国家领导人”、“党组织”、“思想引领”等相关的内容,只有很小的比例,甚至一条相关信息都没有,对于社会热点和重大新闻事件如“香港占中”、“台湾反服贸”、“反腐败”等也很少提及。
(三)微博形象中的“专家形象”数量极少
在开通微博的辅导员中,一般都只是把微博作为自己的一个简单的工作和生活的展示工具,并没有利用这个平台开展“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学习和实践。辅导员微博中能够像@鲍金勇老师那样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形成一定“专业化形象”的少之又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基本没有。辅导员工作中常常因为日常管理的琐事和学生活动花费大量精力,而微博似乎也成了这种日常通知和活动的“宣传平台”,这势必会导致大众对于“辅导员工作不过如此”的猜想和印证。而若想产出高质量的信息,是需要辅导员开展对工作的体悟和反思,同时建立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另外,目前较为成功的辅导员微博账号在专业化打造方面只有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领域小有名气,专业化途径仍需我们更多探索。
(四)微博形象中的“个人形象”呈现缺乏鲜明特征
目前微博上辅导员的个性特征展示的也不够多,有趣、有料、有种的微博内容很少。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并不多,能够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太少,吸引力不够,加上疏于管理,影响力有限,能够被学生大量转发的内容很少,转发量超过100的微博基本上是关于活动宣传或者本身就是转发别人的内容,被网友转发成为网络热点和热词的微博更是没有。微博还有修复或完善个人形象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如果表现的过于严肃可以在微博中展示活泼或平静的一面,现实中如果对自我的暴露不多,或者某段时间跟学生交流的较少,都可以用微博的内容、言语习惯、互动情况展示自己的生活方面的信息,完成跟学生的互动沟通,修正一些“刻板印象”。而辅导员微博发布内容的重复比例增多易使其成为网络信息垃圾,湮没于诸多网络言论中,不仅无法突出表演者个性,甚至可能助长网络谣言的产生,严重影响到了辅导员微博的辨识度和关注度。
三、高校辅导员在新浪微博中自我形象管理的建议
高校辅导员新媒体形象的塑造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是高校辅导员丰富职业角色、完善职业结构、提高审美感染力、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由此看,辅导员没必要放弃微博这样一个能够扩大影响力,提升职业公信力的平台,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将微博作为展示自我形象的有效载体,有的放矢地探索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之路。结合形象管理理论,高校辅导员在新浪微博中的形象管理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加强:
(一)辅导员要有自我形象管理意识
“微博表演”作为一种新型的自我形象呈现的方式,不再那么严格地遵守社会上的那么多“编剧”脚本的束缚。辅导员可以在相对宽松的新媒体语境中有更多的自由展示自我的机会,相对自由地成为自己的“编剧”,来完成个人形象的升华、更新或者补充。同时,这一自我角色反过来又将影响现实中真实自我的性格和行为,个体的真实自我发生改变,不断趋向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需要教育者有好的人格魅力才会有好的影响效果的工作,辅导员管理好个人新媒体形象,增强对舆论的运用和引导意识,了解传播原理,可以打造一个有着个人特征的舆论场,从而夯实微博这个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二)辅导员要运用好形象管理技术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网络中,社会互动的实际效果、最终结果和真实的情感都比较容易的显现,这个时候,辅导员更应该注重运用好形象管理技术来实现被人信任的目的。戈夫曼提出形象管理的品质和措施包括“忠诚”、“纪律”、“谨慎”,以减少表演崩溃,实现理想化。6这提醒辅导员在微博中的发言要保持对工作的关注和忠诚,切实扮演好大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增加关注度,并适当控制生活信息的流露,尽可能地呈现出其生活化、趣味性一面,增加亲切感,缩短与学生的距离。
(三)辅导员要做好微博内容的信息管理
随着新媒体出现带来的表演的“舞台”和“文本呈现”的转换,自我形象的呈现也较多地通过移动终端发送文字、图片、表情、音频等这些文本来完成。152辅导员在经营微博时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比如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源,就可以生产或转发跟大学生成长相关的内容,或者成为情感关注和指导的信息源、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信息源等。
(四)辅导员要加强和相关群体之间的互动
与传统语境不同,微博在个人形象构建时不再仅仅限于现实中的人际交友圈,而是朝向深度整合的人际交友资源发展。辅导员应努力把微博打造成一个了解学生发展需求、服务学生发展需求的平台,不仅和自己现实中的人际朋友圈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还可以和朋友的朋友、学生的朋友、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以及思政同行进行交流,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全面的服务和指导。
[1]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黄爱华,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朱荟.网络时代戈夫曼戏剧理论的新解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7
[3]饶先发.开阔眼界,经验借鉴,深受启发: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的总结与感想[DB/OL].(2013-5-20)[2015-7-8]http://uzone.univs.cn/blog_1476458_voi5aph5z20rkrxsh5z3.html
[4]Denise. Bortree. Presentation of Self on the Web: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teenage girls' blogs . Education,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2005,(1)
[5]Gibbsetal. Self-Presentation in Online Personal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6, (33)
(责任编辑:乐程)
On College Advisors' Self-Image Management in Sina's Microblog
Ren Kai
(NingboInstituteofTechnology,ZhejiangUniversity,Ningbo,Zhejiang, 315100,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with college advisors' image management in the new media. Some college advisors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images they present through their blogs, many don't give an impression of being professional, few emerge as experts. The images of most advisors have no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college advisors should imcrease their awarness of image management, using the idealization technology to manage their blogs and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so their blogs can become students' source of subject information. Advisors should also increase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ir students, their peer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so they can serve as resource connectors.
college advisor; blog image; image management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4.016
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534971)
任凯(1981-),男,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辅导员。
G641
A
1674-5337(2016)04-00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