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
2016-03-19刘琰
刘 琰
(商丘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
刘 琰
(商丘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总结分析商丘市乡村发展现状,结合当地民风民情,基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探索适合商丘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
乡村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商丘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日趋明显。美丽乡村是当下乡村建设的主旋律。河南商丘是农业大市、豫东粮仓,农业是商丘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商丘未来的经济发展。笔者针对商丘市地域特色、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现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以及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议。
1 商丘市乡村现状分析
商丘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农业繁荣,是豫东地区主要的农业大市。全市共有4 600余个行政村,16 000余个自然村。
1.1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商丘乡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300 m2/人,远高于国家140 m2/人的用地标准。乡村居民盲目扩建宅基地,建设新住宅时却不拆除旧建筑,导致大量宅基地的闲置,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居民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大多数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村庄呈无序分散发展,农村家庭散养家禽、牲畜,村庄布局散乱,形成“满天星”式的布局,土地支离破碎。有的村庄在外围建设新房,在内部闲置大量土地。农村居民在城镇购买住房,却闲置农村的旧宅。有些地区盲目跟随城市建设方法,模仿城市社区的规划方法建设农村社区,虽然节约了土地,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1.2 资源环境现状 商丘市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地势平坦,盛产玉米、小麦、葡萄、花生等。全市耕地面积较多,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拥有“十万亩”黄河故道。黄河故道西起民权,东至虞城,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商丘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京九两大铁路,连霍高速和京九高速两条国家高速公路。郑徐高铁的开通,提升了商丘市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
1.3 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商丘市的乡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农产品生产加业、农产品贸易较为发达,并衍生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如“科迪”“诚实人”等,并具有一些初具规模的农村小作坊等。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面粉加企业、木材加工企业、纺织企业、畜产品加企业。商丘市的农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辅以畜牧养殖业。商丘市依托黄河故道丰富的水产资源,渔业发展稳定,并且正在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畜牧业也正朝向规模养殖和无公害养殖的方向发展;农产交易活动较为频繁,并且拥有丰富的农贸市场资源[3]。
1.4 乡村生态环境现状 商丘市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源于农业生产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乡村居民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动物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等方面。过量使用动物饲料、兽药,甚至使用一些禁用药品、添加剂,导致水体污染,甚至动物食品受到污染。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河湖、土壤也造成了乡村水质与环境的污染。商丘市农村饮用水“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锰、氟化物、硝酸盐氮等都超标,农村饮用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农村大部分浅层地下水受苦咸水、高氟水、高砷水污染较为严重”[1]。
2 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难点
2.1 土地的合理使用 乡村建设的关键点在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如何调整和使用土地关系到整个乡村的利益格局的变化,与乡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城市化的进程促使乡村居民向城市流动定居,乡村大量的宅基地被闲置废弃,土地集约化使用水平低下,如何开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合理的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机制是乡村规划的重点与难点[2]。
2.2 农业的高效发展 农业是乡村的基础,农业的高效发展影响着农村的建设水平[3]。商丘市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农业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技术欠缺,农业副产品转化率低,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资源利用效率极低,且造成环境污染。
3 适合商丘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乡村是一个综合了地理、气候、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大系统[4]。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应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建立适合生存、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宜居环境。
3.1 发展战略 商丘市美丽乡村的建设应以农业为根本,以本土文化资源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价值功能。发挥村民自身积极性,提高村民的参与水平,丰富村民的精神与物质世界,将商丘市的美丽乡村打造成为标志性的美丽乡村,把乡村建设成环境美丽、村民富裕、精神文明,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将商丘市的农村看成一个完整区域,突破一村一规划,实现整个区域乡村的协调发展。
3.2 土地利用与管理 商丘市的乡村过于分散,导致村庄的盲目建设。在规划中应统一划分土地,集中管理,退建还耕,增强村庄的可达性,整合土地资源,改革落后的行政制度,以形成小规模的多元分散村庄。根据乡村土地与聚居形式的不同,将乡村分为近郊、通勤和过疏3种类型。近郊乡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较大,应尽量保持原来村落形态,根据土地资源可利用状况,对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详细划分,控制建设用地增长数量,尽量较少建设用地;维持耕地面积;合理开发园地,林地面积;适当增加牧草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条件,为城市的蛋奶供应提供基础。针对通勤型乡村,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就业,适龄劳动力减少,应对于村庄的建设用地面积加以控制,适当开发工业用地,增加交通用地,为招商引资做准备,为劳动力回流做准备。针对过疏乡村,由于大量农民举家离村,人口急剧减少,应退建还耕,把废弃的建设用地整理出来,恢复耕种。在自然环境较好,人口较少的地区,尤其是水域、林地较为丰富的地区,开发旅游资源,建设绿地与休闲设施,开发乡村旅游旅游用地。
3.3 产业规划布局 商丘市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应合理的规划产业结构,均衡分布各类产业。第一产业的规划应以农业为主。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增强农民的耕种技术,加强与地处商丘的大学合作。保证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稳产,适当种植经济作物,尤其是种植高技术作物,如无公害蔬菜,绿色粗粮等。适当发展畜牧业,尤其是纯天然放养禽肉类动物。第二产业则应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秉承商丘地区原有的农业产业较为发达的基础,丰富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第三产业的规划应以文化产业为主,乡村旅游为辅。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立足商丘市本土文化资源特色,在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乡村承担有休闲娱乐活动的职能,乡村地区规划的核心是保护当地的景观与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改善乡村环境、增强乡村与城镇联系、提高人民收入的良好途径。在乡村旅游的规划中,可结合乡村自身特色资源,积极开展田园风光、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等游客参与感强的活动。加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开发,并促进乡村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衔接。精心设计研发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另外适当建设物流配送点,以顺应新时代的生活方式。
3.4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主要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环境保护、文化卫生等”[5]。在商丘市的乡村建设中,着重发展商丘乡村交通的网络化程度,主次明确,功能清晰;在道路交通的规划中,应明确交通等级,适当设置各种等级公路,增强村与村、村与镇、村与县之间的联系,也应该加强村庄内部的道路规划,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改善村容村貌。
给水规划应该以解决村民日常生活用水为主。目前商丘农村用水绝大多数都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应适当建立乡村自来水厂,为村民提供日常饮用水,并使用生态手段治理水污染,保护水源,保护地下水、地表水。同时,要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主要是农田灌溉。可运用科学的灌溉方法,如滴灌等,节约农业用水;合理收集利用雨水,对于被污染的水,运用物理、化学与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降低其污染度以后,再用于农田灌溉。
农村的排水主要是生活用水与农田排水,农村的生活用水污染较少,经过简单的处理、杀菌、过滤后即可排放,且可用于农田灌溉。农田排水要建立合适的沟渠,农田排水会含有农药,化肥的残留,应集中收集、处理、最后排放,也可回收用于农田灌溉。
农村的电网规划已相当完备,但需要加强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用电稳定,尽量减少停电现象。对于电信设施的建设,由于手机的普及,农村居民对电信的依赖较强。目前,农村电信普及程度高,应进一步提高电信水平,扩大非话业务,加速视觉信息和计算机信息的发展。
3.5 生态环境规划 商丘市的乡村工业较少,主要的环境问题集中在水污染与土壤污染两方面。针对水污染问题,应该进行控制规划,主要内容包含: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及治理污水规划。土壤污染主要是农业耕作方式以及农药,化肥使用方式导致的。因此,合理利用农药化肥,尤其是有机化肥的使用,可有效缓解农村土壤污染问题。商丘市的乡村是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应从区域的角度整合整个区域的生态,从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环境三方面进行规划,并适当进行自然保护规划,包括自然资源保护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
[1] 郑连科.商丘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探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2-14.
[2] 陆宇荣.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湖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7-8.
[3] 谢培秀,庞振月,郭云.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及对安徽的启示[J].铜陵学院学报,2012,11(4):14-18.
[4] 黄杉,武前波,潘聪林. 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华中建筑,2013(5):144-149.
[5]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2.
Study on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Shangqiu City, Henan Province
LIU Yan
(Shangqiu University, Shangqiu, Henan 476000)
Rural development status in Shangqiu City was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ust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planning,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model suitable for Shangqiu City was explored from aspect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land use planning, industrial planning,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angqiu
刘琰(1987-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016-10-14
S-9
A
0517-6611(2016)33-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