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海上新丝路”的北部湾大学建立之思

2016-03-19何光耀黄家庆黄孙庆

高教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钦州北部湾广西

何光耀,黄家庆,黄孙庆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服务“海上新丝路”的北部湾大学建立之思

何光耀,黄家庆,黄孙庆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11)

摘要:建立北部湾大学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战略意义。在钦州学院基础上建立北部湾大学,既有国家的政策和理论依据,同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优势;当前,亟需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北部湾大学的建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筹建工作顺利推进;二是科学整合资源,解决冠名大学条件短板;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四是实行扶持政策,快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部湾大学;高等教育

2006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率领农工民主党中央考察团视察广西北部湾后,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在“广西北部湾地区建立北部湾大学,以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需要”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后,在广西社会各界和沿海城市引起了积极反响,广西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建立北部湾大学的意见。钦州、北海等广西沿海城市分别向自治区提出了创建北部湾大学的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高校设置专家组进行考察评估后,于2011年5月,批复同意钦州市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

自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上新丝路”)新门户和新枢纽的对外开放发展新目标。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我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重要门户”[1]的广西沿海地区建立北部湾大学,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广西能更好地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和加快广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从广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和实践,尽快完成北部湾大学的筹建任务。

一、充分认识建立北部湾大学对服务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新形势,分别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升级版”的战略决策。目前我国正与东盟各国就共建新“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开展谈判。筹建北部湾大学对服务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广西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和新枢纽的需要

广西作为我国惟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处在中国—东盟合作的最前沿,与东盟“一湾连七国”,并拥有覆盖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城市合作网络。这些综合优势,使得广西在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中,特别是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自治区主席陈武指出,广西有条件有能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发挥广西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促进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1]。

然而,要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不仅要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建成东西互动、南北互通、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沿海国际大市场;还要加强与东盟国家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其重要的载体与纽带是大学。在国际上,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教育合作、文化交流,普遍遵循的是对等原则。只有建立较高层次、较高能级的教育机构,才能更好地开展高层次的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并吸引东盟各国乃至世界各国参加,才能更广泛深入地接纳和吸收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在“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建立高水平的北部湾大学,无疑是提高广西沿海地区高等院校及科技文化机构的层次与能级,适应国际合作交流的必然,是广西基于现代科技社会背景,加强与东盟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和新枢纽的重要文化举措。

(二)服务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动我国西部发展的需要

广西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上通道之一。其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在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当前,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时指出:“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好,发展好,不只对西南地区,而且对中南地区,甚至全国都具有战略意义,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新“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互联互通的海上经济大通道,和平、财富与文化交流之路,将为中南、西南地区科学发展提供更大的对外开放窗口。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不仅可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而且还可以从整体上带动西南地区的对外大开放、大开发,使东中西部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更加协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沿海地区的加快发展,发挥其在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离不开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然而,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状况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定位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人才总量不足,引才载体、聚才平台缺乏,对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较弱,人才引进集聚功能不够强;广西沿海地区高等学校少、教育水平不高,缺少与其战略地位和实施战略发展任务相对应的高层次大学,自产人才能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不仅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区发展的因素,也不利于广西成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和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进而影响整个广西和中国大西南的发展速度。因此,发展广西沿海高等教育,加强沿海高等学校建设,建立北部湾大学,以其构筑引才载体、聚才平台,可以更好地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并在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对外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与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

(三)服务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

广西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和新枢纽,就是利用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地缘环境优势,构建面向东盟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大通道,把广西建设成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入口、必经之地、联系沟通的中心。而这以“海”字当头的大通道新门户、新枢纽建设,构建与东盟港口合作为基础的港口网,以及与其紧密联系发展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临港产业带,乃是广西参与共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中之重。构筑丝路、经略海洋,需要有足够的航海和海洋保护开发的科技人才,还要有从事海洋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机构。

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1世纪“丝绸之路”建设,与争夺海洋开发话语权的“海洋世纪”是对立统一的共同体。我国倡导共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海洋发展方面,为的是实现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发展。但面对世界日益突出的控制海洋空间、争夺海洋资源、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和逐鹿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的竞争,我国必须具有海洋发展的话语权。而掌控话语权的关键是海洋科技与人才,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控海洋开发的钥匙,谁就能掌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最新最好的技术,谁就能赢得未来海洋发展的最大空间,谁就有海洋发展的话语权。然而,海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海洋科技的研发都离不开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知识功能的高等教育。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主要沿海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日本等沿海国家,都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和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他们制定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洋类学科专业,培养大批的海洋类高层次人才。

广西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和新枢纽,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区”,如果没有相应的海洋高等教育,没有大批的海洋科技人才作为支撑,那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广西的海洋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海洋高素质人才队伍极其匮乏,海洋科技力量十分薄弱[3]。在“十一五”末,广西“全区的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几乎空白,涉海科研人员只有160多名,全区没有一所国家级海洋研究机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对现代海洋产业的贡献率仍处于较低水平[4]。近年来,尽管海洋科技人才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有所增加,涉海科研人员增加至365人,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广西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5]。被列为广西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的“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据测算年需800人以上,而现在这类人才奇缺且缺少开发培养。海洋类人才和海洋科技机构成为了广西海洋事业发展的短板,制约着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利用地理位置和现有办学基础,在钦州学院基础上建立以海洋为特色、可承担研究生教育的北部湾大学,开展海洋教育,培养培训海洋类应用型人才;设立海洋科研机构,开展海洋科学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这在当前是尤其重要和十分迫切的事情。

二、深刻理解加快建立北部湾大学的可能与依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国家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对高校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地方高校合理定位、转型发展,这为地方高校实现快速提升提供了可能,为在钦州学院基础上加快建立北部湾大学提供了依据。

(一)政策上为建立应用型的北部湾大学提供了可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着力提升高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的要求,我国正在改革高等学校设置制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方面,国家和省市政府启动了高等学校分类建设、分类指导的政策措施,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正建设各层次衔接的中职、高职、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博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的设置在向符合条件的应用型高校尤其是中西部试点高校倾斜。上述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环境条件、发展空间,并注入了强劲动力。这就为钦州学院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快速提升,建成北部湾大学提供了可能。

(二)理论上为建立应用型的北部湾大学提供了依据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的适应性变革,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到新时期的一个战略命题,更是地方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诉求。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职能。因此,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发展和社会转型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地方本科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和技能型人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期待,地方高校必须克服同质化发展的弊端,实现特色化发展。这就是要走出传统的学术型导向办学模式,着眼于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所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地方高校要实现自身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就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在转型发展中赢得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这就为钦州学院在新的形势下,通过转型实现新的发展,建立北部湾大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途径。

三、科学把握建立北部湾大学的根基与优势

钦州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着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的办学特色,各方面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在钦州学院基础上建立北部湾大学奠定了基础。

(一)校地融合合作共赢为建立北部湾大学奠定了根基

地方高校能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向高一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与地方政府建立新型的发展关系。钦州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与钦州市形成了紧密和谐的校地融合合作共赢的关系。

1.学校发展定位规划与地方政府办学的根本目的相吻合

钦州学院建立之初,钦州市政府根据广西实施海洋强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需要,要求钦州学院“在满足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努力培养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钦州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定了“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服务面向;“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发展定位规划和市政府、区政府创办钦州学院的目的高度吻合,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2.学校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接

钦州学院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坚持紧密围绕服务地方、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重点建设地方急需的紧缺专业,努力使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接。学校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开设专业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教育部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2012年度)》充分肯定了学校增设海洋类专业(方向)对地方发展的贡献:“钦州学院为服务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设立的轮机工程、港口物流、海洋科学、航海技术、港口机械等10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改写了广西拥有1629公里海岸线,但无涉海类本科专业的历史”。

3.学校校区建设与地方城市发展相融合

钦州学院用地面积207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滨海校区建设,紧密与钦州市城区发展建设相结合。滨海校区是钦州市政府综合学校校园发展空间与城市建设的需要,实施投资建设的“交钥匙”工程。其规划建设的目的,是以钦州学院为基础,规划建设北部湾大学,培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钦州学院滨海校区的建设与钦州市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不仅解决了钦州学院老校区校园空间狭小问题,而且通过大学校区把城区与钦州港区、中马产业园区以及保税港区加快连接起来,较好地实现了高校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4.校地共建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

为解决学校发展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不足、条件有限的问题,钦州学院在钦州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与地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建了一批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如与广西海事局、钦州海事局共建船员培训中心;与广西沿海三市海洋局建成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与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国家级石油化工品检测实验室;与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钦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检验检测实验室;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共建“钦州市教师教育共同体”及一批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的共建,促进了学校与共建单位人才的双向交流,增进单位的彼此融合,科研设备与技术相互取长补短,既解决了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又使共建单位得以共享人才与科研资源。

(二)独特区位与海洋特色形成了建立北部湾大学的优势

钦州学院通过大学本科合格评估的评建工作、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工程的实施,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利用区位主动服务地方,夯实了办学基础,打造了海洋学科特色,形成了建立北部湾大学的优势。

1.所在城市区位优势

钦州学院所在地钦州市,现有七条铁路和五条高速公路交汇,拥有以东盟国家为主、面向世界各国的22条内外贸航线的黄金水道,国家正推进以钦州为基地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重点项目,加快构建以钦州为基地覆盖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航线网络,打造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服务新“海上丝绸路”建设。良好的区位优势,不仅为北部湾大学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优越的国际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区位地缘条件,还提供了从事海洋科学、海运交通、海洋技术教学和研究的天时地利,有利于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

2.海洋学科专业优势

为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海洋运输业、港口服务产业、海洋环境保护、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等重要领域的需求,钦州学院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海洋类学科专业。2007年开始,学校逐年增设海洋类专业,现已有轮机工程、海洋科学、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信息工程、港口物流、港口机械等十多个涉海类专业或专业方向;“海洋生物学”确定为广西重点建设学科,“北部湾珍稀海洋生物养护研究团队” 确定为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水产养殖”“船舶与海洋工程”被定为自治区教育厅立项扶持建设的硕士专业学位点,“轮机工程专业”被教育部立项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是区内惟一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培养培训资质、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的高校,确立了“海洋性”的办学特色,在广西高校中形成了海洋学科专业的比较优势。

3.海洋学科发展平台优势

钦州学院坚持“立足北部湾、服务一片海”,加强海洋学科的建设,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建成了轮机、航海模拟实验室、广西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北部湾食品应急检测实验室、用友新道创新人才培训认证中心等实验中心,“北部湾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广西“海洋生态环境”院士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实验室”、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广西重点建设学科“海洋生物学”、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点“水产养殖学”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轮机工程”。形成了较好的海洋学科发展平台,并在广西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四、积极推进北部湾大学建立的保障措施

为了加快建立北部湾大学,自治区人民政府把筹建北部湾大学列入广西近期集中力量抓好的重大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作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建设项目。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桂必先强教,富民必先启智”“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筹建北部湾大学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尔后,全区教育大会再次强调,加快筹建北部湾大学。要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在与冠名大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的钦州学院基础上建成北部湾大学,亟需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筹建工作顺利推进

为保障北部湾大学筹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应尽快成立由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和钦州市、钦州学院领导组成的北部湾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以加强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与钦州市、钦州学院的工作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筹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密切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系与工作衔接,更好地争取国家对建立北部湾大学的支持和指导。北部湾大学的筹建工作实行自治区政府统筹,自治区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大力支持配合,采取特事特办的措施和办法,解决筹建工作中的人才、资源、经费、基础设施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科学整合资源,解决冠名大学条件短板

在钦州学院基础上建立北部湾大学,存在着短期内靠学校自我发展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创新筹建模式,科学整合和利用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源,着力解决大学设置关键指标的不足和缺项,保障资源整合的各项任务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在兼顾各方利益、合作共赢、有利发展的原则下,通过合并、帮扶、共建、合作等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快速提升钦州学院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夯实筹建北部湾大学的基础,以缩短筹建期限。如在区内整合海洋教学和科研平台,根据需要,把区内其他高校中的海洋类专业、海洋研究机构并入钦州学院;在钦州学院新校区成立“钦州市综合实验中心”,把钦州市内有一定水平的实验室、研究所整合融入该中心。钦州学院与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中船集团第十一研究所)合作共建“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钦州基地;与广西海洋研究院合作共建“广西北部湾海洋监测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合作共建“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建设海岸带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办学条件达标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理工类应用型大学,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要尽快建立北部湾大学,必须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可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解决:一是自治区财政、钦州市财政和学校年预算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和学科专业、硕士点、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转型发展试点等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二是自治区财政在筹建北部湾大学的硬件建设方面给予贴息贷款;三是各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考虑筹建北部湾大学的需要,努力做到多投入、多安排,扶持钦州学院各方面的建设;四是利用国家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从不同的方面予以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各渠道建设资金的投入,定期定质建设好现代化的钦州学院滨海校区,限期完成相关建设任务,确保设置大学的基本办学条件达标。

(四)实行扶持政策,快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筹建北部湾大学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职权范围内,积极地最大限度地支持筹建工作。一是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人才引进和自治区人才小高地、高校人才小高地、科研团队的建设上予以倾斜;对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八桂学者”直接聘任特设岗位给予照顾。二是对筹建北部湾大学进行资源整合的事项,各部门要予以支持、协调,帮助解决整合中需要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三是在钦州市和钦州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自治区教育、人事部门和钦州市的名义为钦州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学科研团队。四是自治区和钦州市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对与钦州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的企事业单位,给予项目立项和经费上的支持;对北部湾大学筹建的各种项目的实施及相关工作开绿灯,尽可能提供方便。

(责任编辑:任初明)

参考文献:

[1]陈武.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N].人民日报,2014-01-15(7 ).

[2]李银雁.打造战略支点:广西新谋划[N].中国经济时报,2013-09-13(A1).

[3]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广西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http://www.gxoa.gov.cn/gxhyj_ghjh_jhfa/2012/08/24/588e47fe5a7c4cc6b07f9145baee02f9.html.

[4]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gxoa.gov.cn/gxhyj_ghjh_jhfa/2013/10/12/bf61173be8234ac191576c8407

534c28.html.

[5]张玉洁,韦有周,郑莉,等.广西海洋强区建设潜力分析[J].海洋经济,2015(1):59-64.

Connotation on Building University of the Beibu Gulf for Servicing Maritime Silk Road

HE Guang-yao,HUANG Jia-qing,HUANG Sun-qing

(Qinzhou University,Qinzhou 535011,China)

Abstract:It is significance that establish University of the Beibu Gulf for servicing maritime silk road in twenty-first century.On the basis of Qinzhou University establishing University of The Beibu Gulf,has national policy and theoretical basis,also has certain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At present,it is urgent to take some strong policies and measures,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of The Beibu Gulf.Firstly,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to guarantee the preparatory work smoothly;Secondly,scientific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solve the university naming conditions in the short board;Thirdly,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strengthen the conditions for running the standard construction;Fourthly,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policy to rapid increase the schoo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Key Words:Maritime Silk Road in twenty-first Century;University of the Beibu Gulf;higher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6-0027-05

作者简介:何光耀(1969-),男,广西钦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地方高校发展。

收稿日期:2016-04-06修稿日期:2016-04-2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015BMCB02)。

猜你喜欢

钦州北部湾广西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广西尼的呀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