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2016-03-18杨林,吴俊,姚赛,刘路
杨 林,吴 俊,姚 赛,刘 路
(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贵州毕节 551700)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杨 林,吴 俊,姚 赛,刘 路
(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贵州毕节 551700)
结合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针对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执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建立并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监管、检测队伍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警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构筑打击高压态势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对策;毕节市
农产品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涉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11年初《小康》杂志公布的“中国食品安全信心”调查结果表明94.5%的人认为食品安全存在问题,67.9%的人因此感到没有安全感[1]。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200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200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推动标准化生产,在加工流通环节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在政府监管环节健全全程监管体系”;2010年10月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农产品质量追溯论坛提出“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2],无一不体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完备的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和有力的执法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民众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针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如:加大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监控、加大流通中藏运输标准的执行、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等[2]。该文结合贵州省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分析质量该市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促进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毕节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1.1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支撑,也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毕节市已经建立7个县级检验检测机构,并于2015年年底全部完成实验室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认证,乡镇农产品检测站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也配备到位,已经完成全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全覆盖。
1.2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截止2015年底,该市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125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申报认证227个,产地面积15.87万hm2,占该市耕地面积21.3%;绿色农产品认证2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有机认证面积1.13万hm2;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57个;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3个;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该市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由1个信息服务总控平台、7个管理系统、31个子系统和1个应用中心构成,涵盖了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加工、包装、检测、运输全过程,集全程追溯、智能监管、数字检测、远程可视、公众服务、电子交易、应急指挥、展示体验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对全市各级农产品检测站点、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的自动采集上传、远程实时在线视频监控、产品追踪溯源、分类查询应用、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基地准出证明自动生成等功能,形成了统一建设多元化应用的管理模式。
1.4执法体系建设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等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的监督监测执法力度[3]。截止2015年底,该市7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综合执法机构,为加强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尚不完善尽管毕节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缺人员、缺经费、缺技术的问题,各级检测机构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检测能力技术上参差不齐。该市除个别县(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外,其他县(区)只是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在其他项目经费里列支或者从局工作经费里调剂来开展检测工作,临时解决经费,经费保障不足,检测工作无法进入常态化,监测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
2.2监管部门分家,监测监管难以形成合力该市农业和畜牧分家,种植业产品和畜牧、水产产品的监管检测分开,要开展工作就必须建立两家实验室,然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项目资金是划拨在一起的,建设项目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品的检测,在省和县(区)机构是合并在一起的,市级机构分开使得资源难以形成共享,大大提高了监管检测成本,监管检测难以形成合力,也给县(区)农产品质量安检测监管工作带来不便,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3农产品生产者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该市部分农产品供给靠个体户种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不利于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督,监管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控制投入品和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小规模粗放的生产方式、农技人员短缺、生产管理不规范、装备低下等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监管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4种养殖过程中农药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残留虽然我国对农业投入品有相关的规定,但由于该市大部分农民对农兽药的使用认识不够以及个别生产者为了眼前利益,违规使用高毒农药,超量、违规使用兽药,不按安全施药间隔期和休药期频繁使用农兽药,导致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损害和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
2.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不力,震慑力度不够一是市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人员身份得不到明确确认,在参照公务人员管理和事业编制人员之间不确定,加上执法经费没有保障,造成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失职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县(区)依法治农意识淡薄。未完全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执法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或者在编不在岗,执法力度弱。检打不联动,信息不沟通,未形成执法合力。四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低。执法人员非法律专业,工作力不从心,从而使农业部门的执法权威难以树立。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3.1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监管机构,保证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监管责任,村级指定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及时将村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上报,建立信息互通平台,保障信息畅通,按照年度目标责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督办督查的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机制、督查督办措施,加大考核力度,形成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2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执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正常运转、发挥基层监管队伍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议将该市各级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向常态化。
3.3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建立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者监管名录,督促生产、经营者完善档案记录,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利用各种下乡的机会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掌握科学合理用药及使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加大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力度,要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对于有问题的要依法惩处,加大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将不合格农业投入品拒绝于市场之外[4]。
3.4建立并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制定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农产品在采收上市出产地前进行自检或委托检测,并出具检测合格证书。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就地销毁。二是协同食药监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在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要提供进货票据、产地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三品一标”的农产品附上标志和证书。三是实施农产品溯源和公示制度,建立农产品溯源信息,在销售农产品场所内设立公示牌,公示农产品的各种信息。四是加强同畜牧、食药监等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联合研究处置突发事件和有关舆情热点问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协作配合,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整治[5]。
3.5加强监管、检测队伍建设依法履行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能职责,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从政府层面协调各部门解决监管、检测人员、经费保障问题,做到“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的监管检测体系建设要求。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培训力度,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工作正常运转。
3.6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警机制要制订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力。建立覆盖本地区的监测网,做到上下联动、区域协同、联防联控的应急机制。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按照程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
3.7加大执法力度,构筑打击高压态势加强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发动群众对农产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对执法检查、监督抽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各种渠道发现的农产品违法行为,核实后严格查处。加强农业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案件移送、大要案查办等工作机制,对涉及面广、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与公安、工商、质监等开展联合执法监管,采取挂牌督办、办案等形式,集中执法力量,追根溯源,彻查到底,决不姑息。始终以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农业违法行为。
3.8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该市目前农业和畜牧分家,容易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的现象。加之现行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分别属于不同部门,从而增加监管难度,使得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降低,不利于对农产品的全面监管。要实现农产品监管一体化,就必须实现部门、资源的整合,形成资源共享、共赢的局面,才能保证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督管理[6]。
[1]王小杰.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祁胜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12-29.
[3]元成斌,吴美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0):23-24.
[4]孙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专家论坛,2012(6):57.
[5]江苏省南通市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EB/OL].[2016-05-02].http://www.cqn.com.cn/news/cjpd/1085687.html.
[6]闵翠华,陈红芳.完善全程监控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上海农业科技,2009(5):7-8.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A Case of Bijie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YANG Lin,WU Jun,YAO Sai et al
(Test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 Bijie City,Bijie,Guizhou 551700)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in Bijie City,we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testing system in supervision work.The monitoring,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 fu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were brought into the budget at the corresponding level.Agricultural inputs regulatory system was improved,as well as the origin export limitation system and market access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Beside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team construction,establish emergency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and construct high pressure situation,so as to provide
for relevant researches.
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safety;Monitoring system;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Bijie City
杨林(1986- ),男,贵州毕节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
2016-06-29
S-9
A
0517-6611(2016)25-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