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山区河道长距离敷设管道管理工作探讨
2016-03-18朱少东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510620
朱少东(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沿山区河道长距离敷设管道管理工作探讨
朱少东(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山区河流属于典型季节性河流,水流大小主要受降水影响,雨季水流量大,冲刷强烈。保证山区河道长距离敷设管道安全,需重视施工前期地质勘察、防洪评价、设计、论证、施工期工程质量监管、后期管道运行维护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管道;河流穿越;设计;管理
0 前 言
山区敷设长输管道,受制于地形、地方规划等因素,被迫将管道沿山区河流长距离敷设。山区河流水流大小主要受降水影响,特别是春夏季节降水量大,导致河流水流量骤增,水流大,冲刷猛烈。管道受到一定冲刷后,有可能导致管道裸露甚至断裂,这不仅危及管道的运行安全,而且还会污染河流,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如何保证沿山区河道长距离敷设管道安全,需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前期沟通协调
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方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设计、地质勘察和防洪评价单位需紧密配合、资源共享,齐心协力做好河道穿越段施工图及辅助水工保护设计、论证工作。
1.1 路由选择
设计单位进行河流穿越段路由选线前,应同当地河道主管部门充分对接沟通,尽量避开河道内已有构筑物或减小已有构筑物的影响,确保路由走向应符合当地河流治理规划。同时结合管道路由整体走向,按照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合理选择穿越点,避开河道急弯段,尽量减少对岸坡、堤岸、河床等开挖扰动。
1.2 地质勘查
地质勘察单位严格按照《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结合防洪评价、设计单位对地质勘察提出技术和勘查报告编制要求进行地质勘察和地勘报告编制。地质勘查应查明淤泥层、软黏土层、砂石层、卵石层等易受水流冲刷的河床层厚度和基岩或稳定层高程,为下一步防洪评价和施工图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1.3 防洪评价
防洪评价单位强化同当地水利部门、地质勘察单位沟通,充分了解穿越河道水文地质情况,收集穿越河道历史水文资料,定性、定量分析穿越河道演变趋势-河道纵向和横向变形及稳定性、最大冲刷深度,明确影响河道纵向和横向变化因素,如河道冲淤情况、河道主流流向、河岸抗冲刷能力等,为穿河段管道施工图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对施工方案以及今后管道运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1.4 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论证
设计单位应同加强同地质勘察、防洪评价单位沟通,严格按照已有地勘资料、水文资料进行施工图设计,采取辅助水工保护措施不应改变河道局部水流条件,不得影响河道泄洪、防汛抢险等。为确保长距离穿河段管道安全、施工经济技术合理,建议组织地质、水文、结构等方面专家论证施工图、施工方案可行性,设计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
2 中期工程质量监管
保护河流穿越段管道安全,合理的管道埋深是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而辅助的水工保护措施,可以减缓水流对岸坡和河床的冲刷,减弱河床变形对管道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对河流进行恢复性的保护。因此保护穿越河流段管道的安全,既要从管道的埋深方面着手,又要做好水工保护措施,两方面需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管道安全。
2.1 确保管道埋设
为减缓水流冲刷影响,将管道埋在冲刷线以下至关重要,也是保证穿越河流段管道安全最基本条件。施工间,应加强管沟开挖深度复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2 强化水工保护施工质量
辅助的水工保护措施主要通过减缓河道横向和纵向变形保护埋设管道安全。目前国内对河流穿越采取水工保护措施主要有压重块、稳固墙、衡重力挡墙、箱涵(盖板涵)和固床坝等,应根据穿越方式和地段采用不同辅助水工保护措施或复合水工保护措施。辅助水工保护措施施工的地基处理、基础、墙体施工,应严把砌体材料(水泥、砂、钢筋、块石)质量关;加强施工质量监管,严格按照施工蓝图施工,精确计量,强化养护;尽量在枯水期施工,减小施工难度;在施工期间做好导流、排水和安全工作。
3 后期监测维护
油气管道运行管理单位,应加强河流冲刷、河势演变等情况监测,强化水工保护措施监护,及时维护。鉴于山区段河流属于典型的季节性河流,管道运行管理单位及时关注气候变化等情况,如暴雨季节、上游水库泄洪等,重点加强监护。在丰枯水交替间、枯水季节认真巡视水工保护措施损毁情况、检测管道埋深情况,利用枯水期及时修护。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中石化在贵州某条成品油管道受制于地方规划和地形,部分管线只能沿河道敷设,长度约6km。该河道属于典型山区季节性河流,根据水文资料,河道平均宽度为73m,河槽平均水深为6.11m,最大水深为7.03m。多年平均流量19.8m3/s,枯水期流量仅为3.59m3/s,雨季最大流量高达 2727m3/s,水量大,水流急,河流冲刷量大。
4.2 防护措施
该穿越工程为大型河流穿越,对应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年一遇),最大冲刷深度为2.75 m。河床主要为砾卵石层,渗流量大,开挖作业沟易塌方。该工程在施工前路由选线、地质勘察、防洪评价和施工图纸设计,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经技术、经济比选,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最终根据穿越方式和地段不同,主要采用深埋、压重块、稳固墙、衡重力挡墙、箱涵和固床坝相互配合进行保护,但每种穿越方式和地段采用保护方式又各不相同。
①对于顺河敷设侵蚀较严重地段,采用砌筑箱涵加混凝土压重块保护;
②对于顺河敷设侵蚀一般地段,采用采用压重块配合管道稳固墙方式防护;
③对于顺河岸敷设冲刷特严重的地段,采用衡重式挡墙配合压重块方式防护;
④顺河敷设一般段,采用加大管道埋深配合配块的方式保护;
⑤对于河流穿越段,采用固床坝配合压重块或砌筑箱涵方式防护。
施工期间,建设方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交付使用后,管道运行管理单位将此段做为重点管理地段,加强巡护。该河流穿越段历经多次暴雨季节,水流冲刷后,未出现露管、水工保护措施损毁的问题,有效保护了管道运行安全。
5 结束语
做好长距离穿越山区河流管道安全,应从施工前期做好地质勘察、防洪评价和施工设计论证,施工期间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后期运行维护加强河道横向和纵向变形监测、水工保护措施维护等各阶段着手,才能确保管道运行安全。
TE973
B
1007-7359(2016)02-0228-02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2.080
朱少东(1983-),男,江苏徐州人,毕业于盐城工学院给排水专业,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