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18林佩銮毛慧华
林佩銮,毛慧华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林佩銮,毛慧华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本文梳理了会计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工学结合是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文中分析了工学结合的工读交替模式、能力本位模式、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指出工学结合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从人才培养思路、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 言
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3个层次,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5个方面,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层次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故高职教育同时具备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别于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会计教育在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会计教育应如何突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我国打造成会计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职业教育源自于培养从业人员掌握工作岗位或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离开工作岗位和职业环境来培养专业人才必定会遇到瓶颈,这也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理论抽象晦涩难懂,在校期间看似学了不少专业知识,但毕业后却无法胜任最基本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通过对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以“会计职业教育”为检索词,选择主题进行检索,共得到2870篇相关研究文献,文献的数量整体上呈增长态势。从文献的数量变化态势及所研究的热点内容来看,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研究整体上经历了介绍——引进——结合三个阶段。最早一篇文献出现在1982年,从1982-1994年的年平均研究文献不到3篇,多数为介绍国外会计职业教育的情况及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1995-2007年的年平均研究文献约50篇,这个阶段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引进会计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德国及日本的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2008年开始,对会计职业教育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均研究文献200篇以上,主要介绍了各地高职会计教育历史与现状,以及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理念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能够较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国早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就已开始在高校试点推行,目前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仍然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创新改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主要模式
(一)工读交替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源于英国的学徒制,整个学徒期一般持续4年左右,主要采用“1+2+1”和“2+1+1”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是学徒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第二种是学徒前两年全脱产到高校或“相关产业训练中心”去学习,在以后的两年中,培训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学徒可利用企业学习日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带薪去学校学习,也可去学习一些“阶段性脱产学习”的部分时间制课程。目前,工读交替模式在国内高职院校相对较少采用,特别是公办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于一些民办职业院校和一些会计培训学校。
(二)能力本位模式
国内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借鉴加拿大职业岗位模式,通过对所学专业将来所从事岗位的胜任力进行分析,确定能力目标,通过专业范围内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指导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如将会计职业分解为十几个会计能力体系,能力体系下面由会计专项能力构成,立足于这些能力目标,将能力体系对应课程模块,将专项能力对应具体的课程或具体课程中的专项内容,进而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目前,国内较多高职院校采用能力本位模式,但并非严格意义的能力本位模式,如多数高职院校会成立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中会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由企业专家提议调整课程体系。
(三)“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源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其本质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会计职业教育,在施教主体、教学内容、教师类型、考试类型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其“双元”的特性。如两个施教主体——企业和学校,学生同时接受学校的理论课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课学习;两种教学内容——企业培训内容贴近职业实践,严格按照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传授技能及与之相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传授与培训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包括政治、语文、体育、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两种类型的教师——基本上由企业员工承担的、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专门培训的实训教师和负责传授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的理论教师;学生的双重身份——企业的学徒和学校的学生;两类不同的考试——企业的技能考试和职业学校的理论考试;两种类型证书——由行业协会颁发的全国证书即技能证书和由职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两种经费来源——企业和政府;两种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和各个州[3]。目前,国内较多高职院校以“双元制”为指导思想,结合自身所依托的区域会计人才需求特点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影响较为巨大。
三、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定位不准,要么定位过低,学业职业发展路径过窄,要么定位过高,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职业发展脱离实际。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企业的“拿来就用”、“到岗即上岗”的用人导向,导致定位过低过窄较为普遍,多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定位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再细化与规划,过度强调记账、做账,过于突出会计信息的核算处理、计量、记录和报告,对非技术性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及培养明显不足(如基础理论知识能力、决策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一些基础的理论课程仅是讲授基础理论,呈“蜻蜓点水”式一带而过,不利于学生后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灵活
目前,无论是工读交替模式、能力本位模式抑或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实训实践课程这五大部分组成,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牲。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注重与企业一起设计课程体系,多数高职院校设有会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通常受限于高职院校本身的体制机制及办学实际,可供调整的会计课程不多,调整的空间不大,部分企业委员反映教学指导委员会形式远大于意义,感觉是走过场,为完成任务而召开指导委员会会议,所提的意见采纳率极低,最终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方式未能较好体现“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年纪稍长的会计教师,其教学理念较难转变,遵循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单向输送教学模式,导致灌输有余而引导不足,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如实训课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据不少学生反馈,实训课上完,不懂的还是不懂,换个类似业务还是不能独自完成,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四)实训实践环节不能充分实现“工学结合”
会计专业的特点是技能性较强,高职院校对学生会计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不断累加与加强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由始至终贯穿于学生大学期间,每门专业课程应该有专门针对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训实践环节,不同课程的叠加应该确保学生能掌握一套会计实用技能。从校内实训环节来看,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模拟实习往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多数是集中时间来完成,其特点是突击性而非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强化。从校外实践环节来看,由于会计企业及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往往不会在实习期间将重要的工作分配给学生,处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多数反馈的是从事些很零散很琐碎,甚至与会计没多大关联的行政方面的工作,高职院校对企业难以有约束作用,因此校企合作也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带来预计的效果。
四、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标准结构的教育培养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和形成教育培养的规模,这种教育培养模式包括的内容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专业设置、非教学培养、跨教学培养、知识发展、教学组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等[5]。本文尝试从以下四个层面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直接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整体设计上须体现出人才培养的梯度模式(学生职业发展的梯度、人才培养时间的梯度),各个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地的政、企、事、协等主体的用工需求,基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现状、未来定位等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筹设计,必须明确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可以借鉴有指导意义且科学合理的其它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体现服务中小会计行业发展的特殊要求,不能简单的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相对突出服务“中小型会计企业”这一特色,学生职业发展期5-10年内晋升为中层,围绕定位在课程设计上、在时间合理安排上体现出梯度模式,立足传统的企业会计为教学主要内容并形成体系;整体方案设计可按通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和实践能力四方面设计,针对目前定位过低过窄较为普遍的现象,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拓展,适当强化学生从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学等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为后期学生职场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二)创新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总量和分布结构、课程时间计划、教材建设、教辅材料、课程教学过程、考试方法、试题库、课程教学质量监督等内容进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建设应以“工作本位学习”为指导,如分析核心会计岗位的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构造学习模块;通过会计企业管理者、核心技能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三方共同合作,开发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职业技能的“定制”课程;校内模拟实训应构造“会计职业环境”,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确保以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组织的课程真正得到落实。
(三)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两种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强化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内容以模块化、项目化进行驱动,通过使用分组研讨、角色扮演、业务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供机会让学生去体验会计职业环境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提供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非课堂教学以修学分的形式来完成,引进会计企业经验较丰富的专家,形成校外导师团,重点帮助学生熟悉会计业务和会计工作流程,对学生的校内实习实践活动、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促进学生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企业多方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方面,建立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确保学生能了解会计管理软件工作原理,掌握通过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流程;建立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强化学生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簿、报表实训,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存货、负债、所有者权益、报表模块实训等;建立ERP沙盘实训室,让学生认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采
购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多方面多类型拓展与校外相关会计单位的长期合作,如与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中小会计企业合作,根据他们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他们定向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就业机会,并将教学成果和学校研究成果产业化,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合作体系。
[1]高援朝.日本企业的会计教育[J].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1982(4):44-46.
[2]杨蕾.美国职业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问题[J].武汉财会,1983(5):45-47.
[3]陈慧英.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4]卢春霞,陈祥友,黄子明.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探索[J].中国市场,2011 (13):89-91.
[5]桂华.现代转型时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4):240-242.
[责任编辑:何丽娟]
Study on the M odel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Accounting M 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N Pei-luan,MAO Hui-hua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0550)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n accoun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with working is the main model to cultivate accoun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t present.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lternatingmodel,ability-based model and double-system cultivating model,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with workingmodel,discussing how to innovate this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thought of talents cultivating,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mod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inside and outside of school.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with work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ccounting major;talents cultivating
G640
A
1009-5446(2016)04-0082-04
2016-09-14
林佩銮(1963-),女,广东汕头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税收政策研究。毛慧华(1979-),女,江西赣州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会计学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