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对瑶族文化的影响研究
——以广西凤溪瑶寨为例

2016-03-18邓敏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瑶寨瑶族民族

邓敏(1.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乡村旅游对瑶族文化的影响研究
——以广西凤溪瑶寨为例

邓敏
(1.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容易受到影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广西富川凤溪瑶寨,一个拥有独特的瑶族风情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的瑶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让民族传统文化活起来,有效地提升了凤溪瑶族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对当地瑶族民族文艺、生活习俗、建筑文化等方面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要积极化解乡村旅游发展给少数民族旅游地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保护和开发凤溪瑶寨民族文化、丰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路径,使凤溪瑶寨走上一条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凤溪瑶寨;影响;发展

鲁迅先生在《且介杂谈》里提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瑶族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其迁徙、定居、生活、发展中,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瑶族文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当人们逐渐从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摆脱出来时,到各地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态。瑶族定居地由于民风淳朴、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好而受到城市客的追捧,成为热点乡村旅游目的地。随着瑶族聚居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致使外来游客的剧增,外来文化对民族聚居地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民族聚居地的文化、社会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热潮下,民族聚居地的文化如何保护和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一、乡村旅游与瑶族文化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19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1]112-114在欧美和澳大利亚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迎来的发展的高峰,乡村旅游已呈现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是依托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其次依托的是当地所蕴含的文化旅游资源。中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2]1597-1605研究显示乡村旅游目的地因其具有的乡土性和村落文化特性,才对游客构建出旅游核心吸引力,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动态。

瑶族是一个既传统又开放的民族,瑶族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中国瑶族主要散居于南方数省,分布面达一百二十多个县,形成大散居小聚居的格局[3]56-60。瑶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单一的民族共同体,在其发展历史中,瑶族同胞在其特有的生计方式下创造、发展、传承了瑶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形成的被瑶族人民所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4]53。它是伴随着瑶族社会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将瑶族的许多历史传统、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族心理素质等都融于自身的活动中,使瑶族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旅游资源的划分中,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而瑶族文化中的长鼓舞、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瑶族歌曲、民居建筑、瑶医药、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组成内容[5]67-68,历来成为瑶族聚居地的乡村旅游游客关注热点。

二、广西富川凤溪瑶寨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广西富川凤溪瑶寨概况

凤溪瑶寨隶属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都庞岭山脚下,距离富川县城约12公里。凤溪瑶寨山清水秀,彩云缭绕,全村人约2000多人,其中瑶族人口约占90%,是典型的瑶族聚居村。凤溪瑶寨依山而居,临水而聚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凤溪瑶寨山清水秀、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旖旎,文化背景深厚。原生态的自然风景便成为了的凤溪瑶寨自然景观的特色,造就凤溪瑶寨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为凤溪瑶寨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群。该村的文物古迹可以“六多”来形容,一是门楼多;二是祠堂多;三是庵院寺观多;四是庙宇多;五是桥梁亭阁多;六是古戏台多。当地瑶族歌舞盛行,凤溪瑶寨是民间文艺较为盛行的村寨,早在清嘉庆年间和道光年间,翟、苟两个剧种班子就很有名气,今天,凤溪瑶寨仍有一个民族风情表演剧剧团,现有演员40余名,全部由该村的村民组成,编排《凤溪歌舞》表演给游客观赏。其中《蝴蝶歌》是凤溪瑶寨最具代表性的民歌,《长鼓舞》是凤溪瑶寨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凤溪瑶寨的歌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放开歌喉,随口就能歌,指物就能唱,当有游客到凤溪瑶寨的时候,瑶哥瑶妹就会在村中唱响这些有名的蝴蝶歌。

(二)广西富川凤溪瑶寨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6]11-12。凤溪瑶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厚,发展乡村旅游条件颇优。凤溪瑶寨从2003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至今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03年—2004年间,在凤溪瑶寨中开办了第一批农家乐,当时发展规模较小,知名度没有打响,吸引的游客以富川县周边居民居多,成为周边居民休闲之地,随后隐没于山林间。第二阶段从2014的二月份新筹建了一批农家乐至今。目前凤溪瑶寨的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已初步形成接待规模,游客在凤溪瑶寨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民族风情表演,还可以与好客的瑶胞同吃同喝同玩同乐。

三、乡村旅游对富川凤溪瑶寨瑶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随着乡村旅游在凤溪瑶寨的发展,致使凤溪瑶寨瑶族文化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改善了凤溪瑶寨的基础设施,修宽了道路,整理修葺了古建筑,增加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当地瑶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村民生活的水平,也吸引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创业。凤溪乡村旅游的发展意味着凤溪瑶寨逐步走向开放,意味着凤溪瑶寨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意味着凤溪瑶寨人民寻找到了新的增收方式。伴随着游客的到来,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文化、观念和意识,使凤溪瑶寨瑶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影响了凤溪瑶寨瑶族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使凤溪瑶族文化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对凤溪瑶寨民间节庆文艺的影响

凤溪瑶寨乡村旅游开发后,作为民族旅游文化开发的音乐,舞蹈等主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游客的靑眯,于是凤溪瑶寨内的民间文艺重新被人民重视起来,开始寻找、编排、设计游人观赏的歌舞。一般来说,凤溪瑶寨的歌舞乐器的表演一般都是有约定俗成的时间,诸如上刀山、下火海的仪式,以前只在特定的民族节庆和民俗活动中才展现出来,表达瑶族同胞特殊的民族情感、民族生活方式和民族信仰;但是作为旅游节目展示的瑶族歌舞,有着固定的表演时间,在日复一日的表演过程中,民族情感、民族生活方式和民族信仰已经不再是一种仪式和礼俗,成为了打破原有规矩而频频登台亮相的表演,使原有的民间文艺情感元素减少,表演趋近形式化、表象化和舞台化,原有本土气息节庆文艺表演被逐渐失去了本真性。

(二)对凤溪瑶寨古建筑的影响

凤溪瑶寨的古建筑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中古民居建筑依旧保持着明清时期商业街市的建筑格局,大门、窗台、屋檐造型精美,诸如在屋檐上用葫芦做装饰(葫芦在凤溪瑶寨中作为一种图腾顶礼膜拜,是吉祥、福禄、多子多福的象征,驱妖除魔的宝物)。为了迎合特色凤溪瑶寨瑶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地方政府“穿衣戴帽”工程指导下,把凤溪瑶寨破旧的古民居,古戏台、风雨桥进行一定修复之后,再用一些现代化的装饰,如灯笼、现代灯光、石碑等做装饰与说明,来迎接游客的观赏,这样反而与原有的古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也影响了古建筑风格的整体美和朴素之美。外加宣传引导工作的缺失,随着游客的到来,在游览的过程中发生的触摸、敲击等动作,对古建筑的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破坏。

(三)对凤溪瑶寨生活习俗的影响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带来的都市文化作为异质文化冲击着凤溪瑶寨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凤溪瑶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凤溪瑶寨的村民在生活习惯上为了适应游客的需要也在不断进行改变,也逐渐效仿游客,原有的凤溪瑶寨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原有特色。诸如作为象征凤溪瑶族文化重要符号的民族服饰,原来是日常生活的穿着,现在成为了节庆活动的礼服,或是在表演时刻才穿上身。饮食习惯上,传统的瑶族风味小吃已被年轻人忘却,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啤酒饮料零食等。瑶民也不爱再居住在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里,而是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新建的现代化的水泥房。乡村旅游活动,使凤溪瑶寨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也使凤溪瑶寨居民生活习俗极大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

(四)对凤溪瑶寨民间文学的影响

乡村旅游的开发是的凤溪瑶寨居民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多,对外接受信息能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年轻的瑶族村民里面对于瑶族的民族意识越来越淡薄,“瑶族”仅仅是个民族的身份,成为享受政策优惠的工具,他们内心深处对民族的认同感非常淡薄,甚至认为使用当地土瑶话交流是一种落后的行为,只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会说普通话就好,继而少讲、不学当地瑶话,逐渐的摈弃瑶文化中宝贵的财富。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当地瑶族的80后、90后、00后年轻人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那些“老旧”的民间文学,流传在凤溪瑶寨居民口中的故事等,因为失去了原有口味的瑶语语言,都显得单调。日常生活中的凤溪瑶寨民,也很少口口相传老一辈口头创作的民族风俗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史事传说等,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电视,电影、MV等的交流。

四、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凤溪瑶寨瑶族文化的保护发展建议

(一)开办节庆旅游,宣传和发展瑶族歌舞文化

凤溪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广泛开展具有特色的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借助大广场、小广场乃至社区的展演平台,积极打造瑶寨旅游文化品牌,走出一条文旅双赢的发展道路。因此要依托当地特色的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四“刘仙娘出嫁”等大型节庆活动,作为凤溪瑶寨最大型的一个节庆(传说为了纪念富川第一个出嫁的新娘刘仙娘而设),把当时出嫁唱的歌谣、出嫁时抬的花轿,与节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节庆旅游方式促进瑶族民间歌舞的传承,保存民间歌舞的原真特性。同时积极吸收、保留一些有特色、参与性强的民间歌舞节目给平日游客展示,在日常旅游中展现瑶族歌舞文化。同时要积极培养和锻炼凤溪的文艺人才,可在凤溪瑶寨建立一些文艺户,以家族为代表,大至家庭中最年长的长者,小至刚出生的小孩,以及嫁女之后的女婿都要学习并精通瑶族的音乐、舞蹈、乐器等,把该村优秀的瑶文化世代相传,以小家庭、大家庭式把传统的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以老一代艺人的“传、帮、带”等形式,传授凤溪瑶寨的民间舞蹈、歌谣、乐器等,以促进凤溪瑶寨民间歌舞的传承与发展。

(二)加大凤溪建筑、生态、人文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力度

凤溪瑶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从政府角度,重视当地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引导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要加大凤溪瑶寨的基础设施,从宏观层面把控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走民族文化兴旅的道路,在政策保障、税收优惠、行政管理等方面给予便利条件,促进当地瑶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旅游致富道路。从村民角度,教育引导保护自己传统的民俗民风,恢复对过往文化的记忆,唤醒瑶族村民的民族意识,在生产、生活中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强调瑶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得破坏原有的生存空间,要注意村寨周围植被、村寨内凤溪各等河流和寨内古建筑物的保护。加大对瑶寨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的修建,加大对村内道路的修建,及富阳至朝东这一路段的扩建;加强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协调配套的完善,形成健全的旅游格局。从游客角度,在村内、景点旁做好自然、人文环境保护说明,唤起游客环保意识,自觉成为文明游客,同时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如开发脐橙基地园子,让游客拥有更多参与游玩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凤溪瑶寨的乡村旅游开发中,促进凤溪瑶寨瑶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保护村寨文化及旅游资源共同出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开发中保护民间传统习俗

为了保证凤溪瑶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凤溪瑶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在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成熟的今天,凤溪瑶寨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严格按照“投入——产出”的效益原则进行瑶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包装、打造、开发,将瑶族特色的民间传统、民间节庆、民族文化、民家工艺制作等诸多项目进行包装、设计、打造、开发成游客喜爱的项目,才能将凤溪瑶寨乡村旅游开发落到实处,才能在乡村旅游促进凤溪瑶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护瑶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习俗。如可根据凤溪瑶寨里的瑶酒、油茶、酢肉、腊肉、笋酿、熏蒸野味、糍粑和特色野菜均按传统文化进行烹饪,并进行适当挖掘、研究与包装,让游客参与在瑶族文化氛围中体验当地饮食特色,以此大力发展凤溪瑶寨的乡村旅游;也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宣传、保护、发展凤溪瑶族文化。

(四)借网络平台宣传凤溪民间文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旅游与凤溪瑶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互惠互利的,可借助现代的网络媒体传播平台,将凤溪制作的瑶族纪录片和教学视频、动漫MV等展示凤溪瑶寨的部分生活文化和生活习俗,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实现资源共享,也实现当地民间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也可以看着竞赛让更多的游客把瑶族艺人们表演的舞蹈、歌曲拍成视频,发送QQ、微信、微博等广大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大对凤溪瑶寨瑶族文化的一个有利传播,游客帮助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凤溪游玩,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制定完善的管理手段,保证凤溪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凤溪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严格的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制度,因此要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注意的是:一要加强管理,通过提高各级政府及领导班子的保护和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护约束和规范凤溪瑶寨的村民和游客来保护凤溪瑶寨的古建筑和自然环境。二是组建凤溪瑶寨乡村旅游管理队伍,即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公司引导村民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业,共享乡村旅游经济红利,同时也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古建筑、民族风情文化保护的举措,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保护、传承和发展瑶族文化。三是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通过制定宣传牌、指示标等方式提醒游客保护环境,认识、重视瑶族文化,尤其是对于破坏凤溪瑶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游客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对举报者进行奖励,以此加强游客管理,共同营造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

[1]黄海辉.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6).

[2]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

[3]邓文云.中国瑶族和东南亚瑶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点[J].世界民族,2002(3).

[4]唐晓君.瑶族文化的盛装舞步——《瑶族历史览要》简评[J].民族论坛,2006(2).

[5]郑希.浅谈瑶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承[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6]唐莉.瑶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7).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the Rural Tourism on Yao Culture——A Case Study of Fengxi Yao Village in Guangxi

DENG Min
(1.School of Economic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bei Wuhan 430074; 2.College of Tourism,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xi Guilin,541004)

In the influence of rural tourism,the minority culture is easily affected,which is a new challenge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culture in the minority regions.Fengxi Yao village lies in the Fuchuan town in Guangxi with unique Yao amorous feelings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It mak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Yao become alive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ourism and culture industry,which also has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n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it also causes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local literature,Yao customs,architectural culture etc..Therefore,this paper studies to actively resolve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gives a new path to protect and develop it,which brings the Fengxi Yao village to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culture.

rural tourism,Fengxi Yao village,impact,development

F59

A

1674-8891(2016)01-0043-04

2015-10-20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乡村旅游与南岭瑶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XSH026;201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南岭山区瑶寨聚落文化保护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旅游的视角”,项目编号:13CMZ004;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南岭民族走廊乡村旅游与村落文化建设研究——以南岭瑶族地区为例”,项目编号:12YJCZH028。

邓 敏(1979-),女,广西桂林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旅游,民族经济。

谢雪莲

猜你喜欢

瑶寨瑶族民族
关注 艺坛
我们的民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梦萦南岗千年瑶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凤凰瑶寨之竹筒花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