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求职择业心态与调适
2016-03-18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梁敏结
文/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 梁敏结
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求职择业心态与调适
文/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 梁敏结
当前旅游行业社会用工需求缺口较大,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求职择业情况出现的瓶颈状况显得极为不协调。本文谨从心理学角度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求职择业心态作分析,并提出调适的对策。
一、问题提出
旅游业以其关联带动性和综合性明显的特点为社会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并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旅游人才匮乏,尤其是素质较高的一线服务人员紧缺,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提出到2020年要从世界旅游大国发展为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广东是实现中国“旅游强国”目标的第一责任省,提出了要率先成为中国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面对急剧发展的旅游人才缺口,各大旅游职校扩大招生数量,加大对旅游专业建设的投入,社会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少旅游职中毕业生未毕业就已经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薪金待遇还算不错等喜闻乐见的消息报道。
然而,在令人欣喜鼓舞的同时,许多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教师也发现了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吃不饱”,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要么好几个月都还没有落实单位,要么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家旅行社带几个团,那家导游公司上几天班,三心两意打“游击战”。
经过多次深入调查,笔者认为:当前职业教育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认清社会就业形势,准确给自己定位,调整择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是解决目前中等职校学生就业问题和旅游行业初级从业人员供需矛盾的关键切入点。
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误区面面观
1.求“高”心理
在我校大多数旅游专业学生求职择业中都出现这种心理。学生不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高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外观形象,一味地要跻身于旅行社当导游,出现了旅行社类求职“一面倒”、酒店类岗位无人问津的局面。学生中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本地人,读了三年旅游专业,首选旅行社,认为到旅行社当导游比到酒店当服务员要高尚,没得选择之下才到酒店,而且还要是高星级酒店。
2.求“利”心理
现阶段学生攀比之风蔓延甚重,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读书求学之时攀比衣着打扮是否符合潮流;求职择业之时,更会比较薪金高低,“薪金高、福利好、品牌响”的旅游行业,学生蜂拥而至去报名面试。这种现象往往是出于功利心理,忘记自己只是“初出茅庐”的小生,而盲目追求高收入的工作。
3.求“稳”心理
求稳心理是指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从职位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出发而选择酒店、旅行社中相对安逸舒适的办公室工作岗位,这种心理尤其体现在受传统家庭教育影响较深的学生身上,父母总是怀着“安稳”心理越俎代庖。
4.求“闲”心理
学生在求职中“挑肥拣瘦”,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太辛苦,身上一股娇气严重缩小了他们择业的范围,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宁可在家待业吃喝玩乐,让老爸老妈多养一年半载,也不去干那些出力不少、挣钱不多的工作,求闲心理在富家子弟、独生子女的学生队伍中为数还不少。
5.从众心理
“从众”“羊群”心理在学生身上体现明显,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再三告诫学生,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有的具备读书升学能力的学生看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选择就业,也跟着放弃报考高职院校,和挚友一起面试求职。这是学生中没有主见,独立意识薄弱的表现。
6.依赖心理
持有依赖心理的学生更能体现其独立能力的脆弱,多数集中在独生子女群体上。这类学生在填写中考志愿时都是由父母或班主任做主,临近毕业了,这类学生又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的老师身上,怀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过分乐观依赖心态。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有的求千里之外的朋友牵桥搭线,有的对工作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静观其变,以致贻误了最佳求职时机。
三、旅游专业学生择业心理问题调适与对策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新型就业机制在中职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中职旅游学生既非大学生的层次,也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毕业离校之际少了几分踌躇满志,多了几分彷徨迷惘。面对即将毕业,不少学生是束手无策,产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畏惧心理,这对学生顺利就业和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除文化课和专业课外,也必须引入职业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发育和人格健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结合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我们可以将职业心理辅导渗透在三年的教育中,分阶段实现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各种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出现的不良心态。
1.一年级
由于学生对就读职校大多有自卑心理,对学习采取自暴自弃态度,没有明确的职业意识状况,因此,对一年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新生入学教育,从业专题报告,让学生懂得在平凡的职业岗位上也能成才的道理,鼓励学生克服自卑,立志成才。另外还可以结合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纪律教育,通过劳动服务周、出外实地考察活动,逐步树立旅游从业意识,用未来从业人员的要求,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加强礼仪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告别昨天,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接纳自己,培养兴趣,立志成才。
2.二年级
这是三年职校生涯的黄金时段,学生已较多接触旅游专业知识技能,开始具体考虑未来职业。对二年级心理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知识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包括外观条件和内在气质,找准自己的定位,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旅游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比如说要当一名合格的导游,学习上要顺利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心理上要具备承受困难挫折和巨大工作压力的素质,那些娇生惯养,缺少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或者性格内向悲观,少言寡语的学生是不适合从事导游工作的。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中学生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若他立志要当一名导游,我们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努力塑造自己良好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以发展的观点去追求“人职匹配”。实践中,我们可以具体通过结合职业理想教育,通过心理品质测试、社会调查、参加旅游交易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个性心理品质特点,了解未来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心理素质要求,塑造良好心理品质,主动适应职业岗位要求。还可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等级考试、技能竞赛、第二课堂等活动,鼓励学生学好本领,服务社会。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学习知识技能中学会学习,终身发展,在职业生涯中为社会主义事业多作贡献,从而实现二年级的心理教育目标: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主动适应,积极匹配。
3.三年级
根据我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实行分流,一部分具备读书升学能力的学生集中分入高考班继续留在学校学习,参加高职类考试,另一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集中归入一班,同样也留在学校学习,但两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已有所不同,就业班的学生侧重是考取餐饮、客房、导游等职业资格证书,储备就业资本,到了第二学期就去相关的用人单位实习试用,最终顺利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顺利过渡,实现角色转换。这时期,心理教育要重点做好毕业班学生择业心理定位不准,求职面试心理调适不当,以及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调教工作,目标是: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学会做人,顺利过渡。心理辅导老师要与就业指导老师通力合作,学校、家庭、用人单位三方积极配合,对学生进行择业心理指导,主要抓以下三个环节:
(1)择业前的心理准备
除指导学生做好收集分析就业信息,制作简历、求职信等自我推荐资料准备外,着重指导学生确立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择业观念,定准择业的心理位置,克服一步登天的浮躁择业心理误区。
(2)应聘面试的心理调适
尽管指导学生作了充分准备,但临场应聘面试,一些学生还会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这就着重指导学生适度注意仪容仪表,举止礼仪,训练应答技巧,掌握缓解紧张心情的小方法,使学生能充满自信,从容应对。
(3)实习试用期间的心理保健
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在理想化的环境中成长。一旦进入用人单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紧张的工作节奏,上司、同事、客户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学生往往会感到压力和困惑,产生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结合实习管理,着重指导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适应岗位要求,让上司和同事觉得自己对企业是有用的,有立足的安全感;指导学生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处理关系不卑不亢;指导学生安分守己,踏实诚信工作;指导学生克服怕苦怕累、自以为是、盲目攀比心理,勤业敬业,注重积累,依法保护自身利益;指导学生在从学校迈向社会,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从业人员的过渡期内,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克服心理“断乳”危机。
四、结语
回顾几年来在我校旅游专业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工作,我们相信:以科研理论为指导,紧扣职校的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落实目标,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以社会需要动向为指导,引导旅游专业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一定会越来越受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当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矛盾也一定会迎刃而解,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必定会越来越美好光明。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