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养成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
2016-03-18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陈少奕
文/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陈少奕
做好“养成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
文/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陈少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乃至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具有极大意义。
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是他们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学会做人的道理,那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走上社会后成为一个“半废人”,甚至成为社会的“危害品”。这种实例很多:北京的两个中学生用汽油焚烧网吧;陕西省宝鸡县有一个被复旦大学录取的高才生,因父母没钱供他读书,而跳楼自杀……说到底,就是我们从小的养成教育没有做好,导致了“智商高、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的极品;智商低、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的次品;智商高、心理不健康的人是社会的危险品”畸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何其重要。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言行习惯是多么值得全社会关注、担忧的问题。
笔者认为,养成教育一定要把教学生“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这里,就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教师要热心观察,留意学生表现
实施养成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地方实际、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加以不同引导。因此,教师一定要多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例如,笔者曾发现班里有一男生连续好几天心神不定,且爱吐唾液,便警觉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说没事。笔者带着疑问跟其家长取得了联系,家长反映近几天发现洗手间有烟蒂,笔者想这很可能就是“吐唾液”的原因了。于是,笔者马上找了许多“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并在班里举行小展览,又进行了讨论会。在这次活动后,全班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吸烟的危害性,“吐唾液”的学生也马上跟笔者“私了”来了。他说最近接触了几个社会上的人,他们老叫他抽烟,从现在起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也不抽烟了。果然,没过多久,这学生就不再“吐唾液”了。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很多教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就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样呢?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一个经常迟到早退的教师,学生的纪律总是散漫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当中,都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言举止,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教师要注意教育方式,切忌单调说教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决定了教师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例如,在发现班里不少学生对家长的苦心或苦衷不理解,在家乱使性子后,笔者着手组织了一个“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主题班会,把了解到的案例都编进小品、相声、短剧等节目中,并将家长也都请来参加互动。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是百感交集,学生是愧疚不已。当演到一个问题小品——《这裤子该不该买》时,节目的原型人物泣不成声,当场向母亲认错。可见,把对学生的品质教育融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而引起变化,效果比单纯的说教往往要好得多。
四、教师要注重家校联系,多方联动
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如“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或“在家是个顽皮的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所以,教师不能单凭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就作出判断,学生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学生还是可能因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行为表现不尽相同,这类学生还要通过教师的关爱、沟通,或日记交流等等措施去作全面了解。曾经带过这样一个优秀的女班长,有一阵子她上课时目光游离,还有时发呆,明显有心事,于是找她谈心,可是她总说“真的没事,请老师放心。”跟家长联系,家长说她在家里生活和学习一切正常,就是近来有一男生常打电话来,孩子每次听电话都有些不耐烦。笔者捕捉到了家长反馈的信息,并耐心通过几次周记交流,了解到真相:隔壁班有一男生向她“求爱”,并以辍学威胁,她不知如何是好。最终,在多方帮助下,该学生的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如果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多花心血,多做探索,多讲方式。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提高。无论是在求学过程,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所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肯定会让他们获益匪浅,更容易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