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向延斌中篇小说《欲望城》的批判性

2016-03-18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丽丽批判性金钱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论向延斌中篇小说《欲望城》的批判性

兰鲜凤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广西来宾市作家向延斌的中篇小说《欲望城》所描绘的人物包括贫穷的研究生秦海花、郝家声,有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的大学教授温教授、庞教授,有钱人金福林、崔丽丽等均沦为欲望的奴隶。小说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批判,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笔者认为,通过对小说的阅读与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中篇小说创作在重拾批判性和重建文学精神中所作的努力。

向延斌;《欲望城》;批判性

当读者打开广西来宾市作家向延斌的文学书写的经验空间,可以看到作者既能深入当下现实生活的内部肌理,同时又能保持自我对社会生活独特的思考力与批判性。向延斌的四部中篇小说《谁逼你这样做》、《欲望城》、《情殇十里峡》、《在情感的陌路上行走》合集出版,用其中一部中篇的题目《欲望城》命名,可见作家对中篇小说《欲望城》的重视与偏爱。《欲望城》虽然故事似乎不够生动,人物形象也稍显单薄,但是作者通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象形刻画,还是实现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不良现象的批判,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真正的文学应该是直面生活的,作家们总会在其作品中展示社会或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人和事。吴丽艳、孟繁华在《中篇小说——重建文学的批判性》中十分明确地阐述了文学批判性的作用:“文学的批判性虽然未必能够改变现实,但是它所持有的原则和立场将会缓慢地作用于社会。”[1]批判性不是文学的新宠,而是文学的传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启了中国文学批判社会现实的先河。在世界文学史上,大致从18世纪末开始,文学与“批判性”之间就真正建立起了严肃的关系,而到了19世纪末期文学与“批判性”之间严肃的关系抵达顶峰。直到现在,批判性在处理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上依然保有强劲而有效的力量。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可以歌颂、可以讽刺、可以批判,也可以是歌颂与批判的结合。曾经在大学做过多年老师的作家向延斌在其中篇小说《欲望城》中选择了批判,他把自己批判的矛头对准自己熟悉的大学,熟悉的身边人——中国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一、批判被欲望束缚的人

对于金钱的罪恶,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在小说中都有过精彩深刻的描绘与批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也是当下社会生活的主角,只是有的人能够管束自己的欲望,成为管控欲望的主人。而一些人却沦为欲望的奴隶,被欲望支配。如果任欲望不计后果、没有边界地发展下去,将使自身人格矮化、丧失尊严、身处险境被人鄙视。在所有的欲望中,金钱与情色似乎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总是形影不离,成为束缚人们的主人。《欲望城》里的人们,不管是贫穷的研究生秦海花、郝家声,还是有一定地位和知名度的大学教授温教授、庞教授,或是有钱人金福林、崔丽丽……他们都是金钱与情色的奴隶,被欲望控制,在欲望的支配下沉沦。婚姻在他们的生活里变成买卖,因情欲而获得的感情则成为交易。

《欲望城》里的研究生秦海花、郝家声十年前本是大学同学,郝家声学习勤奋,才学出众,相貌堂堂,秦海花也是一位美丽温柔多情的女大学生。两人曾经真诚相爱,只是由于两人都出自贫穷家庭,都想要通过捷径摆脱贫穷,所以大学毕业之前,相爱的两人毅然分手,各自寻找能够帮助自己尽快脱贫的人,金钱的欲望使他们共同走上一条摆脱贫困的邪道。秦海花出卖婚姻与情感嫁给了有钱人金福林,在肉体上任金福林予取予求,把自己的婚姻变成变相的卖淫,失去尊严、受尽委屈……令人可悲可叹。郝家声大学毕业十年一直没有结婚,微薄的薪水不能让他摆脱贫穷,他经常在工作之余不辞辛劳去挣外快,尽管这样拼命挣钱,他还是未能摆脱贫困的生活,直到遇上有钱人崔丽丽。郝家声为了金钱出卖情感与肉体,成为崔丽丽的地下情人。为了摆脱金钱的控制,秦海花、郝家声不约而同地考取研究生,试图通过获得高学历,毕业之后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从而挣脱金钱的束缚,获得人身的自由与解脱。

“凭着郝家声那张嘴,那灵活的脑瓜,俊美的外表,一下子就把那个孀居的崔丽丽吸引住了,作为郝家声他很清楚,要么膀富婆,出卖自己,一步跨入上流社会;要么固守君子之道,一辈子只和那些油盐酱醋茶打交道。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2]101郝家声摆脱贫困所选择的道路,让读者联想到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漂亮朋友》中的主人公乔治·杜洛阿。乔治·杜洛阿原是一个乡镇贫穷酒店老板的儿子,凭借自己的漂亮外表诱惑女性,但他诱惑女性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粗俗的情欲,而是通过利用有钱的女人帮助自己摆脱贫困,获得金钱与地位。莫泊桑通过塑造乔治·杜洛阿这一经典人物,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郝家声成为崔丽丽的地下情人,也并不是要满足自己的情欲,而是为了利用崔丽丽的钱作为读研究生的费用,希望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找到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借此摆脱贫困的生活环境。

虽然向延斌笔下所塑造的郝家声、秦海花没有莫泊桑笔下的乔治·杜洛阿那么丰满生动典型,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都不一样,但其批判性是一样,只是向延斌的批判性还不够莫泊桑的深刻、有力。

二、批判人格沦陷的高校知识分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集中批判知识分子的小说不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沈从文的《八骏图》,钱钟书的《围城》。在普通大众的眼中,大学教授应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类人本身就应该是社会精华,不管是学问还是道德,他们都应该是社会的楷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沈从文在《八骏图》中讽刺了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虚伪的一面,表现他们畸形变态的内心欲望。《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方鸿渐、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等高校知识分子,批判他们的虚伪、欺诈、虚荣、软弱。向延斌应该是受先辈们的启发和影响,也把自己的讽刺对象瞄准知识分子。

作为大学老师的向延斌对于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是最为熟悉的,所以当许多作家把视角对准底层的农民工时,向延斌则把自己的视线转向自己熟悉的高校,高校的知识分子。《欲望城》应该是向老师在浙江某大学做访问学者时被周围环境所触动,从而构思成文的。向老师非常熟悉大学生活,也明白大学那些令人叹息的人和事。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职称评定难度大,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走上了学术不端之路:买卖论文,论文抄袭,著作抄袭,剪接粘贴性编书,弄虚作假……一些研究生也是如此,为了毕业,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惜走上论文交易、著作交易等学术、学问买卖之路。

《欲望城》中的男主人公郝家声读大学时是一位勤奋用功,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而这次读研究生则是冲着文凭来的,只想投机取巧,而不是像在大学时期努力做学问。当做学问变成投机取巧时,做学问的人就丧失了文人那正直严谨的人品,成为令人唾弃的书贩子。而郝家声和温教授正是这样的书贩子。温教授要郝家声协助自己编书,其实是为难郝家声的。因为郝家声是一个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已经远离书籍,更是远离学问很久了,如今作为研究生刚入学就突然要做编书者,确实有点滑稽。可是更滑稽的是,郝家声居然因为编书成为学校表扬的优秀毕业生,而且因此获得在省城一个重要报社工作的机会。温教授其实和郝家声一样,编书不是为了带给读者科学知识,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金钱与虚名。所以,他们编书不是在做严谨的学问,而是做着摘抄拼接的工作。关于编书,“郝家声工作的方式就是简单的翻阅——选择——输入。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是天才,速度快得惊人!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他才深悟这剪刀糨糊为文的精妙”[2]84。温教授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做编书的工作,实际是想要从学生的口袋中掏钱,他把自己带领郝家声所编的书以学术价值不高为由,在得到郝家声的五万元钱后,把书的署名权卖给了郝家声。但是,纸包不住火,当有人质疑郝家声时,温教授居然亲自出马为郝家声辟谣:“温教授觉得这件事这样闹下去,对他不利,如果郝家声想不开,把那五万块钱说出来,那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2]107其帮学生辟谣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到手的五万元钱从自己手中溜走。大学的教授居然如此斯文扫地,为了金钱丧失学术道德和师德,真真令人可悲可叹。

庞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法学专家,郝家声受自己的上司及地下情人崔丽丽的嘱托,为崔丽丽的企业物色一位法律顾问。“想不到庞教授开始还不同意,看样子挺严整,挺廉洁的。但一来二去还是经不住吃喝玩乐的诱惑,跌进郝家声和崔丽丽精心设计的套子里去了。”[2]102有才、有地位、有声望、又自恃清高的法学专家庞教授在金钱与情欲的诱惑之下,跌进别人的圈套,沉浸在女学生的恭维声中,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几乎跌出师德的底线,成为金钱与情欲的牺牲品。

三、批判用金钱满足私欲控制他人的富豪

金福林对妻子秦海花没有感情,只有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用金钱把秦海花控制在自己身边,对她的肉体有着强烈的支配欲。当妻子到省城读研究生时,他更是变本加厉地对妻子索取欢爱,因为担心怀疑妻子出轨,还监视跟踪妻子……表现出其人性的丑恶、心理的畸形、欲望的变态……当妻子正处于毕业答辩,岳父重病住院之时,他没有体谅妻子,没有看望岳父,更没有帮贫穷的岳父出医药费,反而狠心地向妻子提出离婚。离婚后的秦海花虽然摆脱了金福林的金钱控制,然而却又陷入追求解脱而找不到出路,热爱生活而又不知何所依凭的困局中。

孀居的崔丽丽是民营企业的领导,垂涎郝家声的俊美外貌,用金钱把郝家声变成自己的地下情人,实际郝家声已成为她的男宠。用钱做交易,让这个男人为她办事,满足她的情欲,而一旦发现郝家声要挣脱她的控制时,不顾这个男人的尊严,在众目睽睽中对郝家声大吼大叫,“崔丽丽不看秦海花,而是只对着郝家声吼道,郝家声,你留在省城我不管,你被这个狐狸精迷住我也不管,只要你赔我一百万,我就放了你”[2]112。在崔丽丽的世界里,用金钱建立的关系,也必须用金钱来结束。不知贫穷的研究生郝家声要怎样赔给崔丽丽一百万,他会不会再次被金钱所左右,赔上自己的青春、尊严、人格……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3]253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对资产阶级用金钱腐蚀人性的罪恶做出精辟的论断。而在当代社会中,金福林、崔丽丽等有钱人用金钱满足私欲,控制他人的丑恶行径还依然存在。

四、《欲望城》批判性的意义

现在文学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类型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这些文学的社会性已然大于它的文学性,作家追求的往往是实用功能,自然谈不上批判。在世界文学史上,那些带有批判精神的作品,其文学品格自然更高。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并不是记录社会现象就够了,作家应该在作品中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成熟的观点,有更高远的文学目标和文学理想,这是每一个作家应该具备的一个品质,作家不仅仅要写实,更要反映现实,而且还要对社会现实有一种自我独立的质疑精神和反省的态度,也就是说,每一个作家都要具有独立自觉的批判精神。一个国家文化的沦落最明显的标志应该就是它的文化失去了批判的锐气。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渐多,网络小说更是发展迅猛。然而,网络小说类型化严重,摹写现实世界到迷恋虚拟世界,制造玄幻世界,许多作品没有现实与想象的区分,只注重表达个人感受、冲动、欲望……“文学的精神品格和价值承担、人类的道德律令和心智原则,终于让位于个体欲望的无限表达……”[4]这种只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偏重表达个人欲望,偏离现实世界的小说,也偏离了文学的批判精神和遗忘了文学干预现实的价值承担。向延斌的小说《欲望城》虽然人物象形的塑造不够完美,故事情节也不够曲折生动,但其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对社会人性的批判,表现出一个文学写作者的批判精神和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位成熟作家的表现,这种精神与责任担当,应该成为当代作家的一面镜子。

[1]吴丽艳,孟繁华.中篇小说——重建文学的批判性[N].人民日报,2012-01-06(24).

[2]向延斌.欲望城[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

[4]欧阳有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On the Criticism of Xiang Yanbin’s Novel Sex and the City

LAN Xianfe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Broadcast,Guangxi Science&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Laibin,Guangxi,546199 China)

Xiang Yanbin is a writer in Laibin,GuangXi.His novel Sex and the City featured a group of people as the poor graduate student Qin Haihua,Hao Jiasheng,a well known professor Pang who holds a reletively high social status,wealthy Jin Fulin,Cui Lili being slaves of desire.The author criticizes the social reality and reveals truthfully the process and causes of corrosion on humanity.Through the novel,readers can see the author’s efforts in restor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spirit of literature.

Xiang Yanbin;Sex and the City;criticism

I207.42

A

2096-2126(2016)05-0005-03

(责任编辑:刘婧)

2016-08-06

2016年广西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文学经典化及其路径与方法研究”(KY2016YB548);2014年度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A类)(LZSZ2014A001)。

兰鲜凤(1967—),女(壮族),广西柳城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丽丽批判性金钱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画一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则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I love my family